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健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對于生態環境的重視程度也日益提升。種植樹木是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舉措之一。本文將建議青海格爾木地區為例,重點探討和分析樹木種植對地區生態的影響,希望本文的論述能夠對城市生態環境改善提供一定的價值。
關鍵詞:格爾木;樹木;生態環境;改善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人類活動范圍的不斷增加,使得原本的自然生態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當前,我國已經推出了可持續發展戰略,改善生態環境已經受到了社會的高度重視。種植樹木是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方式,我國在植樹造林方面也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本文將以格爾木地區為例,來說明種植樹木對于地區生態環境的影響。
一、格爾木地區氣候特征與林業資源概述
格爾木地區屬于我國青海省,地理位置在青藏高原東北,柴達木盆地南部邊緣地帶。該地區的地勢呈現出明顯的北低南高,北部最低海拔僅僅在2600m左右,而南部最高海拔則高達6800m。該地區的氣候特特征,屬于典型高原大陸性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由于暖濕氣流被周圍的喜馬拉雅山、唐古拉山、昆侖山重重阻隔,降雨量極少,氣候極為干燥。并且由于該地區處于高原地帶,光照充分、太陽輻射大,所以在降水本已極少的情況下,還有極大的蒸發量。上世紀五十年代,格爾木建市時,幾乎處于隔壁荒漠之中,干燥荒涼,植被極少。經過幾十年的建設,今天格爾木擁有林地灌木林地達到13.9萬hm2,其中人工林面積已有0.27萬hm2,主要是楊樹、柳樹以及沙棗等樹種;天然喬木林(胡楊)達到213hm2,天然灌木林13.26m2,另外還有0.21萬hm2的未成林。其中,楊樹、柳樹在今天格爾木的生態環境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制約樹木生長的主要因素
1.干旱。格爾木地區常年干旱,降水量稀少,特別春旱形勢格外嚴峻。數據統計表明,從2000年開始,格爾木地下水位持續下降,降幅達到了每年1m。植物要生存,水分是重要的條件。絕大多數植物受干旱影響,都會受到不同程度損失。
有研究表明,在植物成長相關的所有環境因素中,水占據了最主要的作用;特別是植物葉子的擴展,對水分有非常敏感的反應;一旦受到輕微的缺水影響,就會表現出明顯的反應。針對格爾木地區的實地調查結果表明,這里的楊樹、柳樹,其根系集中基本都處于低下20cm到100cm之間;而20cm到50cm是須根最為集中的地方,而50cm到100cm則主要是粗大根系。然而就格爾木地區的地下水位來看,遠遠低于樹木根系的生長范圍,這也使得該地區的樹木需水量難以得到滿足,容易表現出生理干旱、枯萎等。
2.二氧化硫氣體。格爾木地區具有較為豐富的礦產資源,在礦產開發的過程中,煤、石油的燃燒,以及含硫物質冶煉,使得二氧化硫釋放相對較高。作為一種主要污染氣體,二氧化硫對植物生長有非常嚴重的負面影響。通過植物氣孔、皮孔二氧化硫進入植物細胞內部,對葉綠素造成破壞,此外還會結合水生成H2SO3,是植物細胞的酸堿度受到嚴重影響,進而打破植物細胞動態平衡。
3.酸雨。從上世紀中后期開始,酸雨污染成為世界環境治理面對重要難題,受到各國的高度重視。酸雨同樣是對樹木成長造成危害的因素之一。當酸雨酸性超過一定限度以后,會直接造成植物退綠,并出現壞死斑、失水枯萎、過早落葉、早衰等諸多問題;而且當酸雨的酸性逐漸升高以及暴露在酸雨中的時間越長,這種危害也會越來越嚴重。格爾木地區由于發展工業,使得大氣污染狀況非常嚴重,近年來對雨水的pH值檢測結果中,曾經得到過3.4的最低值。這充分說明格爾木地區酸雨較為嚴重。
三、種植樹木對生態環境的改善
1.擴大綠化面積,美化環境。格爾木在上世紀中期建市時,基本屬于隔壁荒漠地帶;不僅當時缺乏綠化面積,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由于該地區的干旱、酸雨、鹽堿等環境問題較為惡劣,所以樹木成長都非常艱難。很多樹木種植一段時間以后,就會表現出葉黃樹枯等現象,然后慢慢就會死亡。然而經過很長一段時間持續的樹木種植,格爾木地區的生態環境有了非常明顯的變化。基于該地區的生態、氣候、地理和水文等特征,在綠化種植的過程中充分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選擇較為合適的術中展開種植;以“先難后易,逐步推進”的原則,在格爾木展開了綠化建設。今天該地區的綠化面積得到了顯著提升,使得生態環境有利非常顯著的改善。而且種植樹木在獲得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過程中,還可以獲得一定的經濟利益。在格爾木地區種植的樹木,以防風固沙、抗旱耐酸的生態林為主,輔之以經濟林和薪炭林。
2.增加濕度,緩解干旱程度。統計數據表明,格爾木年降水量在45mm左右,而增發量卻高達3000mm。這使得該區域本就十分缺水的現狀進一步惡化。種植樹木正式充分利用自身條件,對生態環境實施有效改善的重要舉措;通過種植樹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濕度,緩解干旱。格爾木盡管地表干旱,但地下水源較為豐富;所以通過種植樹木,能夠使得樹木成活以后,對地表起到一定的鎖水作用。此外,種植樹木的過程中的對樹木的澆灌,不但讓地表水分得到了顯著增加,而且會通過水分的蒸發,使得空氣濕度得到了有效的緩解。
3.改變區域內缺氧狀況。綠色植物生長過程中的光合作用,是一個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的過程。格爾木每天的日照時間很長,冬天一般從上午9點到下午6點,夏天能夠從上午7點半到晚上9點半;常年的日常時間都在10h左右;在這樣充足的光照條件下,大量的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夠大量吸收二氧化碳,并釋放氧氣,這對于改變該區域一直以來的缺氧狀況有非常顯著的作用。
4.有利于推動旅游開發。格爾木在開發初期,位于荒漠戈壁之中,環境干燥荒涼,“大漠孤煙直”的感覺非常濃厚。盡管在旅游方面,既有神秘的昆侖山,又有浩渺的查爾汗鹽湖,再加上神奇的雅丹地貌,事實上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然而,其干旱、荒涼的生態環境,嚴重抑制了人們對此地的向往。隨著大量種植樹木,使得格爾木的生態環境得到了顯著改善,對旅游業的開發也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條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格爾木地區來說,種植樹木對于生態環境帶來的影響遠遠不止以上的幾個方面。更重要的是,生態環境的改善,將使得本地居民對家鄉有了更多的熱愛,從而愿意扎根格爾木,為城市的發展和建設作出共享,也為自己創造幸福和諧的生活。
參考文獻:
[1]汪生斌,祁澤學,賀海松,王萬平,吳萍.格爾木河流域植被覆蓋時空分布規律及影響因素[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17(10):65-69.
[2]賀文信.淺析格爾木市林業生態建設中存在問題及對策措施[J].新西部,2010(08):24+19.
[3]周鑫,張登山,田麗慧,吳汪洋,張明遠,王俏雨,汪海嬌.青海格爾木胡楊林自然保護區天然植被群落的多樣性研究[J].青海農林科技,2018(02):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