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聰穎,徐婷婷
(1.寧波工程學院;2.寧波益民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浙江 寧波315211)
社區公共空間是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的場所,承載著居民日常活動,而現今的社區公共空間的建設和使用狀況并不理想, 出現社區停車位緊張、社區公共空間嚴重不足,缺乏鍛煉健身和人際交往的空間等問題,社區公共空間亟待改善。 本文以寧波蒼水社區為例,深入了解社區公共空間的使用情況,為完善社區空間建設提出建議。
寧波蒼水社區位于寧波市鼓樓街道,靠近寧波著名地標建筑鼓樓與天一廣場。
本次調查選取居住在蒼水社區居民,按照隨機原則抽取一部分居民進行問卷調查。 本次調查共發放240 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200 份,使用SPSS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數據結果顯示,性別分布:男性占45.5%,女性占54.5%。 學歷情況:大學本科/專科的學歷占比15%,高中/中專/技校及以下的人占85%。年齡分布:年齡在18 歲以下占比2.5%,18~25 歲占比4.5%,26~35 歲占比9.5%,36~50 歲占比11%,51~65 歲占比27.5%,65 歲以上占比45%, 由此可知蒼水社區的主要人群是中老年。 職業分布:工人占3.5%, 企業白領占6%, 個體經營者占1.5%,政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占3%, 自由職業者占3.5%,離退休人員占68.5%, 在校學生占4%, 其他為10%,比重最大的為離退休工人員。 收入情況:無收入人員占比6%, 收入0~2000 元占比17%, 收入2000~5000 元占比58.5%,收入5000~10000 元占比16.5%,收入10000 元以上僅占比2%。 由此可以得出居住在蒼水社區的主要是低收入的退休人員。
通過調研發現:一是使用頻率。 根據調查結果,從來沒有去過的占7%,偶爾去過一、兩次占25%,每月一、二次占7%,每周一、二次占31.5%,每周超過三次占29.5%。 可以看出在鼓樓街道蒼水社區的社區居民對公共空間的使用頻率還是比較高的。 二是使用原因。 選擇離家較近的最多,有81.9%,地方寬敞占4.6%,環境優美占9.3%,其他占4.2%。 三是主要活動類型。 調查顯示散步占27.9%,帶小孩、帶寵物遛彎等休閑活動占11.7%,休息占3.4%,晨練或鍛煉身體占23%, 路過這里到別處去占8.3%,與人聊天占20.4%,其他占5.3%。 根據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在被調查者中,主要活動類型是散步、晨練、鍛煉身體、與人聊天。 四是活動伙伴。 沒人結伴,自己單獨活動占23.8%,家人占19.3%,朋友占32.4%鄰居占22.1%,其他占2.5%。 五是活動時長和時間段。 居民的活動時長, 半小時以內占全部比例的33.7%,0.5~1 小時占全部比例的35.2%,1~2 小時占全部比例的18.1%,2 小時以上占全部比例的13%。可以看出將近七成的被調查者活動時間多于半小時。 關于被調查者一般的活動時間段基本平均地分布在除中午(11~2 點)以外的時間段,清晨(8 點前)占24.1%,上午(8~11 點)占14.6%,中午(11~2 點)占0.4%,下午(2~5 點)占24.5%,傍晚(5~7 點)占18.2%,晚上占18.2%。
1.綠化滿意度。據統計,對社區公共空間的綠化感到很不滿意占比9.5%,對社區公共空間的綠化感到比較不滿意占比25.5%, 對社區公共空間的綠化感到一般占比36%,對社區公共空間的綠化感到比較滿意的占比22%,對社區公共空間的綠化感到很滿意的占比7%(見表1)。

表1 綠化滿意度 (單位:%)
2.公共服務設施的滿意度。 對于公共服務設施感到非常不滿意的占3.5%, 感到不滿意的占33.5%,覺得一般的占34%,比較滿意的占24%,非常滿意的占5%(見表2)。

表2 公共服務設施的滿意度
3.無障礙設施設計。 認為社區公共空間無障礙設施設計很缺乏的占15.5%,比較缺乏的占44.5%,覺得一般的占26.5%, 比較充分和很充分的分別占10%和3.5%(見表3)。由此可以看出,被調查者中大部分人認為無障礙設施比較缺乏。

表3 無障礙設施設計滿意度
4.空間尺度滿意度。 在調查數據中,有3%的居民非常不滿意社區公共空間尺度,39%的人選擇了不滿意,43%的人覺得一般,12%的人覺得比較滿意,3%的人認為很滿意(見表4)。 根據調查結果可以看出,較多的人選擇了一般與不滿意。
5.活動需求是否在社區公共空間中得到滿足。不能滿足占16.5%,沒感覺占27.5%,一般占29.5%,基本滿足占23.5%,完全滿足占3%。

表4 空間尺度滿意度
一般需求:一是最常使用到的公共設施。 其中休閑健身設施占比27.2%, 座椅等休憩設施占比31.6%,廁所等衛生設施占比11.2%,停車設施占比17.6%,其他占比12.4%。二是公共設施存在的問題。廁所數量少占21.9%,垃圾桶少占3.6%,休憩座椅數量少占45.7%,花草維護差占15%,夜間照明條件差占5.7%,其他占8.1%。 三是希望增加的公共服務設施。 在社區公共空間希望增加的公共服務設施中,廁所占15.8%,垃圾桶占4.3%,自動販賣機占9.7%,觀賞游玩設施占24.7%,休憩座椅占39.8%,其他占5.7%。
就主要的公共活動區域而言,目前蒼水社區的居民最主要的公共空間是住宅之間的空地和道路,據筆者觀察得出這類空間的特點是狹窄、 筆直,會給人一種單調沉悶的感覺。 就公共空間的類型而言,蒼水社區公共空間的設計與構建沒有充分考慮兒童、青少年和老年人這三類群體,他們沒有專門的活動空間,使得兒童和老年人不能在社區公共空間很好地開展活動。
蒼水社區的公共空間多分布于地塊的邊緣,離城市交通要道距離較近,受外界影響大。 狹窄的綠地位于道路一側,緊緊依靠著小區樓房,社區公共空間的陽光易被小區的高層樓房遮擋, 光照不足,也會造成社區公共空間的質量下降。 蒼水社區的社區公共空間總量比較少,綠化覆蓋參差不齊,從屠園小區北門進來,這條道路的綠化僅僅是幾盆中等大小盆栽,蒼水社區居委會門前的一條道路也僅有少部分的綠化,且道路狹窄,這條路南邊的一條路綠化比較充足,呈塊狀分布在道路一側,面積較大,其中零星分布的幾樣健身器材佇立于綠地中。 廠堂街沿街綠地以長條形為主,寬度較小,空間感覺不完整,使用性差。
蒼水社區公共空間僅有幾塊小塊公共綠地,健身器材、休憩座椅稀少,硬質活動空間不足。 幾處公共空間中,僅蒼水社區居委會東側社區公共空間面積最大的一處有幾塊公共綠地,其中零星有幾樣健身器材,整個社區只有一個小型圖書室。 整個蒼水社區的社區公共空間缺乏休憩座椅以及游樂健身設施,缺乏停留空間。
國內許多城市普遍面臨停車空間不足的難題,社區公共空間日益成為路面停車空間。 在實地走訪中,筆者發現不僅街道商鋪前的空間被私家車占用,并且社區內狹窄的道路也多被私家車侵占, 這大大減少了居民的步行空間。居民在機動車、非機動車交織流動的社區公共空間里進行日常活動, 必然降低了步行的安全性,空間的體驗感也隨之變差。
尋求社區公共空間的良好治理成為一項重要課題,在空間治理過程中,各行為主體基于自身角色和利益采取不同的行動,現擬從政府、社區和居民三個層面提出建議,以整合不同行動者的行為邏輯:
社區公共空間總量不足,規劃、布局與設計不盡合理,直接為公共空間治理埋下隱患。 政府應在政策引導、資金投入、溝通協調等方面承擔責任,為社區注入人力、物力和財力,以改善和提升社區品質創造物質條件。 在社區公共空間的規劃建設方面應完善法律法規、監督和約束機制,突出社區公共空間規劃的前瞻性,避免利益主導下公共空間被擠壓的現象出現。 對已建成的公共空間進行整體優化,充分考慮社區居民生活的特征,因地制宜地改造社區公共空間,強調人性化設計,比如檢查并清理危險區域和隨意擺放的廢棄物,修理不平整的路面,謹慎選用照明設備,切忌使用過于昏暗或者過于刺眼的照明, 特別要注意高低變化處的照明,配置充足的休憩座椅,游樂健身設施等。
開發商和物業管理公司是社區公共空間管理維護的主要實施者,在承擔公共責任的同時也追求利潤,在實際管理過程中,居民和物業管理公司之間的矛盾時有發生。 社區尤其是居委會要發揮化解糾紛的作用。 社區聚焦一些影響社區居民切身利益的焦點事務,通過專業化、精細化的工作方式,以服務代替管理,以滿足需求代替隱藏、轉移矛盾。 目前,調查問卷、投票、協調會等都是居民有效參與的途徑,通過這些來形成社區公共空間治理必需的規則和輿論,化解矛盾,引導居民參與問題的討論與解決,有效維護居民的公共空間利益。
居民是社區公共空間的建設者和使用者,如果沒有居民的參與,社區公共空間將失去內生動力和活力,可以說,居民自覺有效地參與是社區公共空間治理的基礎。 居民共同參與、共同維護、共同享有社區公共空間的生產與發展,通過完善社區居民的利益、興趣愛好組織(如業主委員會、志愿型社區社會組織、文娛型社區社會組織),壯大這些組織的力量,實現社區公共空間治理中的權力和利益格局相對平衡,同時,通過開展各類活動,促進居民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營造親密的鄰里關系,增進社會交往和對社區的認同感,進而為解決更為復雜的社區公共空間問題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