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
摘 要:伴隨著互聯網行業的興起以及對互聯網商業領域的不斷探索,互聯網金融在我國呈蓬勃發展的態勢。而大數據、云計算等新型互聯網技術能夠沖破始建于空間的壁壘,打破傳統商業以及資金模式中的成本鏈、運營鏈等問題。現今的小微企業信貸服務以及大數據技術之間呈相輔相成的關系。而如何提升商業銀行的信貸服務質量,正是眼下急需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小微企業;商業銀行;信貸;服務質量
一、商業銀行小微企業信貸特征
1.互聯網金融的概念及特征
互聯網金融是基于現今大數據技術下的,以在線支付為主,用戶交互體驗為輔,實現資金流動及用戶支付全流程的全新金融模式。而互聯網金融的本質依舊與金融脫不開關系,其只是在某種意義上改變了用戶支付的方式。而互聯網金融具有如下的特征。
(1)金融服務基于大數據應用。無論是對用戶的大批量分析、情感分析、社交情緒分析、信貸風險分析還是實現大量的交易數據,大數據技術都能夠處理的游刃有余。且對用戶的分析能夠通過與日遞增的數據量而加以分析完善,進而滿足以及健全后續小微企業及用戶更多的信貸需求。
(2)金融服務高效便捷。互聯網金融的全數據流程及資金流程皆在線上進行,且支持多端同時操作。以往用戶需要進行刷卡、去往銀行進行相關操作,但現今在沒有時間和空間限制的條件下,互聯網金融成為了時代的寵兒。
(3)金融服務成本較低。傳統的金融模式具有完整的業務鏈條,包括中介費用以及各級員工的費用,但現今的互聯網金融可以節省各層中間商的花銷,人工成本更加低廉,也保證了固定成本價格更加符合商業銀行的心理預期。
2.小微企業信貸現狀
互聯網金融的飛速發展使得小型和微型企業可以直接在線申請貸款。小型和微型企業同時可以了解貸款申請條件,準備相應的貸款申請文件并通過在線平臺提交貸款申請。P2P貸款服務消除了傳統貸款的諸多限制。而借助網絡平臺,信息變得透明且獲取信息的途徑門檻更低。自2013年以來,各種在線P2P借貸公司應運而生,許多消費類設備平臺如支付寶、京東、拍拍貸和蘇寧等先后開展了小額貸款業務。雖然我國互聯網的發展歷程較短,但發展之迅速無不叫人瞠目結舌。與此同時,在如此快速的互聯網發展狀態下,其同時暴露出了信貸服務中的一些問題。
首先,網絡金融服務的消費者未享受其權益的相應保護且風險很高。利用互聯網技術擬合成的大數據平臺也導致金融消費者的金融信息安全存在著前所未有的問題。
其次,小型和微型企業抵抗攻擊的能力較弱。小型和微型企業的內部規模決定著其不足以抵御風險以及不能夠高效控制融資速度,因此為了成功獲得資金,貸方常常會放大正面的信息,清除反面信息,這必定會對商業銀行的風險評估水平失去部分判定標準。
最后,商業銀行面臨監管不力不當以及相應的法律規范問題。目前,中國并未對小微企業信貸服務監管設定相對全面的行業標準及行為準則,并且互聯網技術的更新要快于監管的實施。所以小微企業在運行的過程中一旦發現“打擦邊球”的現象,在短期內可能不會得到較為有效的控制方案。
二、我國商業銀行信貸模式創新現狀
1.我國商業銀行信貸模式創新現狀
從目前的商業銀行運行模式以及運行現狀上看,在創新的過程中商業銀行主要采取了如下三種模式。
首先,商業區的融資模式。商業區融資模式具體指代管理方或主要公司之間的合作為企業界的小型和微型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目的是充分利用貿易和產業集群的長處,實現銀行牽頭的多方利益相關者合作。而與普遍存在業務流程相比較而言,商業圈模式下的審批流程有著如下四個新穎之處,其分別是建立小型和微型企業信用聯盟;成立專業團隊以批準小微企業信貸;開發科學化的管理系統;目標為“迅速批準,快速貸款”。
其次,基于網上銀行平臺的商業銀行供應鏈財務模式。企業間行為產生的特定產品和未來現金流量,作為改善整體競爭的報銷來源。而現今中國眾多銀行都已在迎合并采用此種供應鏈財務模式。
最后,商業銀行參與的P2P模式。P2P是指個人之間的小額貸款交易,借方和貸方發布再交易信息,而財務渠道允許個人和企業實現資金滿效益。較低的門檻和更高的產量在大數據時代,使得P2P模型成為小微企業的風險控制解決方案。
2.商業銀行信貸模式創新進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商業圈模型中,融資業務的難度有所減輕,但商業銀行的收入主要來自于存貸款的分配。貸款過高,導致融資過程中的信貸成本增加,銀行的收入受到限制。
在供應鏈的財務模型中,供應鏈中的企業不僅會受到內部約束,而且還會受到諸多來自于外部的影響,進而致使混亂的融資并增加商業風險。大企業以“信用”為主要重點,這將擴大其他企業的信用標準。當某個商業銀行的運作出現問題,便會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影響。
P2P在線借貸平臺在迎合小型和微型企業的融資需要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存在意義,但是P2P在線借貸平臺僅用作利益服務機構,但其自身并非金融機構,所以其信息供給的信譽度并不高,貸款也存在著參差不齊的情況。就目前來看,在線借貸平臺仍處于發展和持續改進的階段。
現今的商業銀行為了與電子商務平臺進行合作以對信貸服務質量進行改造以及創新,從某種程度而言切實解決了小型和微型企業的問題。而其信息不對等的問題也同時降低了交易門檻,提升了交易的效益。同時,利用網絡技術建立共同責任的共同保險機制有利于風險的防控。電子商務也希望共同收獲銀行的利息。而較為大型的銀行無法滿足小微企業信貸的上述需求,這也意味著需要同時滿足一個或多個企業的利益,例如大型基礎企業,銀聯商務和電子商務平臺。
三、商業銀行小微企業信貸模式創新
1.網絡信貸模式
基于大數據技術開發的在線信用模式與傳統的銀行信用模式相同,并且兩者都是在到期時支付的。貸款需同時償還本金和利息。在線信用模式是對于商業銀行而言,其通過在線電子商務平臺對傳統信用服務進行商業化,并涉及各種信用過程中的在線概念,以執行完整的評估過程,包括在線審查,批準,簽署和發行貸款資金等。
電子商務平臺具有基于大數據技術的大數量級、多維度客戶數據庫,商業銀行可以與其他應用領域平臺合作以獲取更多客戶信息。而共享資源有利于發展客戶和其他種類的活動。得益于信貸系統,在線銀行和移動銀行,這是具有電子商務平臺的真正的銷售人員的銀行。同時,商業銀行借助于相應的客戶管理平臺將客戶的各種身份信息進行存儲以及后續的處理過程,例如網絡信譽值,交易記錄和實時客戶監控。一旦用戶發生違反合同約定的現象,風險控制的方法可以借鑒傳統的銀行處理方式來實現。
2.商業銀行小微企業信貸模式創新
商品、信息和資金是現階段貿易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旦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達到“三合一”,它們就能引入前所未有的經濟效益。但是在過去,互聯網公司和電子商務平臺都受到相應的資金和監管限制。而另一方面,由商業銀行帶領的整合框架同時能夠看到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們可以看到“三合一”正是小微企業信貸服務質量創新的關鍵。以下的方案便是基于商業銀行背景下的小型和微型企業信貸服務質量的創新“三合一”。
(1)小微企業網絡信貸的操作流程設計
①中小企業在線申請。小型和微型企業通過在線商業銀行系統申請,所填寫的用戶信息可從支持文檔和商業銀行下載,亦可通過在線平臺訪問小型和微型企業的貸款要求。在線申請消除了放貸人去往相應的銀行并填寫書面文件,以及提供眾多證明文件和其他過程的需要。商業銀行既擴大了受眾客戶群,又收到了貸款申請,這往往可以讓積極的在線營銷順利發展和進行。
②自動過濾“目標客戶群”。商業銀行與電子商務平臺、物流企業進行三方合作,以共享所受眾用戶的數據和數據庫,為感興趣的小型企業和微型企業分別設置標準,并可以作為基準對未響應的小型和微型企業執行過濾達到滿足用戶量的最低要求,并及時聯系符合標準的企業,從而構成一個動態發展的“目標客戶群”。在目標客戶群中,用戶可以通過與在線系統進行單線聯系從而申請貸款。
③修訂。當商業銀行通過用戶在在線平臺的操作,收到小型或微型企業的貸款請求時,系統首先檢查信息的完整性以及真實性,然后進行更詳細的檢查。商業銀行可以在用戶大數據平臺搜索到貸款交易的客戶以往存在的交易記錄以及信用評估情況,并合并到微型企業在線完成的信息與中央銀行、稅務局等有關部門進行比較。
④客戶信用評分。商業銀行,電子商務平臺和物流公司正在共同努力,以建立堅實的用戶信息基礎并使用大數據統計信息創建更為客觀的數據。評級參考中包含用戶交易的信息標志和信用評級,還包括小型和微型企業所有者的相關個人信息,信用狀態和不良記錄。小型上述的整個過程皆通過在線信用系統本身進行檢測。
⑤貸款前的調查。對于首次使用信貸的客戶,商業銀行必須添加一組新的對用戶貸款風險以及貸款情況的評估標準。這一系列調查的主要目的是摸清企業的狀況,以實現有效的風險控制,進而幫助商業銀行將低質量的客戶與高質量的服務區分開。
⑥聲明和審批。在線商業銀行系統會自動調整獲得客戶信用評分的小型和微型企業的貸款金額和期限。而信貸管理系統自動批準已成功完成信用評分的小型和微型企業。超過標準限額的將由個人批準,低于標準限額的將由信貸系統自動批準,以有效降低銀行的信用風險并提高審批流程的處理速度。
⑦貸款簽約。批準完成后為清還貸款的流程,清算方法主要使用在線簽約,在保證用戶信息可靠性的前提下,該方法可以有效地減少時間,并為企業融資降低使用成本。
⑧貸款發放。簽訂合同后,商業銀行將發放貸款到用戶手中,貸款資金回以實時可用資金的形式轉入電子商務或商業銀行賬戶的第三方支付工具平臺,以便執行對小型和微型企業的貸款的完整在線操作流程,從而提高貸款提供的效率。
⑨貸款后管理。要通過在線信用系統償還貸款,及時償還貸款的優質客戶須自動調整其信用額度。商業銀行可以選擇相應地提高或降低利率。
(2)小微企業網絡信貸服務風險防范方式
小型和微型企業有著高操作風險的特征。為確保小微企業的健康發展,有效提升其資產質量。對網絡關鍵信用要實施的風險預防措施如下:
①使用在線記錄和交易識別客戶風險。電子商務平臺與小型和微型企業的所有交易記錄都需用于風險識別重要判定部分。商業銀行要通過在線平臺對小微企業進行不間斷的監督管理過程。
②建立與電子商務平臺合作與網絡互動的機制。在獲得消息來源之后,每個管理者都可以建立一個交互式網絡警報系統。當出現風險警告信號時,電子商務平臺將發布有關信用違約的信息,商業銀行便可以在最短的時間采取最為高效的解決和干預方案以有效降低信用風險。
③違反合同后將其暴露于網絡中,管理黑名單。小微企業的電子商務帳戶,以及企業的買賣雙方發布的信息均要發布到網絡中,使網絡黑名單上的企業名稱和企業所有者的身份信息得到全部曝光,從而增加了小微企業的違約成本。
參考文獻:
[1]夏恩君,王素娟,張一.商業銀行小微企業信貸業務發展策略[J].技術經濟(1):94-98.
[2]陳承,徐志春.基于破壞性創新的商業銀行小微企業信貸業務發展路徑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4):129-134.
[3]陳燦.基于信貸工廠模式的商業銀行小微企業信貸流程優化研究[D].安徽大學,2013.
[4]張翔.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業務發展淺析[J].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4):68-70.
[5]陶士貴,許藝瓊.基于互聯網金融的商業銀行小微企業信貸模式創新[J].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v.18;No.70(2):52-59.
[6]婁飛鵬.商業銀行小微企業信貸服務異業合作模式研究[J].新金融,2013(1):41-44.
[7]鄒小紅.農村商業銀行對小微企業信貸服務模式探究——以長樂農商銀行為例[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62-65+69.
[8]楊娟.地方商業銀行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問題及對策研究[D].四川農業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