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彬
【作者單位:福清市南嶺中心小學福建】
科學教育的質量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人才的質量,對國家未來的發展起著關鍵作用。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重視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科學教育工作。我國近幾年也越來越重視科學課程在小學教育階段的作用,對包括教學方法、教學理念和教學目標在內的教育模式進行了一系列改革。然而,在部分小學科學課堂上,有些教師并未達到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一味地傳授科學知識,忽略了檢查學生課堂的掌握情況以及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即未能進行有效的課堂即時評價。筆者希望借助本文,為小學科學課堂即時評價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
要想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評價的有效性,首先要確定課堂評價目標。課堂評價目標確定的依據主要為分解課程標準和解讀教材等方面。受功利主義教學理念的影響,以往小學科學教學評價的重點在考查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掌握程度。然而,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持續深入,小學科學教學的課堂評價更加關注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一定的科學知識,是學生進行科學學習的基礎。學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科學知識,才能學會科學技能,繼而促進科學素養的發展。無論是分解課程標準,還是解讀教材,都是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質量,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養成。
例如,在學習“固體和液體”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設置以下題目:膠水是一種化工液體,具有很強的黏性,所以我們在向桌子上滴膠水時要用針管。在這個問題中,學生只有知道了膠水具有很強的黏性,才會明白為什么人們要使用針管滴膠水。另外,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時,不應該局限于教材版本的限制,教科版和粵教版上的相關知識都可以向學生補充,擴大學生知識面,讓學生明白學習科學知識的重要性,激發他們主動探索自然奧秘的精神,促進科學素養的養成和發展。
學習目標是教學設計的重點和難點,在備課和授課過程中往往消耗了教師很大精力。課堂即時評價,是教師在課堂上檢查學生對授課內容的掌握程度的一種方法。因此,評價任務的設計,要始終以學習目標為中心,獲取評價信息。比如,在設計學習目標時,設計一個最低目標,再不斷完善較高目標,促進學習過程的提升。另外,教師要認識到教學目標和理想教學效果的差異,充分考慮到學生不同的學習基礎和學習需求的差異性,盡可能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優化評價任務設計,完成教學目標。
例如,在“天空中的星體”這個單元里,要達到“樂于探究與發現光和熱奧秘的興趣”這樣的教學目標,教師可以首先給學生設立觀察和思考“太陽位置的變化”和“月亮形狀的變化”“月亮位置的變化”“星星為什么在夜晚出現”這樣的小目標,通過這樣的觀察記錄和思考,讓學生逐漸對太陽、月亮和星星與我們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有清晰的認識。
例如,在“關心天氣”這個單元的教學中,教師沒有提前了解學生的基礎知識,花費大量時間解釋說明雨是怎么形成的、秋天為什么會有霜霧、冬天又為什么下雪。殊不知,學生在之前的語文課上已經知曉天氣變化的成因了,教師著重講天氣與人們生活的緊密聯系就好了。教師因為低估了學生的知識儲備,以為學生沒有在科技與生活課上學過有關天氣的知識就斷然以為學生對此是陌生的,這顯然是沒有充分了解學生學習基礎的結果。
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是要求提高學生科學素養。事實上,學生是帶著一定的情感投入學習中去的,這種情感投入與學生的學習體驗密切相關。良好的學習體驗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極大的興趣和熱情,并在學習中獲得和滿足。而積極的學習體驗建立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中。這種良好的課堂氛圍的營造,需要教師運用適合小學低年級課堂的語言對學生給予即時性評價。
例如,在學習《土壤與生命》一課時,在對土壤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師親切地對學生們說:“好,同學們說了這么多,觀察得也很仔細。這說明你們平時就注意觀察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具有了熱愛生命和環保意識。”這就是教師在課堂上善于捕捉學生們課堂學習和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進而對學生進行了全面的即時性評價。這種評價有著積極的導向作用,推動學生在情感和思維方面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例如,在學習“生命之源——水”這一單元時,教師讓學生說出影響地表水的因素有哪些。一位平時在班上調皮搗蛋的學生說得很好,教師可以這樣鼓勵學生:“這位同學回答得很好,說明你觀察得仔細。”教師用這種表揚性、鼓勵性的語言,順應了學生渴望獲得大家認可的心理。特別是對于那些嬉笑打鬧、性格頑劣的學生來說,他們會立刻意識到只要自己肯努力用功,在老師和同學眼里就是好學生和好榜樣。這種評價方式和課堂體驗,能激勵學生力爭上游,及時展示課堂學習效果。
總之,與其他教學方法相比,課堂即時評價是小學科學課堂教學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之一。教師可以通過三種途徑將這種方法運用到教學過程中,首先要根據課程標準和解讀教材確定課堂評價目標;其次,教師要優化評價任務設計,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不要好高騖遠,可以設立最低目標,隨著學生課堂評價的逐步完成,再依次提高目標的標準;最后,教師要完善課堂評價體系,促進學生多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