山田敏弘 劉欣

人臉識別是指通過人的面部特征對其身份進行識別的技術。不經意間,這項技術已經以令人驚訝的速度得以開發和利用。智能手機可以通過人臉識別解鎖;世界各地的機場、交通設施正在普及具有人臉識別功能的閘門;擁有24億用戶的臉書開啟人臉識別功能,瞬間判斷照片當中人物的身份;銀行、ATM機也開始以此確認操作者是否是持卡者本人。
去年二月,西班牙某銀行配備了世界上首臺具備人臉識別功能的ATM機,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也相繼引入此類設備,日本從去年秋季開始在Seven銀行也裝配人臉識別ATM機。
在犯罪調查方面,人臉識別是相當寶貴的技術。中國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強大的人臉識別監控系統“天網”,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新加坡等國家以及紐約、倫敦等大都市也在紛紛引入此類系統。
在安保方面,美國陸軍利用人臉識別技術監控伊拉克軍隊,觀察是否有恐怖分子混入其中;針對參加軍事活動、用手機等器材錄像的可疑人物,美軍中央總部也會通過人臉識別檢查此人過去的行為,判斷是否需禁止其出入此類場合。以色列也在用人臉識別技術對巴基斯坦進行監控。
毫無疑問,在未來,人臉識別將在日常生活、商務運作、安全保障等方面成為不可或缺的技術。現在,各大企業正依托國家級項目進行激烈的開發競爭,鞭策現有技術取得進步。那么,人臉識別技術究竟是如何實現的?對于人類自身而言,當看到對方的容貌時,大腦會首先處理視覺印象,從而實現認識對方,之后基于已有信息來決定對待他的方式。同理,利用攝像頭和人工智能,以計算機程序完成這一過程,就是人臉識別技術。
要想讓人工智能發揮作用,就離不開數據的收集與匹配。為了讓人臉的識別與身份比對,必須有大量的數據基礎,用計算機對容貌進行幾何測定,快速核對身份信息。
如何獲取大量的人臉數據呢?除了街頭監視器捕捉到的行人容貌,技術公司還會通過社交網絡等平臺收集數據。近年來,人臉識別的正確程度飛速提升。美國國立標準技術研究所隸屬于美國商務部,存儲著1200萬人的面部圖像。從2014年到2018年的四年間,研究所采用的識別系統準確度提升至原先的20倍,誤判率從4%降至0.2%。
隨著人臉識別準確度的提高,這項技術逐漸在世界各地投入使用,中國尤其值得一提。

東京奧運會人臉識別系統使用示范
2017年12月,英國BBC發布了一則耐人尋味的報道。BBC電視臺的記者在中國貴州省貴陽市進行采訪,體驗中國的“天網工程”。工作人員為記者拍好照片之后,記者向“天網”發起挑戰:“看看我能在被發現之前潛逃多久吧!”他乘車到達市中心,開始了他的“潛逃”之旅。最后,警方利用“天網”,只用了七分鐘便找到了這位記者。
2018年4月,中國香港著名歌手張學友舉辦演唱會,現場的一名在逃嫌疑犯因被系統識別追蹤而被警方當場逮捕。
中國的監控攝像頭總數已超過1.7億臺,政府計劃在2020年將這一數字提升至6.26億(編者注:原文如此)。從全球監控攝像頭市場的占比份額來看,中國分別擁有全球排名第一和第二的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公司以及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這些企業均可提供人臉識別技術支持。除此之外,商湯科技總部位于中國香港,其產品被應用于監控各城市的“天網工程”以及針對縣、鄉、村的“雪亮工程”等項目。
在中國,人臉識別系統早已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除了具備人臉識別功能的地鐵閘機、銀行ATM機之外,有些學校還用這項技術在30秒內分析學生的課堂行為。2019年6月,中國香港發生反政府示威游行活動,就是因為擔心監控攝像頭能夠對示威隊伍人員進行識別,于是一些游行者故意破壞了多臺街頭攝像頭。
現在很多國家正在從中國購入人臉識別的技術成果,德國、烏克蘭、亞美尼亞、塞爾維亞、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巴基斯坦、斯里蘭卡、肯尼亞、津巴布韋等國家均購買了中國企業研發的系統。

2018年2月 美 國 佛羅里達州帕克蘭的一所高中發生槍擊案。
俄羅斯政府采用的雖然是本國科技公司NteckLab開發的人臉識別系統,但其使用的監控攝像頭硬件同樣是從中國購入的。目前,莫斯科已安裝了16萬臺具備人臉識別功能的攝像頭。俄羅斯計劃進一步擴大監控網絡,在2020年為警察配備具有人臉識別功能的智能眼鏡。
今年五月,歐盟首腦會議首次通過人臉識別系統確認與會者身份。歐洲各國也開始在邊境線使用這項技術。
從2017年開始,德國對人臉識別系統進行了多次測試,推進了在機場的實際應用。盡管德國已從中國購入系統,且在地方進行過商討,但似乎很難獲得本國國民的理解。
毫無疑問,在 未 來 ,人臉識別將在日常生活、商務運作、安全保障等方面成為不可或缺的技術。
澳大利亞也從2018年開始悄悄使用人臉識別系統。起初,當地政府只是嘗試性地在舉辦大型運動賽事時使用它,后來警方也開始使用。
在日本,NEC與松下也因人臉識別系統而展開了激烈的科技競爭。最終,東京奧組委選用了NEC研發的人臉識別系統,將用于確認2020年東京奧運會相關入場人員的身份。全球有40多個國家、超過100個系統正在使用NEC的技術。而松下的人臉識別系統則被廣泛應用于機場。
默默進入此技術領域的美國大型公司也不容忽視。亞馬遜在2016年正式推出Rekognition人臉識別系統,它可以實時識別并追蹤100張面孔。據悉,Rekognition系統還可以監測人的情緒,最近它追加了識別“恐懼”的功能,可辨別的情緒已達到八種。
谷歌在2015年發布了名為faceNet的人臉識別構架。它的識別正確率相當高,現在已經完全轉化為開源項目。臉書也在2014年開啟了“deepface”人臉識別功能,以97%的準確率對用戶照片中的人物進行身份識別,并自動打標簽。但是,盡管技術已經處于先進水平,隱私問題依然阻礙了人臉識別系統的應用。有人就對臉書提出了批判,認為該網站隨意將用戶照片納入數據庫,侵害了用戶隱私。
毫無疑問,人臉識別的準確率在不斷提升,但在嚴苛的現實社會環境下,依然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英國倫敦嘗試引入人臉識別系統后,實際操作的識別準確率只有81%,居民紛紛要求停止使用該系統。前不久,亞馬遜Rekognition將28名美國議員識別為罪犯,它還被質疑存在種族歧視問題。對有色人種進行面部識別時,Rekognition的誤判率高達40%,有人認為這會導致更多有色人種因此被誤捕。

Rekognition 是 亞 馬遜推出的人臉識別系統,該操作界面可以識別出人的情緒、性別、是否佩戴眼鏡、是否有胡須等特征
一些地方政府對此作出了回應。美國舊金山市從今年五月開始禁止當地交通管理部門和警察使用人臉識別系統,奧克蘭市和薩莫維爾市也相繼作出同樣的規定。美國安全局相關人員說:“可以預見,今后禁用人臉識別的州、市會越來越多,美國聯邦政府也開始對相關法規的制定展開探討。州政府的想法是在‘科學怪人般的‘怪物系統誕生之前,就將它扼殺在搖籃里。”
人臉識別在歐洲也引發了激烈的探討。有批評者說這項技術違背了歐盟去年出臺的《通用數據保護條例》。今年八月,瑞典某學校用人臉識別系統確認學生的出勤情況,被政府判定為違反條例,處以了超過兩萬美元的罰款。
然而,美國紐約州洛克波特市則采取了完全相反的做法,該市的十所學校均引入了人臉識別系統。前文提到的安全局相關人員說:“在美國學校,槍擊事件時有發生,人臉識別系統能夠識別出對學校有重大威脅的人。”
毫無疑問,只要用法得當,人臉識別系統會在安保方面發揮巨大作用,有它的未來是光明的、令人興奮的。但是,如果使用者誤入歧途,這項技術也會切實威脅到他人的隱私。現在的我們有必要對這項先進技術的具體用法進行深入探討。
[譯自日本《新聞周刊》]
編輯:侯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