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青
【作者單位:連云港市建寧小學江蘇】
經典詩詞是我國傳統智慧的杰出代表,蘊藏著古典美,代表著我國經典傳統文化。在近年來的小學語文課堂,古詩文所占比重增加,內容逐漸豐富,也成為教學中需要關注的重要環節。在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中,有效把握誦讀的意義,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厚積薄發,為學生奠定良好的學習基礎。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中,嘗試展開經典古詩文誦讀,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誦讀過程中掌握詩詞中的節奏韻律之美,發現詩詞的另一面,減弱面對詩詞的陌生感。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的開展要求,結合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情況等,展開教學工作,為新時期古詩詞學習帶來新的變化。
將詩詞誦讀與學生的學習興趣相結合,也是當前小學古詩文閱讀教學發展的重要環節。首先,教師需要認識到小學生對詩詞的陌生感,是由于自身的認知及詩詞的簡約凝練特性所決定的。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加以引導。誦讀本身就是一種以較為直接的方式去引導學生與詩詞建立聯系,在誦讀中,學生能夠感受到其中的節奏韻律,找到其中的節奏美感。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進一步發力,將一些隱藏在詩詞背后的、能建立學生與詩詞交流興趣的內容挖掘出來。如,對于一些詩歌,可以找到其背后的故事,為學生進行風趣的講解,進而引發學生興趣,投入其中。將詩詞與誦讀的興趣建立聯系,可以通過多種形式來完成,但是最終的教學發展仍然需要教師在實踐中逐漸摸索。
在我國古代,詩樂舞結合為一體,是一項較為綜合的藝術形式,但是在當前的教學中,顯然這樣的思路并沒有體現出來。在新時期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詞的教學工作,可以嘗試與其他學科建立聯系,實現各學科的多元互動。詩詞誦讀與音樂交融,可以在詩詞朗誦過程中配上合適的背景音樂,在誦讀中配合詩詞固有的節奏韻律,加以推動。背景音樂的選擇,需要與詩詞情感相吻合,如,節奏明朗的樂曲,配上愉悅的詩詞,能夠使詩詞中蘊藏的情感被換一種形式展現出來,使得學生更好地接收到這種情感,即使短時間內不能理解詩詞的意義,也能體驗到其中的愉悅感。將誦讀與繪畫結合,如果學生還難以用語言將詩詞的內涵復述出來,也能夠用繪畫將詩詞表現出來。在日常教學中,教師也可以直接借助精美的圖片等,為誦讀作出背景建設,引發學生的思考討論,帶領學生進入誦讀領域,積極參與誦讀。偶爾也可以通過如插圖繪畫比賽等,讓學生們通過繪畫表達自己對詩詞的理解。只有當學生參與詩詞的學習,當各個學科實現了充分的交融,才能促成語文詩詞誦讀變得輕松愉悅。
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展開,更多的會基于興趣、基于樂趣,而學生也更樂于參與有激勵、有激情的學習活動。此時,教師不妨組織開展一系列的詩詞朗誦活動,促使學生進入這樣的氛圍,調動學生的朗誦熱情。詩詞朗誦,其意義本身就是為學生進行詩詞學習的鋪墊,引導學生參與詩詞學習中,但是在一個較長的周期內,學生并沒有找到學習的動力所在,往往是被動記憶、背誦,為中學階段的深入學習做積累。在當前的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通過豐富的詩詞朗誦活動,使詩詞朗誦變得更為豐富多彩,也更能引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具體而言,可以組織如下的一些活動:不定期地組織一些朗誦比賽,讓學生通過自主的朗誦練習、揣摩情感等,找到屬于自己的朗誦方式,表達自己的理解等,再通過朗誦比賽的形式,帶動學生讀出來、表達出來;嘗試舉辦一些創新的活動,以創新的形式去吟詠已有的詩詞。這些都可以加以創新嘗試,使其成為適合學校教學的活動。
帶動學生找到詩詞誦讀的樂趣所在,看似較為宏觀的內容,經過教師在實踐中的豐富與嘗試,能找到教學的新思路。在小學語文誦讀中,應當極力避免機械地重復,讓誦讀有靈魂、有意義,使誦讀更具意義。詩詞誦讀可以嘗試構建豐富的情境,將詩詞背后的故事講給學生聽。誦讀詩詞,也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就如同音樂的合唱會有多個聲部,當詩詞誦讀有了分部,自然也會有不同層次的展現。帶動學生找到詩詞誦讀的樂趣,才能使其更好地投入其中,進行誦讀。我國詩詞語言有含蓄雋永的特點,加之小學階段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此時教師不妨將詩詞中的內容轉換為學生適合的內容,進而找到所學知識的樂趣。
古詩文誦讀,在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中早已成為一種約定俗成,很多語文教師會從小學就要求學生進行一系列的詩詞積累,近年來,教材中的詩詞比例也在逐漸增加。但是在教學中,如何通過詩詞教學為學生帶來更為豐富的內容,提升學生的人文屬性等,也應成為教學工作者思考與討論的課題,并在實踐中不斷加以討論與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