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靖
高校是培養黨員干部的主要陣地,當前“互聯網+黨建”背景下,網絡社交正在成為一種溝通常態,傳統的黨建方式對基層黨員特別是中青年黨員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在降低,傳統的組織生活方式也難以滿足和適應黨員群眾信息化的進程。因此高校黨建工作必須適應時代發展要求,創新工作方法,利用“互聯網+黨建”鞏固和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
一、高?!盎ヂ摼W+黨建”背景下工作面臨的困難
高校黨組織層級較多,工作對象存在文化和地域差異,思想多元化,各級黨組織開展黨建工作也會面臨一些困難。
1. 黨內資訊交流傳遞困難。黨務信息大多從上到下逐級傳遞,過程中不僅會有時間延遲,也會出現信息衰減。
2. 業務規范管理難。傳統的黨建工作大都線下進行,工作效率較低,容易產生數據壁壘和信息孤島,難以統一規范管理。
3. 黨員學習教育難。受時間、空間和黨員工作地點的影響,傳統的集中學習難以實現黨員全覆蓋,學習參與度低。
4. 黨建考核評價難。傳統的黨建工作考核評價大多依靠聽取匯報、檢查書面材料的方式進行,缺乏有效的信息化手段作為支撐,定量考核評價比較難。
要解決這些問題,迫切需要擺脫傳統黨建工作的慣性思維,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勢,搭建黨建信息化平臺,優化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不斷探索高校黨建工作新模式,提升黨建科學化水平。
二、基層“互聯網+黨建”工作實踐
本文基于燕山大學教務處黨支部依托黨建云平臺開展“互聯網+黨建”工作的實踐,積極探索基層黨組織“互聯網+黨建”智慧創新路徑。
1. 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著力構建“互聯網+黨建”智慧新模式。為進一步推進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教務處黨支部運用O2O發展理念,將黨員在線學習、動態發布、黨務公開、線下活動、學習心得交流等功能集中進行,不斷完善黨群服務信息化系統,著力構建“互聯網+黨建”智慧模式,即“一個平臺(教務處黨建云平臺)+3個終端(黨建云APP、學習強國APP、黨支部微信群)”。利用黨建云平臺發布信息動態、通知公告,黨建云、學習強國手機APP加強黨員學習教育,微信群收繳黨費、互動交流。
2. 搭建黨員在線學習交流平臺,提高基層黨支部工作效率。傳統的黨建工作受時間、地點的限制,組織支部學習活動或籌備召開支部會議單時間確定就很困難,因黨員人數眾多,各類行政會議、公務出差等原因使得每次支部會議的出勤率都不高。黨建云平臺推出后教務處建立了網上黨支部,黨員只要登陸平臺,從在線學習到黨費繳納,從瀏覽動態到黨務信息發布、互動交流無所不能。會議通知第一時間通過手機端發送給每位黨員,即使有成員因故不能現場到會,也能通過手機進行遠程簽到并通過網絡進行視頻會議,實時接收會議實況。支部學習也不再需要每次都召開現場會,提前在“互聯網+黨建”平臺發布學習內容和要求,黨員通過手機端學習并上傳心得或進行在線測試檢驗學習效果即可。有了學習強國APP,系統自動統計支部黨員每天的學習時長并積分,還可以通過支部交流平臺進行互動交流,系統聊天記錄可以完整記錄和重現學習和討論過程。
依托黨建云平臺及手機APP推送的公共網絡資源,極大的豐富和充實了黨員學習和活動內容,規范了黨務工作程序,提升了工作效率,激發了基層黨組織活力。
3. 加強網絡輿情監督,提高基層黨建科學化水平?!盎ヂ摼W+黨建”提供了一個更加開放、自由、民主的網絡交流平臺,基層黨員群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都得到了有效保障。自覺接受群眾監督是黨始終保持先進性的重要原因,但在“互聯網+黨建”背景下,網絡公共事件頻發,人人都有可能成為輿情的制造者和傳播者,而這些事件的處理將直接影響黨組織的公眾形象和公信力,處理不當還可能會產生極大的社會影響。為此,教務處黨支部充分發揮主流媒體優勢,堅持正確導向,加強輿論監督,利用“互聯網+黨建”平臺推動黨務公開、拓寬監督渠道,對典型案例進行剖析,發揮警示作用,最大程度地減少負面影響,從而提升基層黨建工作的科學化水平,為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4. 暢通聯系服務群眾渠道,為群眾監督開辟新路徑?!盎ヂ摼W+黨建”平臺拉近了黨和群眾的距離,為密切聯系群眾、促進溝通交流建立了新的紐帶。群眾可以通過互聯網便捷且充分地表達意愿和訴求,既可以通過郵件、QQ、微信,又可以通過黨建云、學習強國APP等在線交流平臺與有關部門聯系,黨組織通過互聯網可以匯集民情,集思廣益,處理群眾反饋的信息可以簡化辦事程序、節約時間,有效延伸了為群眾服務的長度;還可通過網絡公示等手段接受群眾監督,從而切實解決只承諾不落實的問題。同時還可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分析出不同的需求,進而推出基于互聯網的各類定制性服務,有效拓展為群眾服務的寬度。從某種程度上講,互聯網儼然成為推動黨內民主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凇盎ヂ摼W+黨建”的工作更加透明和人性化,能夠有效加強對黨組織和廣大黨員領導干部的監督與限制,讓權力在陽光下健康運行,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貪污腐敗現象的發生,從而保證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三、加強“互聯網+黨建”工作的建議
網絡信息時代的到來,“互聯網+黨建”已是大勢所趨。黨組織在大力推進這一系統工程過程中,需要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1. 培養“互聯網+黨建”思維,運用技術手段進行數據挖掘,將黨建與日常工作深度融合。各級黨組織應積極引導和組織黨員廣泛學習網絡知識,普及和提高必備網絡技能,增強網絡問政能力。工作對象的差異使黨建工作面臨一定困難,這就需要通過互聯網收集整合個體數據,運用大數據進行數據挖掘分析,更加精準的開展黨建工作。同時還要將黨建與日常工作深度融合,做到無縫對接,統籌協調發展。此外,還應該充分認識到“互聯網+黨建”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積極尋求應對措施,變被動為主動。
2. 完善體制機制,保障“互聯網+黨建”體系順利運轉。科學的運行體制和機制是“互聯網+黨建”順利運轉并發揮應有作用的制度保障。做好“互聯網+黨建”工作,一方面要加強“互聯網+黨建”工作相關配套制度的制定,明確網上運行機制的原則和規范、開展各個環節的工作內容,明確人員的職責以及對各級各類黨建工作網絡化的考核與評價;此外還需建立網絡平臺信息安全機制,確保黨建平臺不被非法入侵。
3. 加強基層黨員培訓,培養一批政治素質過硬、信息技術能力強的高素質人才。推進“互聯網+黨建”的發展,離不開高素質信息技術人才隊伍建設。首先,應選拔一批政治素質好、熟練掌握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的黨務工作者充當“互聯網+黨建”工作的先驅。其次,應加強全體基層黨務人員的網絡技術培訓,使其盡快掌握相關的操作技能,熟練駕馭網絡傳媒。此外還可以通過選拔招錄一批信息網絡技術等相關專業的優秀黨員來打造一支政治素質、業務水平過硬的“互聯網+黨建”隊伍。
在當前社會背景下,“互聯網+黨建”已經成為開展和推進黨建工作的必然趨勢。各級黨組織應與時俱進,積極探索和創新“互聯網+黨建”工作路徑,全面推進黨建工作的信息化建設進程,為黨建工作的優化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燕山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