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森
摘要:博物館作為重要的社會文化服務機構,不僅承擔著對歷史文化的科普教育職能,也在文化創意等領域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結合博物館核心業務的開展形式及其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過程中的促進作用展開研究,探討博物館的運營、生存和發展之路,并給出文化資源實現高效開發和利用的文創產品開發路徑。
關鍵詞: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文創開發;實踐路徑
0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居環境已獲得了大幅改善。人們在獲得物質生活滿足的同時,也逐漸對精神文化生活產生了更高的要求。博物館等公共文化機構應順應這種趨勢,逐步完善自身的運營模式,并從歷史文化展品的展覽方式及產業形態等方面逐步構建起多元化的體系結構,呈現出復合性特征。當今階段的博物館功能已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收藏、研究、展覽、教育等特定功能,而是被更加廣義地定義為文化領域的重要角色之一。各種形態和規模的博物館正快速融入現代化的生活環境,并以豐富多彩的文化形態占據著公共資源的主要關注度。在這樣的形勢和背景下,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作為核心突破口,也將成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博物館文化發展的重點所在。中國博物館的文化創意產品開發不但能夠弘揚和傳承特色文化理念,還能夠進一步豐富和擴充文化創意產品體系。
1中國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的時代背景
創意類經濟已成為當今世界文化經濟發展的主要形態之一。無窮無盡的創意能夠有效地推動全球經濟與文化的發展,并跨越種族和地域的限制實現文化融合。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可以將文化產業作為現代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應有針對性地落實、推動一系列發展和扶持政策。在當今文化創意產業蓬勃發展的背景下,我國的文化創意產業已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曾指出,我國的經濟狀態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變到高質量發展階段。而處在這個關鍵的時間節點,文化產業形態的進一步豐富和內容的擴充,也勢必將成為轉換增長階段的攻關重點。應堅持質量第一、優先發展的基本原則,結合供給側改革的主線,通過文化創意產業的知識密集型、高附加值和高整合性等特征,實現文化資源的高效組合利用。憑借其獨特的價值體系和文化產品產業鏈,促進這種新形態的創意產品實現普及,這樣就能夠為區域經濟的發展帶來新的推動力,也可以借此創造大量的財富和就業機會。
2中國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存在的主要問題
2.1自我發展意識薄弱
目前我國的博物館在資金來源方面大多依賴于國家和政府的公益性財政撥款,因其公益性事業單位的根本屬性,也決定了其運營模式和資金的使用都需要按照規范的標準和制度執行。相應的管理模式大多套用行政管理制度,行政化傾向十分明顯,整體效率低下,并且在博物館自身發展意識方面普遍較為薄弱。將文化事業與文化產品等較為新穎的理念落地執行,對于目前仍然處于傳統運營模式中的博物館來說屬于極大的挑戰。特別是部分經濟落后地區的博物館,甚至還依然持有“公益一類單位不能搞經營”的陳舊觀念,進而使文創產品開發無法獲得有力的開展和實施環境。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博物館也曾進行文創開發,但由此帶來的效果并不明顯,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任何改革都會牽扯到利益的調整和角色的轉變。部分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干部身份、薪酬分配和社會保障等也都會因此而受到一定影響,這些因素也進一步限制了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動力。
2.2文創產品創意創新能力不足
從目前已經陸續完成的一部分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來看,它們大都停留在紀念品層次的開發。例如制作明信片、徽章、文物仿制品、圖書音像制品等。這些相對傳統且大眾化的產品形態無法充分彰顯歷史文物的豐富文化底蘊和內涵。除了觀念和意識層面的局限性外,更深層次的原因來自傳統文化和公益精神的缺失,開發者在面對形式豐富的文化產品時沒有形成足夠的品牌意識,與之關聯的美學和設計觀念也都無法達到現代社會的審美標準,這些內容也是很難在短時間內實現提高和突破的。對比之下,故宮萌系列產品的火爆則充分證明了其文創產業的成功。然而由其掀起的國內文創熱潮令諸多博物館、企業和景區紛紛效仿,于是主打宮廷賣萌、穿越等題材的文創產品開始出現同質化現象。由此看來,卡通化也并不是文化產品的唯一形態。
3中國博物館文創產品合理開發的實施路徑
3.1完善扶持政策與配套機制
現階段我國經濟增長的總體預期正呈逐步下降的態勢,經濟下行所產生的壓力影響著各個行業和領域。而我國博物館本身具有一定的公益屬性,其免費開放的數量占據全國范圍內博物館的八成以上。受地方財政壓力的影響,一些資金不足的博物館在日常運營能力和社會文化服務職能實現方面就受到了較大的限制。復雜的經濟環境也對博物館造成了間接影響,為了確保在不穩定的經濟狀況中維持正常的運營和發展,博物館必須結合自身的資源類型,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實現某些功能化的產業經營。為了給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創造更為理想的實施和發展環境,應從國家級和省級博物館等相關機構的角度,充分借鑒成功的經驗,并按照分類改革的核心思路,對各地各館的不同資源因地制宜地制訂個性化的文化創意產品開發方案。各地政府及文化相關部門應對文創產品開發過程給予足夠的重視,并為其提供政策性的保障措施,免除一系列的后顧之憂。除了相關的資金扶持和稅收減免外,也可以對文化創意產業管理機制進行改革。各級政府對博物館的財政投入可適當增加,并賦予博物館更大的自主決定資金用途的空間和權限。改變傳統按人員編制撥付經費的方法,以更加靈活化的配套機制和扶持政策助力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
3.2鼓勵并吸納社會力量參與其中
博物館開發的文創產品在秉持自身原有文化特色的同時,還要源于生活、融入生活,不斷挖掘特有的文化符號,在消費者心中留下獨特的文化形象。通過謀劃多元化的發展方式找到符合自身發展目標又能夠實現良性運轉的發展路徑。而文博衍生品的開發就能巧妙地緩解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普遍存在的資金短缺問題,也可借助豐富多彩的文創產品,充分展現藏品所具有的文化特征,使其兼具文化傳播、教育和娛樂的功能。博物館可對外開放IP資源,吸引社會公眾的創造力和設計能力,使他們共同參與到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過程中。還可以鼓勵公益性文化機構通過多渠道籌措資金的方式進行文創項目的整體運作,為博物館的文化創意產品開發注入新的發展動力。
4結語
綜上所述,博物館的文化創意產業是現階段拉動區域經濟發展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其同樣也能夠促進博物館在運營管理及文化內涵方面實現自我發展,并促進傳統文化不斷進行創新、創造,提升文化消費的層級。然而受制于傳統觀念,以及環境政策和體制機制等因素的約束和限制,現階段中國博物館文創產品發展仍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要改變這種現狀,首先要從經營管理理念上做出適當的轉變,靈活地借助市場機制,強化市場意識,在普惠式免費服務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博物館的公益性服務本質。使其面對日益復雜的發展環境時,仍能夠以平穩狀態度過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重要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