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坤,歐小鋒,王新發
(湖南省懷化市氣象局,湖南 懷化 418000)
氣象干旱是指某時段內,由于蒸發量和降水量的收支不平衡,水分支出大于水分收入而造成的水分短缺現象。目前,國內外評價氣象干旱的指標有Palmer指數(PDSI)、標準化降水指數(SPI)、Z指數、水分虧缺指數和干燥度指數等[1]。其中,標準化降水指數(SPI)可消除降水的時空差異,對干旱變化反映敏感,具有多時間尺度的計算特性及資料來源方便等優勢,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氣象干旱指標之一[2]。同時,許多專家學者開展了對某一區域的干旱特征及趨勢的分析。懷化市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小氣候多樣,垂直差異大,山地氣候帶明顯,自然災害頻發[3]。因此研究氣象干旱時空變化特征,揭示其時空演變規律,對加強氣象防災減災工作,減少干旱對農牧業生產影響具有重要意義。
數據來源于1962—2015年懷化市11個氣象臺站(沅陵、辰溪、溆浦、懷化、芷江、新晃、麻陽、洪江、會同、靖州、通道)逐月降水數據。懷化市氣象站點分布如圖1所示。

圖1 懷化市氣象站點分布圖Fig.1 Distribution Map of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Huaihua City
根據《氣象干旱等級GB/T 20481-2017》[4]的定義,標準化降水指數(SPI)是表征某時段降水量出現概率多少的指標,其適用于月以上尺度相對于當地氣候狀況的干旱監測與評估,根據SPI值的干旱等級劃分,如表1所示。

表1 標準化降水指數SPI干旱等級劃分Tab.1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 SPI Drought Classification
本文基于干旱頻率、干旱強度兩個評價指標,采用線性趨勢分析、滑動平均、GIS空間分析等方法對懷化市干旱特征進行分析,各指標具體定義[5]如下:
①干旱頻率(Pi):表示干旱發生的頻繁程度,即干旱發生的年數與總樣本數之比。為便于比較,本文所指干旱頻率是指輕旱以上(含輕旱)干旱發生的頻率,中旱頻率是指中旱以上(含中旱)干旱發生的頻率,重旱頻率是指重旱以上(含重旱)干旱發生的頻率,特旱頻率是指特旱發生的頻率。
②干旱強度(H):用于描述干旱的嚴重程度,單站某時段內的干旱強度一般可直接由標準化降水指數SPI直接反映。
2.1.1 年干旱頻率時空分布特征 根據干旱等級劃分和干旱頻率定義,1962—2015年懷化市年尺度整體干旱頻率(輕旱及以上干旱發生頻率,下同)為29.6%,中旱頻率14.8%,重旱頻率5.6%,特旱頻率3.7%。從不同等級干旱頻率空間分布看(圖2),1962—2015年懷化干旱頻率在24.1%~33.3%之間,頻率較高的地區主要在靖州及通道,芷江、麻陽及會同等區域次之;中旱頻率在11.1%~16.7%之間,頻率較高的地區主要是沅陵、新晃及通道,溆浦、芷江、會同等區域次之;重旱頻率在1.9%~7.4%之間,頻率較高的區域主要為辰溪,沅陵、新晃、洪江等區域次之;特旱頻率在0.0%~3.7%之間,頻率較高的區域為芷江、麻陽、洪江、辰溪以及懷化城區。

圖2 懷化市年干旱頻率空間分布(a.干旱頻率;b.中旱頻率;c.重旱頻率;d.特旱頻率)Fig.2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nnual Drought Frequency in Huaihua City (a. Drought Frequency; b. Moderate Drought Frequency; c. Severe Drought Frequency; d. Special Drought Frequency)
2.1.2 季干旱頻率時空分布特征 統計可知,懷化市1962—2015年春季干旱頻率(輕旱及以上干旱發生的頻率,下同)在25.9%~37.0%之間,平均值為30.3%,中旱頻率在11.1%~18.5%之間,平均值為15.7%,重旱頻率在3.7%~9.3%之間,平均值為6.1%,特旱頻率在1.9%~5.6%之間,平均值為2.7%,從圖3a可知,春季干旱頻率較高的區域為懷化北部的沅陵;夏季干旱頻率在27.8%~33.3%之間,平均值為30.8%,中旱頻率在11.1%~18.5%之間,平均值為15.2%,重旱頻率在5.6%~9.3%之間,平均值為7.6%,特旱頻率在0.0%~3.7%之間平均值為2.0%,從圖3b可知,夏季干旱頻率較高的區域為洪江及南部的靖州;秋季干旱頻率在27.8%~35.2%之間,平均值為31.1%,中旱頻率在11.1%~20.4%之間,平均值為15.8%,重旱頻率在5.6%~9.3%之間,平均值為6.6%,特旱頻率在0.0%~3.7%之間,平均值為2.0%,從圖3c可知,秋季干旱頻率較高的區域為芷江和洪江;冬季干旱頻率在27.8%~35.2%之間,平均值為30.0%,中旱頻率在11.1%~16.7%之間,平均值為14.0%,重旱頻率在5.6%~9.3%之間,平均值為6.6%,特旱頻率在0.0%~3.7%之間,平均值為1.9%,從圖3d可知,南部的會同干旱頻率最高。
2.2.1 年干旱強度時空分布特征 從圖4a可知,1962—2015年懷化市年干旱強度(SPI值,下同)在-2.5~1.9之間,變化趨勢不顯著,變化率僅為0.01/10 a,但干旱強度年際波動較大,1962—2015年懷化市共16 a發生干旱,干旱頻率為29.6%,其中1978年發生重旱,1985年、2011年發生特旱。從5 a滑動曲線可知,1969年之后懷化市SPI值急劇下降,干旱增加趨勢顯著,并一直持續到1985年,1985—1995年SPI呈增加趨勢,1995—2011年SPI值呈明顯下降趨勢,說明在此階段懷化市干旱增加趨勢顯著。從干旱強度變化趨勢的空間分布(圖4b)可以看出,1962—2015年懷化市干旱強度變化趨勢空間上分布在-0.08/10 a~0.05/10 a之間,干旱強度顯著增加(SPI值減小)的區域為北部的沅陵、南部的靖州及芷江區域,其他區域SPI值基本呈增加趨勢,即干旱強度呈減弱趨勢。
2.2.2 季干旱強度時空分布特征 從圖5a可知,1962—2015年懷化市春季干旱強度在-2.4~2.1之間,呈顯著增加趨勢,共14 a發生干旱,其中,1986年發生重旱,2011發生特旱,從5 a滑動曲線可知,1974—1988年懷化市SPI值急劇下降,干旱強度呈增加趨勢,1988—2013年,SPI值呈增加趨勢,干旱強度持續減弱。從圖6a可以看出,干旱強度變化趨勢空間上分布在-0.19/10 a~0.01/10 a之間,除通道部分區域外,懷化市大部分區域干旱強度呈顯著增加(SPI值減小)的趨勢。

圖3 懷化市季干旱頻率空間分布(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Fig.3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Drought Frequency in Huaihua City (a.Spring; b.Summer; c.Autumn; d.Winter)

圖4 懷化市年干旱強度年際變化趨勢及空間分布(a.年際變化趨勢;b.空間分布)Fig.4 Interannual Variation Trend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nnual Drought Intensity in Huaihua City (a.Interannual Variation Trend; b.Spatial Distribution)
從圖5b可知,夏季干旱強度在-2.4~2.0之間,SPI值呈增加趨勢,干旱強度呈減弱趨勢,共13 a發生干旱,其中3 a發生重旱,分別是1963、1978及1981年,2 a發生特旱,分別是1972、 2013年,從5 a滑動曲線可知,1985—1996年懷化市SPI呈增加趨勢,干旱強度有所緩和,1985—2013年,SPI值呈下降趨勢,說明在此時期內,懷化市干旱強度持續增強。從圖6b可以看出,干旱強度變化趨勢空間上分布在0/10 a~0.16/10 a之間,說明懷化市大部分區域干旱強度呈減弱趨勢。
從圖5c可知,秋季干旱強度在-2.1~2.2之間,呈增加趨勢,變化率為-0.04/10 a,1962—2015年共19 a發生干旱,其中,1974、1992年發生特旱,從5 a滑動曲線可知,1990年開始懷化市SPI值呈急劇下降趨勢,說明干旱程度持續增強,2007年之后,SPI值呈顯著增加趨勢,干旱強度持續減弱。從圖6c可以看出,干旱強度變化趨勢空間上分布在-0.11/10 a~0.05/10 a之間,干旱強度呈顯著增加趨勢的主要為懷化市南部的會同及通道。
從圖5d可知,冬季干旱強度在-1.9~1.8之間,SPI值呈增加趨勢,變化率為0.02/10 a,1962—2015年共16 a發生干旱,其中3 a發生重旱,分別是1977、1998及1999年,從5 a滑動曲線可知,1991—1998年,2004—2009年兩個時期,懷化市SPI值均呈急劇下降,干旱強度增加趨勢顯著。從圖6d可以看出,干旱強度變化趨勢空間上分布在-0.08/10 a~0.1/10 a之間,懷化市北部的沅陵、辰溪、溆浦等區域干旱強度呈顯著增加(SPI值變化率為負值)的趨勢。
總體而言,懷化市秋旱最為嚴重,在1962—2015年的54 a中分共有19 a發生干旱,其次為冬旱和春旱,分別有16 a和14 a發生干旱,而夏旱最輕,共有13 a發生干旱。

圖5 懷化市季干旱強度年際變化趨勢(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Fig.5 Interannual Trend of Drought Intensity in Huaihua City (a.Spring; b.Summer; c.Autumn; d.Winter)

圖6 懷化市季干旱強度變化趨勢空間分布(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Fig.6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Drought Intensity Change Trend in Huaihua City (a.Spring; b.Summer; c.Autumn; d.Winter)
采用線性趨勢分析、滑動平均、空間分析等方法對懷化市近54 a氣象干旱特征進行分析,結果表明:
①1962—2015年懷化市年尺度整體干旱頻率(輕旱及以上干旱發生頻率)為29.6%,中旱頻率14.8%,重旱頻率5.6%,特旱頻率3.7%。從四季看,春季干旱頻率在25.9%~37.0%之間,平均值為30.3%,夏季干旱頻率在27.8%~33.3%之間,平均值為30.8%,秋季干旱頻率在27.8%~35.2%之間,平均值為31.1%,冬季干旱頻率在27.8%~35.2%之間,平均值為30.0%。
②1962—2015年懷化市年干旱強度(SPI)在-2.5~1.9之間,變化趨勢不顯著,變化率僅為0.01/10 a,但干旱強度年際波動較大,54 a來共有16 a發生干旱,干旱頻率為29.6%,其中1978年發生重旱,1985年、2011年發生特旱。從四季看,秋旱最為嚴重, 54 a中共有19 a發生干旱,其次為冬旱和春旱,分別有16 a和14 a發生干旱,而夏旱最輕,共有1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