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海立
【作者單位:北京市石景山區第二實驗小學 北京】
科學實驗在提高學生科學素養中需要得到重視。小學科學關系到學生未來的發展,關系到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如何提高學科實效性、如何真正提高科學實驗教學的效果呢?筆者對此進行了相關探討。
實驗探究活動的一個重要功能,是鍛煉培養學生的思維。因此,在科學實驗中必須關注學生的思維特點。小學生思維發展的基本特點,是從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但是這種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與感性經驗相聯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
為了調節學生學習接受新知識時的心態、情緒,有時我會在教學過程中,精心設計教學環節的語言、方法、層次,讓教學知識達到自然銜接和巧妙過渡。精心構思的板書能提高教學效果的作用,學生被簡潔、生動、有趣的板書所吸引,能促進其對知識的理解、認識與吸收。不同年級的學生有不同的認知特點。由于中年級的學生的注意力不夠集中,在教學設計的時候盡力采用多種方式來激發學生的感官認識;而五、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也得到了加強,設計實驗時只要加以一定的指導,他們就能通過自己動手實驗、觀察、思考,得出實驗結論。
在教學中創設具體生動的情境,能激發學生飽滿的學習熱情,促使他們以積極的態度和旺盛的精力主動探索,從而使教學活動更有效。要讓學生對課堂中的探究活動產生興趣,在導入部分,教師就要努力創設情境,讓學生把教學任務轉化為自主探究的愿望。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在課前充分做好準備工作,把每一堂課的實驗設計得生動、有趣,充分吸引學生,使學生學懂弄通,逐步培養他們對課程的興趣。同時還要注意鞏固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學習有了進步要及時給予表揚,不斷激勵其求知欲,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課上要用多種材料,是科學課的一大特點。利用好實驗材料既能提高學生活動的有效性,也能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
小學科學課中,實驗是學生學習科學、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方法和途徑。實驗器材準備得充分、合理、適當,將提高實驗有效性,否則就會影響實驗的順利進行和實驗效果。實驗材料的準備、設計、改進,是實驗教學有序進行并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科學實驗活動能否取得成功,能否達到預想的效果,實驗材料起了很關鍵的作用。實驗材料不僅要準備得足夠充分,而且所準備的實驗材料學生使用起來要能得心應手,還要能有明顯的實驗現象和良好的實驗效果。
要把握好實驗材料呈現的時機。根據學生的心理,他們對實驗材料特別感興趣。如果材料呈現過早,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往往還沒有聽清楚活動要求,甚至還沒有明白要研究的內容,就開始動手了,導致活動毫無目的,成了學生的嬉戲活動,最后只圖了個熱鬧。恰當而新穎的呈現,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就能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優化了課堂教學,這也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之一。
教師的主角是調動學生主動思維和主動參與的用心性。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創設條件,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探究,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協助者。
小學生的探究是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學生在實驗時,如果教師不加指導或指導不明確,學生往往會出現無目的、漫不經心地觀察的情況。他們常常只是注意那些感覺新奇或有強烈刺激的現象,而放過了實驗目的所要求觀察的主要內容。這就需要教師去引導去幫助,讓學生科學地聽、科學地做,幫助學生更全面地感知事物。
交流也稱之為活動后的信息處理加工,這是科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課不僅需要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一系列的實驗活動,活動后更需要學生對活動的信息加以交流整合,最終達成一個共識。這樣的實驗活動才能提升實驗的有效性。
在科學探究過程中,合作交流占據了重要的位置。在合作交流的情況下,能夠引導學生互動學習,使學生在互動過程中掌握知識;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探究精神。可見,加強合作交流,是保證科學探究高效開展的關鍵。利用小組討論方式,促進學生積極思考,使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展開合作探究學習,能保證科學探究的高效開展。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組成合作學習小組,不僅在課上共同討論學習,在課下也共同進行實踐練習,共同參與科學探究,合作學習,互幫互助,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總之,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是科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的教學智慧,盡可能地為學生創設條件,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只有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才是真正有效的課堂,才能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化,才能創造更多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