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炎
【作者單位:詔安縣莊上小學 福建】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樹立“大語文觀”,運用開放式教學,不拘泥于課本,重新組合教學內容,通過預設“開放式”問題,采用“激勵性評價”等方式,讓課堂學習活動更貼近學生對生活的不同感知,加深其對課文內容的不同理解。開放式教學注重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減輕學生對機械知識學習、重復記憶的壓力,始終精神飽滿地追求學習的樂趣。
很多教師發現:下課時神氣活現的孩子,怎么一上課卻成了悶葫蘆;剛才還滿臉興奮,一上課卻顯得如此凝重;剛才嘰嘰喳喳的小麻雀被老師一提問就“啞口無言”……這些困惑不得不讓我們教師反思:是什么禁錮了孩子的思維?是什么扼殺了孩子那潛在的表現欲?
曾聽說外國一家幼兒園的老師把一個圓圈說是“0”,結果被家長告了,說本來他的孩子看到圓圈會說“球”“雞蛋”“石頭”“杯蓋”等,可上完那節課以后只會說“0”,過早的定論扼殺了他孩子的想象力。而一位心理學家也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在黑板上畫了一個粉筆點,問幼兒園的小朋友那是什么,答案是星星、螞蟻等,形象而又奇特的想象讓心理學家大為驚奇,然后他用同一個問題問了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的同學,答案的數量依次遞減,到了初中,答案只剩下:粉筆點。這兩個事例,讓我們認識到孩子的天性是智慧的源泉,給孩子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是多么重要!
因此,筆者認為,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活躍起來,得創設開放式的課堂。從教學理念、方式、內容等方面徹底開放,讓孩子甩掉各種負擔,輕裝上陣,積極參與。本人就此做了一些觀摩、嘗試。
“大語文觀”強調:不能只依靠訓練的數量換取成績,而應以較少的課內讀寫量和課外作業量,達到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等水平的目標,力求事半功倍。教師在課堂上,要有宏觀的調控能力,讓語文課堂呈開放式,既關注時事,使教學符合時代特點、貼近學生生活,又符合學生現有認知能力。如,一個老師在教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燕子》一課時,要讓學生理解“青的草、綠的葉,各色鮮艷的花,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中的“趕集”一詞,由于學生大都沒在農村生活過,難以理解,這時一個學生回答道“趕集網”,師聽了笑笑,鼓勵道:“你可真時髦。你上過趕集網嗎?”這時其他的同學也紛紛地說了自己看到的趕集網廣告,以及大人上趕集網買了什么。然后老師再出示農村趕集的圖片,解釋“趕集”這個詞的意思,學生很快地掌握了詞語的意思。這位教師并不急于把答案硬塞給學生,而是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順勢引導,讓學生輕松自然地掌握知識。而一位教師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語文《鹿和狼的故事》時,當學生通過略讀感悟了“生態平衡”后,老師播放了時下熱點新聞視頻——“美國消滅亞洲鯉魚的‘滅魚行動’”,再一次打開了學生的話匣子,使課堂充滿活力。這位教師把“大語文觀”落到實處,沒有把時間浪費在對文本一字一句地理解和感悟上,而是拓展了文本,讓學生興趣盎然地展開學習活動。
開放的課堂教學要啟迪學生智慧,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因此,我們教師在提問題時要講究多維性,讓每個學生都有話可講,有感而發。如,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白鵝》一課,本文運用擬人的寫法,那妙趣橫生的語言、性格鮮明的白鵝,讓人忍俊不禁。但課文篇幅較長,若讓學生逐段細讀,會讓學生心生疲倦。本人在教學這一課時,先讓學生通讀課文,知道了這是一只“高傲”的白鵝,然后我啟發讀文:“鵝的高傲體現在它的叫聲、步態、吃相中,你們喜歡什么,就讀那部分吧。”于是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展開閱讀,在交流時,有的學生用朗讀展現了鵝的可笑,有個學生在讀“厲聲叫囂”時,用尖銳的聲音引得全班同學哈哈大笑,而許多學生展開想象,當鵝聽到“籬笆外有人走動時”,會說“這是我的地盤,趕快走開”“誰在外面亂來,別讓我逮著”等。在講到鵝的吃相和步態時,很多學生用豐富的語言、表情、動作,展現了這只白鵝的高傲。最后,訓練學生說話:“如果你是文中的白鵝,你想怎樣向大家介紹自己呢?”很多學生講出了自己獨特的感受:“我是一只幸福的白鵝……”“我是一只勇敢的白鵝……”這樣,用“你喜歡”“你認為”“你怎樣”的方式提問學生,讓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求新、求異,在課堂上真正“動”起來,讓學生的知識、智力、能力共同發展。
莎士比亞說,“贊賞是照在人心靈上的陽光”。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的內心都渴望得到陽光。大人如此,孩子就更不用說了。因此,教師在評價學生時,應盡量多一些賞識和鼓勵。很多教師都感覺到,假如你在課堂伊始批評了一個同學,那么這節課,全班學生都會唯唯諾諾,唯恐說錯、做錯,顯得死氣沉沉。而相反,當你對一個孩子的提問或回答給予掌聲后,那么學生們的手就會如雨后春筍般舉起來。于是,我常在評價學生的習作時說:“我發現了我們班有不少的作家。”“老師相信經過修改,大家的習作都可以放到展示臺上。”在評價朗讀時,我常說:“不用你介紹,老師從你的朗讀中就知道了這里風景真美!”我也曾經在一節觀摩課上,感受到教師激勵性語言的魅力。在這節課上,學生開始有點拘束,當一位同學生鼓起勇氣朗讀時,這位老師給這個孩子的評價是:“你真是一只勇敢的百靈鳥。”學生們聽了這樣的評價后都坐直了,隨后,一只只“百靈鳥”不斷地涌現出來。
因此,教師要樹立“不怕說錯,只怕不說”的理念,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給學生提供廣闊的思維空間,打開學生的思路。把微笑帶進課堂,把激勵帶進課堂,把成功帶進課堂,把信任的目光投給學生,用溫暖的語言激發孩子,讓孩子們的智慧之花在課堂上綻放,彰顯語文課堂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