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互聯網與金融行業的合作不斷加深,使得商業銀行的業務范圍不斷擴展,人們的支付方式也在不斷變化,電子支付發展迅猛。基于此,本文先對商業銀行電子支付業務的內涵以及其發展現狀進行了分析,而后闡述了當前商業銀行電子支付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風險及相關問題的解決對策,希望可以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商業銀行;電子支付;第三方支付
基于當前的互聯網金融背景,商業銀行緊跟時代腳步開展創新和轉型,已經讓電子支付業務為銀行傳統業務模式帶來了極大改變。電子支付業務的興起代表著商業銀行支付方式的變革。不過,相關工作人員必須對電子支付面臨的風險加以重視,只有妥善解決這些風險,才能保證商業銀行電子商務的長遠發展。
一、商業銀行的電子支付發展現狀
在消費者、商家和金融機構之間,以安全電子手段完成支付信息傳送進而實現貨幣支付和資金流轉的行為就是電子支付。目前,電子支付主要網上支付、電話支付、移動支付三種類型,整體的支付流程分為發起、交換與清算、結算。自2005年起,我國電子支付產業的發展勢頭始終保持良好,尤其是第三方支付平臺的興起,更是為商業銀行電子支付大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
當前,商業銀行電子支付業務的快速發展表現在了電子支付產品的廣泛應用上。其中,銀行卡支付已經成為了時下最為普及的電子支付方式之一,截止至2018年末,我國銀行卡的累積發卡量已經達到了78.3億張,交易總額達789.6萬億元,產業發展勢頭穩健,市場影響力不斷擴大。除銀行卡外,電子支付產品還包括電子數據和電子票據,這兩種產品的出現有效增強了支付的變通性和適應性,也發揮了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為提高電子支付應用頻率奠定了基礎。此外,商業銀行電子支付業務的發展,也使得電子支付清算平臺逐漸完善,為實現跨行資金結算即時到賬、無紙化商業匯票交易以及支票全國通用等打下了堅實基礎,讓商業銀行的網上銀行業務處理水平大增。
二、商業銀行電子支付的發展風險
目前,商業銀行電子支付業務所面臨的發展風險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客戶端風險。相比于傳統的支付業務,客戶在辦理電子支付業務時的操作隨意性更大,但由于缺少相關工作人員的專業性指導和審查,所以出現操作風險的可能性大增。而且,大多數客戶的風險意識不強,對網絡環境的熟悉度也不高,會為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機,進而導致客戶的隱私信息泄露,引發資金交易風險。
第二,電子類渠道風險。這種風險的產生,多數歸結于商業銀行并沒有對自身的網絡安全加以重視,進而導致網絡安全防范措施落實不到位,使得客戶辦理電子支付業務時面臨著交易信息被篡改和盜取的風險。從商業銀行自身的角度來說,一旦銀行的技術線路和渠道制度設計管理存在缺陷,就會導致電子類渠道風險,進而引發支付系統整體的系統風險,讓商業銀行的客戶群體蒙受損失。
第三,銀行端風險。為了方面客戶使用網上銀行,提高其辦理電子支付業務的便捷性,商業銀行會推出電子產品來為客戶提供服務。但是,一旦出現產品設計缺陷,或內控管理不嚴的問題,就會導致銀行端存在風險,進而使得客戶被迫承擔相應的風險。當銀行端的內部控制管理出現紕漏時,會使其內部管理權責不明,甚至出現內部勾結作案的可能,那么銀行網站的風險防控能力必然會被大大削弱,使其無法對客戶賬戶的資金異常進行及時監控和示警,進而導致客戶資金被盜,形成資金交易風險。尤其是在商業銀行與第三方支付平臺合作以后,客戶所面臨的資金風險更為多樣,而一旦出現問題商業銀行必然會遭到客戶投訴,其自身的形象和市場影響力也會大打折扣。
第四,法律風險。為了保證金融業務和服務的規范性,有關部門必須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對其行業發展進行約束。但是,當前我國現行的《銀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條文的使用范圍都是傳統金融業務,對電子支付業務的約束力極小。雖然在2018年,中國銀聯董事長主張制定《電子支付法》,但目前并未給出具體的法律條文和施行方案,所以在電子支付業務立法和執法方面還存在較大空白。這樣一來,一些電子支付業務的規范性和合法性界定問題就面臨困境,而且相關法律法規的缺失也導致電子支付業務面臨的法律風險不斷增多。
三、商業銀行電子支付的優化發展策略
基于目前商業銀行電子支付業務發展所面臨的風險,相關工作人員應該從實際出發,提出具有可行性的解決策略,實現對電子支付風險的規避,進而促進電子支付更為健康、高效地發展。那么,電子支付業務的各個參與方,都需要為保障客戶信息資金安全、促進商業銀行電子支付業務平穩運行這一目標而努力,合力構建安全的支付生態圈。當然,在這一層面不僅需要商業銀行自身的努力,更需要有關部門的支持。所以,有關部門應該加強對電子支付業務立法和執法的重視,為該產業建立統一的行事標準和管理規范,并通過加強對相關法律體系的完善和執法成效的監督,打造良好的商業銀行電子支付發展環境。
1.建立健全風險防范機制
為了有效地規避商業銀行電子支付業務風險,在實踐工作當中相關工作人員應該建立全過程的綜合性風險防范體系,為提供風險評估、安全教育、交易監控、安全認證和風險防范工作提供制度性保障。而在該體系的構建過程中,第一步就是建立健全事前的風險防范機制,通過相關制度的約束盡可能地降低風險發生的幾率。所以,在這一環節相關工作人員應該先強化對交易參與者風險意識的培養。比如,通過建立門戶網站、搭建微信公眾平臺、播放安全教育視頻等方法,加強對客戶的安全教育。而后,從強化管理和完善制度兩個方面,實現事前風險防范。
一方面,相關工作人員應該建立風險評估機制。為了更為有效地對潛在風險和已有風險進行規避,在實踐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先實現對風險的合理評估,為找出解決風險問題的有效方法奠定基礎。比如,商業銀行在建立風險評估機制時,可以基于《電子銀行業務管理辦法》作業,借助于第三方安全檢測機構以及內部審計機構,開展風險評估。為此,相關工作人員需要依據行業規范,對商業銀行電子支付業務所涉及到的安全策略、交易認證、客戶信息保護以及內部制度體系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進而及時發現和整改問題,實現商業銀行電子支付業務風險的有效預防。
另一個方面,相關工作人員應該強化電子支付商戶管理。在此環節,相關工作人員應該先對電子支付商戶的資質和能力進行審核。比如,建立電子支付商戶準入審核機制,從源頭上對電子支付商戶進行管理,實現對支付風險的有效規避。在實踐中,應該從多個角度對電子支付商戶的資料進行審查和評估,保證其經營資質合法,并基于多維度測評商戶風險,為客戶提供良好的消費環境,確保其支付需求可以在安全條件下得到滿足。而后,相關工作人員還應該度電子支付商戶的經營情況進行檢查。比如,建立電子支付商戶全過程經營追蹤機制,實現對商戶經營情況的動態化評估,對商戶違規行為和非法經營的預防和及時處理。此外,商業銀行還應該為商戶推出提供規范流程了。比如,構建商戶退出機制,對出現資信問題或嚴重不良行為的商戶進行退出管理,維護商戶市場環境安全。
2.提高控制管理工作質量
針對已經出現的商業銀行電子支付風險,相關工作人員應該提高控制工作質量,通過對風險事件的有效監控,保證銀行工作人員可以第一時間察覺風險并制定風險解決方案,進而將其造成的不良影響降到最低,保護客戶利益和銀行形象。在這一環節,最為主要的工作就是實現交易安全的認證和監控。
在交易安全認證環節,相關工作人員應該基于現代化科學技術,不斷豐富交易安全認證的手段,為用戶開展安全交易奠定良好基礎。比如,構建綜合性交易安全認證體系,保障商業銀行電子支付客戶可以通過多種渠道,應用多種方法完成安全驗證,實現對交易安全的有效保障。電子支付屬于高風險交易,基于我國人民銀行的規定,此類型交易必須采用雙因素安全驗證措施。也就是說,在驗證環節不僅要完成基礎性的靜態密碼驗證,還需要搭配其他驗證方式。那么,相關工作人員可以推進收集短信驗證碼驗證以及動態口令驗證等方式的應用,為構建復合型安全驗證方式,保障用戶資金安全提供助力。而在交易監控環節,相關工作人員需要保證交易監控工作的實時性和持續性。比如,全面采集商戶端交易信息,明確交易的性質和目的,并且制定可疑交易評判標準,保證對電子支付業務開展的全過程監督和追蹤,借助于嚴密的監控和負責咋的審核認證制度,規避電子支付詐欺風險,保證客戶資金安全。
3.優化風險處理措施
對于商業銀行電子支付業務的風險規避問題來說,前期的風險評估和已知風險的監控管理固然重要,但是風險問題發生后的處理和安置工作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視。在實踐工作中,商業銀行應該先建立電子支付業務風險應急預案,為有效開展風險處理工作奠定基礎。同時,還可以借助于社會力量,提升風險處理工作的合理性和高效性。比如,實現與公安機關和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合作,建立欺詐事件應急反應機制,在察覺風險時第一時間凍結資金,為處理相關問題爭取時間。同時,商業銀行還應該加強對交易信息的管理和留存,以便于在第一時間提供資金流轉和交易的憑證,幫助公安機關快速偵破詐欺案件。此外,為了進一步保障客戶利益,也為了實現對商業銀行自身形象和信譽度的維護,相關工作人員還應該建立風險追責和賠付機制,讓用戶更加安心地使用本行的電子支付產品,提高用戶黏性。
四、結論
總而言之,對于身處互聯網金融時代的商業銀行來說,電子支付業務的興起是必然,而促進其科學發展則是商業銀行的主要任務。所以,在此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應該基于商業銀行電子支付業務現狀對其風險進行分析,并且通過強化事前防范、事中管控和事后處置等手段推動電子支付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郭心蕊.第三方支付對商業銀行傳統業務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現代商業,2019(23):141-142.
[2]邵弘強.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及商業銀行對策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7.
[3]張麗麗,左妍.商業銀行應對第三方支付影響的對策分析[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9(06):62-67.
[4]陳晨.商業銀行開展第三方支付業務面臨的風險及對策[J].銀行家,2016(02):115-117.
作者簡介:韓續洋(1988.02- ),女,籍貫:天津人,漢族,中國人民大學國民經濟學專業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投資實務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