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本斗
作文教學,貌似為吾現今莘莘初中語文教師同儕難言之隱切膚之痛,私揣吾輩同仁自教學始而今為之深深痛并不快樂著久矣。此乃必須者也。非若是,則無今日之初中語文教學活而又僵僵而又不死之局面也。
作文教學痛病之根源何在?一曰考試制度,二曰師之思想理念。根源貌似有二,實則僅一者耳,即師之思想理念也。某名人曰:“解決了思想問題,一切問題就不是問題了。”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是也。
欲善作文教學之事,須曉悟何為學生妙文佳作。然則何為學生佳作?雖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而于“真性情有思想有文采”當英雄所見略同。
真性情之佳作又從何而來?法乎生活,法乎讀書,法乎自然。熱愛生活,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則境由心生,心向往之,情蓄乎中,而宣之以文,是為好文。為情而造文,而非為文而造情。
作文則須讀書,海量閱讀不足以為文,須天量也。讀書乃作文乃而語文之根。
真性情之佳作又從何而來?來自日記,來自隨筆,來自評論,來自自由自主之手所書自由自主之心。此類文,皆真性情之作,絕非嚴師命題之矯揉偽作。
凡命題作文者,多強人所難,迫人造假也。命題乃命題者之所好而非作文者之所愿,故“為賦考文強說愁”者巨多。君不見考場之文造假之甚如“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還復N回”令人發巨指令人作狂嘔令人不堪入一目乎?!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此“偶”則為讀書有所悟生活有所感性情之所至觸景乃生情而得之。
真性情之佳作又從何而來?從思想開明性格寬容胸襟豁達學識淵博作風民主之“寬”師而來。師宜尊重生自由寫作之權利,創造豐富機會與品種予生,使之自由創作。生于自由表達日記隨筆評論過程中,必當獲得情感抒發之愉快,而此中之獲得寫作之成功與智慧則更為可貴。故“有獨立意識之生最懼愚昧而頑固之師”。
葉圣陶先生說:“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形象地說明了生活與作文的關系。我們要抓住作文訓練這個“流”,就必須從生活這個“源”中汲取營養和素材。所以,要想學生在作文中寫出真情實感,就必須教會學生面向社會,關注生活,要以飽滿的熱情和自己獨特的眼光與視角去觀察周圍的客觀事物,并建立感情,再將這感情融進寫作中,寫出自己的獨特體驗,這樣寫出的文章就不愁沒有感情,沒有感染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做一個有心人,用心去感悟生活。凡事都仔細琢磨品味一下,經常與身邊的親人、朋友、教師、同學等進行換位思考。換個角度思考問題、看待事物,往往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
明了佳作誕生之源,則作文教學可行也。然作文可素面朝天亦當飾以雕琢,假以修辭,“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雕蟲小技非為要義,而不可或缺。所謂豹頭鳳尾起承轉合言有盡而意無窮描寫細致結尾升華諸如此類自須當用則用不用則無用。
吾輩師生作文當以書真性情為根本,凡自由創作能性情率真充沛思想獨立頗具文采,則命題文章又豈非信手拈來?只稍加訓練耳。
作文教學之實施尚須注重形式,諸如日記,隨筆,評論,片段練習,仿寫,擴寫,改寫,課本劇編排,自由創作,命題作文等等。另,師當須注重生作文之展示,可印刷成卷,可PPT,可張貼懸掛于墻壁廊臺,可作范文而誦讀之,師生同享成功之快樂。事在人為。
故,作文教學非為難也,法乎生活,法乎讀書,法乎自然,為情而文,出乎自然,便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