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治療后3組患者疼痛評分均低于治療前,3組患者無差異(P>0.05)。結論: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采用火針、圍刺、刺絡拔罐均有顯著效果,可緩解患者疼痛,值得臨床推廣應"/>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唐鵬偉 唐詩
【摘 要】目的:研究不同針刺方法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臨床效果。方法:以我院于2017年8月-2019年8月期間收治的72例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甲、乙、丙3組(n=24),分別采取火針、圍刺、刺絡拔罐治療,研究比較3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指標比較,3組患者無差異(P>0.05)。治療后3組患者疼痛評分均低于治療前,3組患者無差異(P>0.05)。結論: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采用火針、圍刺、刺絡拔罐均有顯著效果,可緩解患者疼痛,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針刺;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臨床觀察
【中圖分類號】R42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2-03--01
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屬臨床常見帶狀皰疹后遺癥,主要是指帶狀皰疹患者皮損癥狀消退后,局部持續性神經疼痛,臨床癥狀為持續性或間斷性灼痛、瘙癢、感覺遲鈍等癥狀[1],嚴重影響患者睡眠及日常生活,部分老年患者并發頑固性神經痛。臨床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采用針刺方法效果顯著,不良反應發生率低,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72例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研究分析不同針刺方法的臨床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我院于2017年8月-2019年8月期間收治的72例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據病例單雙號隨機分為甲、乙、丙3組,每組患者數量均為24例。甲組患者中男15例,女9例,年齡為52-76歲,平均年齡為(61.28±2.44)歲,乙組患者中男16例,女8例,年齡為51-74歲,平均年齡為(61.22±2.41)歲,丙組患者中男17例,女7例,年齡為53-75歲,平均年齡為(61.27±2.38)歲,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3組患者無差異(P>0.05),可進行統計學研究分析。
1.2 方法
甲組患者采取火針治療,選取患者色素沉著或局部疼痛明顯區域(阿是穴)以及皮損區域對應的夾脊穴,消毒后利用不銹鋼針(0.35mm×25mm)進行治療,將不銹鋼針在酒精燈上方燒灼至顏色通紅發白后實施點刺,點刺深度透入皮膚內部即可,每針間隔2cm。治療當日需避免針刺部位接觸水,持續治療時間為10d。
乙組患者采取圍刺治療,選取與甲組患者相同的穴位,消毒后使用毫針(0.30mm×40mm)治療,刺入位置設置于疼痛邊緣區域0.5cm,對治療區域進行圍刺,毫針數量需結合圍刺區域的實際面積確定,針尖朝向圍刺區域中心,皮膚與針呈15°,針間距為3cm。進針完成后利用捻轉法,獲取氣針后需留置30min,每次行針時間需間隔10min,持續治療時間為10d。
丙組患者采用刺絡拔罐治療,選取與甲組患者相同的穴位,利用皮膚針叩刺或三棱針點刺,使患者皮膚組織微量出血。于刺絡位置利用閃火法實施拔罐,每罐留置5min,出血量不得超過5ml,持續治療時間為10d。
1.3 評價標準
統計3組患者治療前后疼痛評分。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指標包括顯效、有效、無效,顯效為局部皮膚組織疼痛完全消失,無異常感覺,有效為局部皮膚組織疼痛減輕,皮膚略感異常,未達上述標準為無效,顯效和有效為臨床治療有效。
1.4 統計學方法
臨床治療總有效率使用%表示,檢驗方法為檢驗,治療前后疼痛評分使用表示,檢驗方法為t檢驗,數據分析比較使用的統計學軟件為SPSS22.0,P<0.05表明統計學分析具有實際意義。
2 結果
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指標比較,甲組為(22/24)91.7%,乙組為(21/24)87.5%,丙組為(23/24)95.8%,3組患者無差異(P>0.05)。治療后3組患者疼痛評分均低于治療前,3組患者無差異(P>0.05)。
3 討論
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是帶狀皰疹消失后患者產生的持續性疼痛,屬于帶狀皰疹常見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臨床關于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發病機理尚處研究中,中醫理論認為人體正氣不足,氣血虧虛,經絡失調,血脈淤堵是患病的主要原因,利用中醫針刺治療該疾病臨床效果顯著[2]。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采用火針、圍刺、刺絡拔罐治療的3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均超過85%,治療后疼痛顯著緩解。火針具有活血、溫經、通絡的臨床效果,可實現中醫理論中的以熱引熱。圍刺、刺絡拔罐具有鼓舞正氣,調理氣機的臨床效果。3種針刺方法均選取患者阿是穴,以此刺激皮膚絡脈,達到活血化瘀,止痛通絡之功效。膀胱經與督脈間夾脊穴與人體多條經脈連接,穴位深處分布大量的營養血管、脊神經后支,對該穴位實施針刺可調節交感干、脊神經后支的功能,達到活血止痛、滋養皮膚之功效[3]。刺絡拔罐可實現局部溫熱及機械刺激的結合,調節5-HT分泌,降低血P物質含量,3種針刺方法均以穴位治療為基礎,臨床效果無顯著差異,治療安全性較高,醫師可結合患者生命體征自主選擇。
由此可知,不同針刺方法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劉智慧,孫永海,趙國利.超聲引導下椎旁神經阻滯聯合皮下亞甲藍注射治療胸腹部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的效果分析[J].北京醫學,2019,41(08):690-692+696.
李俊捧,曹發龍.鼠神經生長因子聯合碳光子治療儀局部照射治療老年帶狀皰疹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中國醫藥,2019,14(08):1237-1240.
李嫻,鄭艷霞,邊東玲,杜寧,林清.電針夾脊穴配合調制中頻治療老年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臨床觀察[J].河北醫藥,2019,41(14):2179-2181+2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