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筑華


摘要:文章通過廣泛查閱相關資料,文章對新經濟常態下我國大學生就業面臨的困境、挑戰和機遇進行了初步分析,以期對當前我國大學生就業問題的解決有所啟發。
關鍵詞:新經濟常態;大學生就業;困境;挑戰;機遇
一、新經濟常態下我國大學生就業面臨的困境
(一)就業問題已成為全球性問題
1960年以來,雖然“世界的總產出以每年3%以上的速度增長,世界經濟的平均增長率超過了世界人口的增長,人均GDP出現了有規律的增長”。但是,由于很多國家和地區人口多、底子薄,地理位置差、工業基礎差、戰爭還沒有得到平息、被殖民化依然嚴重、自然災害頻繁發生,抗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能力差等方面的原因,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增長率遠低于平均水平,不足以帶動就業的充分增長,失業、不充分就業和貧困等時有發生,就業問題仍然嚴峻。國際勞工組織發布的《世界就業和社會展望——2018趨勢》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失業人數達到創紀錄的1.927億人,相較2016年增長了5.6%,不充分就業(工作時間嚴重不足或工薪收入不足以維持基本生活)人數為7.5~9億人,約占世界經濟活動人口的25~30%。按照世界銀行2015年10月4日宣布標準,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每天生活費低于1.9美元國際貧困線,有12億人,其中東亞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人口達到2.93億,在拉美3700萬,在南亞4.07億,撒哈拉以南非洲4.16億。
2009年《信息時報》在報道中指出:“美國次貸的金融危機,已嚴重影響著世界各國實體經濟,各行各業均舉步維艱,企業紛紛忙著準備“過冬”,隨著裁員減薪潮的到來,或許預示著二戰后的世界性的“經濟寒冬”正在上演”。國際勞工組織當時發出警告,到 2009年年底,金融危機可能使世界失業人數首次突破兩億大關。另據人民網在2009年4月8日報道:德國3月份失業率從2月的8.5%上升至8.6%,失業率經季調后從8%升至8.1%,相當于340萬人,增加了69000人;俄羅斯3月份的失業大軍已經壯大到610萬人,占全國經濟活動人口總數的8.1%;拉脫維亞3月份失業人數已達11.5萬,而職務空缺僅有2000個,平均56人競爭1個崗位;美國自今年1月經濟衰退以來﹐已有510萬份工作流失。3月份失業率創下25年來的新高。失業率由2月的8.1%上升至8.5%,為1983年11月以來失業率最高值,失業總人數達到500萬人,為戰后最大衰退;加拿大從2018年11月到2019年2月底的4個月來﹐加拿大已流失29.5萬份職位﹐加拿大總理哈珀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坦言,預計還會有更多的人失業。
國際勞工組織(ILO)在最新一期《2016年全球就業趨勢報告》中預測,掣肘于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全球經濟在未來兩年將持續放緩,2017年全球失業人數將超過2億。ILO預計全球失業人口在2016年會增加230萬,到2017年再增加110萬,2017年的總體失業人數超過2億。金磚國家中,ILO預測中國的失業率將從2015年的4.6%升至2016年的4.7%,巴西失業率則從2015年的7.2%上升至2016年的7.7%,俄羅斯在此期間將從5.8%上升至6.2%,南非從25.1%上升至25.5%,印度則從3.5%下降至3.4%。需要注意的是,大型經濟體的勞動力市場惡化將對其所在區域的鄰國產生溢出作用。
上述一系列數據表明,人們的就業問題在過去幾十年里早已上升為全球性問題,而且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得到緩和的跡象。而就業問題作為全球性問題在今后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將繼續存在。
(二)我國就業形勢總體依然嚴峻
1. 我國城鎮登記失業人數總體上呈現上升的趨勢
據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全國城鎮登記失業人數圖表數據顯示(見圖1所示):盡管2016年城鎮登記失業率較前幾年下降了0.1%,但2011~2016年全國城鎮登記失業人數總體上呈現出上升的趨勢,由2011年的922萬人上升至2016年的982萬人。
2. 我國鄉村就業人員數量逐年降低
據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按城鄉分就業人員數統計圖表數據顯示(見圖2所示)。從圖表統計數據可以看出:盡管從2011~2017年全國就業人員數和城鎮就業人員數逐年增加,但全國鄉村就業人員數卻逐年降低。而上述城鄉就業的變動趨勢充分說明,當前鄉村就業人口正在大規模向城鎮轉移。而對于農業大國的中國而言,鄉村就業人員數的逐年降低必將影響今后農村經濟的發展,長遠看來,可能為中國總體經濟的穩定與發展帶來隱患。
3.第一產業就業人員數呈現出逐年降低的趨勢
據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按三次產業分就業人員數統計數據顯示,盡管第三產業就業人數逐年增加,但第二產業就業人數出現先增加后逐年降低的波動,而第一產業就業人數卻呈現出逐年降低的趨勢。
當然,除了上述影響城鎮就業的負面因素之外,近幾年也出現了一些有利于增加城鎮就業的積極因素,比如第三產業占比的不斷提高和老齡化趨勢的不斷加強都有利于增加城鎮就業率。根據人社部公布的數據,近幾年中國每年新增的城鎮退休人數已由本世紀初的不足200萬人上升至600萬人左右。盡管如此,這些都不足以改變目前中國城鎮就業日趨嚴峻的形勢。
二、經濟新常態下大學生就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2013 年 12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首次用“新常態”這一概念來揭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階段性特征。他指出:“我們注重處理好經濟社會發展各類問題,既防范增長速度滑出底線,又理性對待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這標志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到一個新的時期。經濟新常態下,經濟降速、產業轉型與升級、勞動力結構調整、科技進步、“雙創”熱潮為貧困大學生就業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
(一)經濟新常態下大學生就業面臨的挑戰
2019 年全國高校畢業生數量將達到834萬人,大學生就業壓力非常巨大,面臨著很大調整。首先,我國經濟結構已經發生巨大變化,第三產業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多,而大學生專業結構與此并不適應。其次,高校畢業生人數不斷增加,人力資本市場出現供過于求的情況。第三,大量農村勞動力就業向城鎮轉移,增加了大學生就業難度。第四,部分高校辦學目標定位模糊,缺乏專業特色,缺乏企業課程,實踐教學走過場,導致人才培養質量與社會需求錯位,就業結構性矛盾因此產生。第五,大學生就業難以實現專業對口,造成了大學生畢業對所學專業的認同困惑,同時對擇業產生失落和畏懼心理,這也是一部分大學生難以就業的重要原因。第六,隨著產業轉型升級、技術水平的提升,相關產業的中低層勞動力總需求減少,結構性矛盾愈加突出,這對于高校畢業生也有一定的影響。
(二)經濟新常態下大學生就業面臨的機遇
首先,目前我國高校正在實施一流本科教育建設和新工科改革與實踐,而隨著改革和建設的順利實施,學生的綜合素養預計將大幅提高,從而能更好地適應社會需求;其次,隨著我國產業重心逐步由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轉移,將帶動整個就業市場,新企業、新崗位將不斷涌現,將給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再次,戰略性新興產業正在快速發展,如“節能環保、新興信息產業、生物產業、新能源、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業和新材料”等。這些新興行業,就像一個強勁的引擎,飛速發展,和傳統行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大學生是一個對于新事物充滿激情與好奇的群體,總能掌握國家、乃至世界前沿信息,對于七大新興產業及相關領域的了解更加全面,大學生可選擇創業,也可選擇就業,這對于大學生就業方向提供了更多選擇。
參考文獻:
[1]張庚辰.世界就業失業狀況及措施[J].勞動保障通訊,2001(05).
[2]世界銀行金融危機可能化為就業危機[R]http://informationtimes.dayoo.com/html/2008-12/19/content_414521.htm.
[3]失業人數知多少.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09-04/08/content_228303.htm.
[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R]. http://www.stats.gov.cn/tjsj/.
[5]范建軍. 就業形勢還好嗎?[N].中國經濟時報,2014-07-22.
[6]中評網. 當前就業形勢分析[R]. http://www.crntt.com/doc/1033/0/2/7/103302795.html?coluid=50&docid=103302795&kindid=1085.[2014-07-24]/[2015-06-11].
[7]侯鵬.經濟新常態視野下大學生就業困境分析及對策[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10).
[8]馬寧,劉家豪.經濟新常態視角下的大學生就業困境分析及對策[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4).
[9]季俊杰,陳仕平.經濟新常態對大學貧困大學生就業的影響及其對策[J].江西科學,2018(02).
*項目基金:湖南省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重點課題“高校弱勢學生群體成長成才的社會支持研究”(XSP17ZDI025)。
(作者單位:南華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