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羅靜 王小明 唐浩娜 魏忠科
摘 要:中蜂是以雜木樹為主的森林群落及傳統農業的主要傳粉昆蟲,有利用零星蜜源植物、采集力強、利用率較高、采蜜期長及適應性、抗螨抗病能力強,消耗飼料少等優點,非常適合中國山區定點飼養。分析鎮巴縣當前中蜂養殖現狀,發現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探討對策。
關鍵詞:中蜂;發展現狀;對策
一、發展現狀
中蜂,在本地也叫“土蜂”,是我國土生土長的獨有的寶貴蜂種。鎮巴縣養殖中蜂歷史悠久,范圍較廣,不管是矮山區,還是高山區均有中蜂養殖分布,是鎮巴縣林下經濟(林蜂模式)突破發展的重要組成內容。隨著脫貧攻堅產業項目推進,因其投資小、見效快、資源消耗少等特點,已成為鎮巴縣農民致富增收的一條有效途徑。可以說“蜂產業是真正的綠色產業、朝陽產業”。這也引起了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制定了相應的扶持政策,并把中蜂養殖當成一項重要產業來抓。據統計,截止2018年底,全縣中蜂養殖規模達28889箱,涉及養殖農戶5398戶,其中貧困戶2558戶,產量150余噸,產值達1500余萬元。
二、有利條件
1.中蜂分布廣。目前鎮巴縣中蜂養殖在20個鎮(辦)、三個國有林場均有分布。養殖規模達2000箱以上的鎮達5個,其中三元鎮養殖規模最大,達3205箱,占全縣總規模的11.1%,該鎮涼橋、紅魚、雙河、柳壩、太坪等5個村養殖規模達300箱以上。
2.氣候適宜。鎮巴縣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3℃左右,無霜期236d,年降水量平均在1250mm左右,適合中蜂的生長和繁衍。
3.蜜粉資源豐富。鎮巴縣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67.4℅,生態植被良好,境內的巴山林、星子山、后坪等國有林區,原始風貌濃郁,自然生態獨特,生物資源珍貴集中,成了中蜂的“生態樂園”,是天然的動植物基因庫。主要蜜源有油菜、刺槐、板栗、椴樹、李樹、桃樹、漆樹、薔薇科植物等。
4.經營主體不斷壯大。近年來,由于蜂蜜價格的不斷攀升,一部分有識之士和返鄉創業人員,紛紛加入到養殖中蜂的“甜蜜”事業中來,迅速擴大了全縣養殖規模,全縣已有集中式養殖點72個,養殖規模達5699箱,占養殖總規模的19.7%,實現了以分散養殖模式向集中規模養殖的有效轉變。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鎮巴縣發展中蜂養殖雖然歷史悠久,資源豐富,無工業污染源,但還處在生產無序封閉,產量低下,養殖方式原始技術落后,配套服務缺乏,政策和技術支撐不足的落后階段。
1.養殖技術落后,管理粗放,產量低下。鎮巴縣的中蜂養殖仍以傳統的立式方箱、橫式圓桶為主,過箱活框養殖較少,養殖技術和管理水平落后。據調查,單箱產量最多的達20~30kg/箱,最少的產蜜3~5kg/箱,甚至部分絕產。
2.養殖規模小、價格低,銷路不暢。鎮巴縣蜂產業仍是各自為陣,處在小養殖場、小加工廠、散裝賤賣的階段。全縣中蜂養殖規模雖達5398戶,但養殖規模在30箱以下的散戶5116戶,占了養殖戶的94.8%,30箱以上的大戶僅有210戶,占養殖戶的3.9%,集中養殖戶72戶,占養殖戶的1.3%。由于沒有品牌,蜂農分散,市場銷售價格一直很低,蜂農沒有得到應得的實惠。
3.養蜂人員年齡老化,素質不高。鎮巴縣養蜂規模普遍小,平均年齡在50歲以上,蜂農掌握技術途徑單一,文化素質偏低、小農經濟意識較濃,養蜂新技術難以推廣。
4.養殖點布局亂、效益差。特別是近兩年,依托中蜂養殖項目帶動貧困戶發展的一批養殖點,在選擇養殖地點時,缺乏科學布局,養殖效益較差。
四、發展對策
1.加強組織領導,健全體制機制。要加強對養蜂業發展的領導,理順蜂產業發展的體制機制,落實牽頭抓總部門。養蜂業屬林下經濟的發展范疇,應由林業部門主管,市監局、農業局、經貿局、科技局配合,在林業局設立專門的養蜂管理機構。全面負責蜂產業發展規劃編制,行業標準制定,引進并推廣新技術、新方法,積極開展試驗示范,從業人員培訓,以提升蜂農管理水平,助推該項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2.提升服務水平,增強產業發展活力。一是加強技術培訓,組建中蜂養殖技術服務團隊,深入養殖戶開展調查研究和技術交流,全面提供產前、產中、產后的技術支撐,解決蜂農缺乏的育王、分群、防病蟲、補飼、采蜜等技術難題。二是建立養殖示范點,輻射帶動發展,要做到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確保蜂群自然有序擴張。三是探索“農戶+基地+龍頭企業”和“托管式”集中養殖等模式,鼓勵企業做大做強,依據規模、產量、帶動貧困戶增收等情況,對帶動力強的示范點實行產業獎補,增強示范帶動效果,輻射更多群眾從該項產業中受益。杜絕以直接分發的方式,讓群眾散養造成蜂群損失,降低投資風險。
3.實現融合發展,擴大中蜂產業規模。一是與全縣產業總體布局融合發展,將中蜂產業發展納入全縣產業發展同安排同部署。當前,雖然中蜂養殖數量和產值在全縣的GDP中占比還較低,收益還比較差,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鎮巴縣良好生態環境下生產的“百花蜜”,葡萄糖和果糖含量高。二是與貧困群眾增收致富融合發展。中蜂養殖具有投資小、見效快的特點,布局合理,管理到位,就能實現當年增收。三是要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充分利用鄉村振興和退耕還林等項目建設培植蜜源,做到喬灌草藤相結合,造林與造景相結合,形成四季有花有景、蜜源充足、產業興旺的局面,既推動了鄉村環境改善,又彌補了蜜源不足的問題,實現多贏。四是與全域旅游融合發展。將中蜂養殖點建成蜂蜜采收體驗區,讓游客參與采蜜,了解蜂蜜生長過程,增強蜂文化的內涵,帶動旅游業發展。
4.延長產業鏈條,提升產品附加值。一是要充分利用鎮巴縣生態良好的資源優勢,開發藥用蜂蜜,提升產品的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二是要打造鎮巴系列蜂產品品牌,依托政府與西農大、陜西理工、蘇陜協作等科研和幫扶平臺,大力開發蜂蜜、蜂蠟、蜂王漿、蜂花粉、蜂毒和蜂膠的研發,延長產品鏈條,提升附加值,提升綠色GDP含量。三是舉辦蜂蜜品質評選大賽,一方面積極引導蜂農樹立品質第一的觀念,挖掘鎮巴縣蜂產品資源,對品質好產量高的養殖戶進行獎勵,提升發展動力和信心;另一方面鼓勵支持蜂農參加省內外蜂產品評選大賽,提升鎮巴縣蜂產品知名度。四是加強地理標志產品認證,統一行業標準,提質增量,不斷拓展營銷渠道,帶動鎮巴縣中蜂產業步入發展的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