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朝林
上海申元巖土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 200011
早期,攪拌樁主要用于加固軟土地基,提高地基承載力。隨著沿海軟土地區高層建筑和地下設施大量興建,攪拌樁開始運用于基坑工程中。隨著攪拌樁重力式擋墻的廣泛應用,一些工程問題逐漸顯現[1]。本文主要以上海地區某工程項目為背景,介紹攪拌樁重力式擋墻的適用條件、險情分析及控制對策等,為以后類似項目的設計與施工提供參考經驗。
本項目基坑面積為56 000 m2,一般區開挖深度約5.50 m。按照上海市基坑工程技術標準,基坑安全等級為三級,環境保護等級為三級。場地北側及東側分布有市政道路,西側及南側為空地。
本工程地基土屬于第四紀松散沉積物。土層從上至下依次為①雜填土、②粉質黏土、③夾砂質粉土、③淤泥質粉質黏土、④淤泥質黏土等。
場地淺部土層中的地下水屬于潛水類型,其水位動態變化主要受控于大氣降水和鄰近地表水。勘察期間實測取土孔內地下水靜止水位埋深為0.5~0.7 m。根據上海市長期觀測經驗,地下水水位埋深一般為0.3~1.5 m,本次設計按水位埋深0.5 m考慮。
本項目基坑開挖深度一般,周邊環境相對寬松。若采用有支撐系統的板式圍護結構,一方面造價相對較高,另一方面,后期挖土較為困難,支撐安裝及拆除較為煩瑣,不利于控制施工工期。因此,采用無支撐系統的圍護結構。上海地區常用的無支撐系統圍護結構有放坡開挖、水泥土攪拌樁重力式擋墻。本項目地下室退用地紅線距離有限,不滿足放坡開挖的空間要求,故圍護形式普遍區域采用雙軸攪拌樁重力式擋墻。
攪拌樁重力式擋墻在上海地區基坑項目中較為常用,一般適用于基坑開挖深度不超過7 m且周邊環境保護要求一般的項目。該圍護形式的優點是圍護成形后可一次開挖到底,方便開挖;缺點是位移控制能力對圍護樁成樁質量、土方分塊等依賴性較大。
本項目樣板區開挖至坑底后出現攪拌樁樁頂變形較大,攪拌樁及周邊出現開裂等情況(圖1)。
1)鄰近售樓處:周邊卸土至售樓處基礎底標高,待樣板區地下室完成后再行施工售樓處。周邊卸土后,基坑開挖深度4.88 m,采用寬4.2 m、φ700 mm@500 mm的雙軸水泥土攪拌樁重力式擋墻,插入比1∶1.23。
2)其他一般區域:基坑開挖深度5.58 m,采用寬4.7 m、φ700 mm@500 mm的雙軸水泥土攪拌樁重力式擋墻,插入比1∶1.17。

圖1 樣板區周邊環境示意
險情出現在鄰近西側售樓處及北側,圍護變形較大,墻頂水平位移最大處達10 cm,墻頂及售樓處區域地面發生橫向裂縫,裂縫寬度最大處達2 cm(圖2)。

圖2 周邊險情現場實景
攪拌樁重力式擋墻出現變形較大情況時,一般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包括地質因素、基坑支護設計因素、施工因素、基坑周邊環境因素、氣象因素等[2]。
1)鄰近西側售樓處。經分析,圍護墻變形較大,發生裂縫的主要原因為:
①實際施工工況未按設計要求進行。售樓處為2或3層建筑,基礎形式為樁承臺,承臺底埋深0.7 m。按照設計要求,周邊先卸土至售樓處基礎底,待地庫完成后再施工售樓處并回填。而在現場實際施工時,在地庫開挖過程中,周邊售樓處同步施工完成且基礎回填厚1.5 m土至標高±0 m。由于施工工況與設計不符,周邊售樓處覆土超載較大,導致基坑開挖過程中圍護變形較大。
②沿基坑邊大面積土方同時開挖,基坑一次性暴露面積較大。西側基坑邊長約60 m,現場開挖過程中,未嚴格按照分塊分層原則進行土方開挖,基坑邊一次性全部開挖到底,基坑暴露面積過大。
2)北側區域。經分析,圍護墻變形較大,發生裂縫的主要原因為:北側基坑邊長約80 m,現場開挖過程中,未嚴格按照分塊分層原則進行土方開挖,基坑邊一次性全部開挖到底,基坑暴露面積過大。
險情通知處理時,樣板區基坑已開挖至坑底,墊層澆筑一半。針對施工現狀,采取了針對性的應急措施:
1)鄰近西側售樓處:
①對于已經開挖的區域,盡快完成墊層澆筑,墊層澆至圍護邊。
②西側基坑暴露邊長約60 m,墊層澆筑完成后,在1/3跨位置設置沙袋堆進行反壓(設置2個),每個沙袋堆尺寸為3 m×3 m×3 m(圖3)。

圖3 西側沙袋反壓方案實施現場
③對基坑外已形成的地表裂縫應及時進行修補,如對裂縫內進行注漿,地表的裂縫用水泥封堵,防止地表水沿裂縫進入土層中。
④西側底板盡快澆筑完成,并分成南北兩塊進行澆筑,澆至圍護邊。底板分兩塊澆筑,主要是確保底板未完全形成前,沙袋堆可以對坑內土體形成反壓作用,增加被動區土抗力。
⑤加強西側監測,由一日一測加強為一日兩測。
2)北側區域考慮采用3種方案:坑外卸土、土釘墻、鋼板樁拉錨。基于以下原因,最終采用鋼板樁拉錨方案。
①由于基坑已開挖至坑底,不具備土釘施工作業面,因此不采用土釘墻方案。
②樣板區外側為待建場地,未打設工程樁。按照建設單位要求,為確保工程樁施工場地,樣板區坑外不能卸土,因此,不采用坑外卸土方案。
鋼板樁拉錨方案為:北側區域在基坑內側緊靠壩體位置打設拉森Ⅳ號鋼板樁,樁長12 m,頂部雙拼槽鋼圍檁,間隔布置鋼筋拉錨(圖4)。

圖4 北側拉錨方案實施現場
攪拌樁重力式擋墻作為一種常見的基坑支護形式,在上海等軟土地區應用較為廣泛,但需要注意以下問題[3-4]:
1)一般適用于基坑開挖深度不超過7 m且周邊環境保護要求一般的項目。當基坑開挖深度較深或周邊環境保護要求較高時,不適宜采用該圍護形式,攪拌樁重力式擋墻為懸臂支護結構,墻頂水平位移一般相對較大,尤其是軟土地區,軟土易產生蠕動,加劇了圍護變形,不利于對周邊環境的控制。
2)攪拌樁水泥摻量及強度需達到設計要求。擋墻位移控制能力依賴于攪拌樁的成樁質量。上海地區,一般要求雙軸攪拌樁水泥摻量達到13%,明暗浜區域,水泥摻量適當提高。攪拌樁28 d無側限抗壓強度不應低于0.8 MPa。攪拌樁達到設計強度和養護齡期后,方可開挖基坑。
3)基坑開挖過程中,應確保分層分塊跳挖,一般軟土地區,沿基坑邊一次性開挖暴露邊長不超過20 m。開挖過程中,隨挖隨澆墊層,當開挖約200 m2的土方后,墊層便需跟進澆搗,施工時需保證墊層的平整度、厚度和強度。
4)基坑開挖過程中,鄰近基坑邊土方不可超挖。超挖土方相當于增加基坑開挖深度,坑底應留厚200~300 mm基土用人工鏟除修平,避免超挖。
在攪拌樁重力式擋墻設計與施工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很多,包括考慮地質因素、周邊環境因素等。在基坑設計與施工的全過程中,應盡可能充分考慮各方面的不利因素,做到及時預警,確保基坑安全。
本文以上海地區某工程為背景,分析攪拌樁重力式擋墻險情,提出具體的控制對策,通過采用鋼板樁拉錨、坑內設置反壓沙袋、加強監測等手段,使險情得到控制,基坑得以繼續施工。
本文對攪拌樁重力式擋墻圍護墻險情的成功處理,可為其他項目的設計與施工提供一定的參考。

[1] 鄭剛.水泥土重力式擋墻傾覆破壞的分析[J].巖土力學,2001,22(2): 192-194.
[2] 尚祖光.水泥土攪拌樁重力式擋土墻常見垮塌原因及應急措施[J]. 建材與裝飾,2018(14):1-2.
[3] 李圣國,時培利.水泥土重力式擋土墻支護位移原因及處理[J].建筑 工人,2013,34(11):38-39.
[4] 劉國斌,王衛東.基坑工程手冊[M].2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