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倩穎
【作者單位:東陽市六石中心小學浙江】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提高教學效果具有積極作用。學生的興趣越高,在課堂上的參與就越深,這樣就能對相關的語文知識形成有效掌握了解。本文針對激發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具體策略展開分析,指出要通過構建趣味情境、設置趣味游戲、引入趣味實驗等方法,充分調動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
興趣是小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源泉,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于低年級階段的小學生來講,如果課堂教學活動較為局限,那么就難以激發其學習興趣,他們在課堂上的參與就不深入,就可能出現游離于課堂之外的問題。因此,就需要實施趣味教學,將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充分激發出來。
在語文教學中,情境化教學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方法。這種方法就是基于語文課文,創設對應的情境,引導學生代入情境中的具體角色,在其中展開思考探究,感受到情境中包含的趣味素材。對于低年級小學生來講,創設趣味情境,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因為低年級小學生的認知能力還比較低,如果創設的情境較為復雜或是超出學生認知范圍,就會導致學生難以融入其中。因此,可以從其他課程出發,將其他課程中的一些趣味素材引入語文課堂,以此來創設趣味情境,如此不僅符合了學生的認知,還能夠實現不同學科之間的交互。比如,可以將小學科學課程中的一些趣味科學現象引入課堂,結合語文課文創設趣味化的情境。例如在教學《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時就可以實現這一目的。這是一篇經典的故事性科普小文章,通過小蝌蚪找媽媽這樣一個過程,描述了小蝌蚪成長為青蛙的具體經歷。我們可以將小學科學課程中觀察動物的相關內容引入課堂,創設一個觀察蝌蚪的情境,讓學生代入觀察者的角色,對小蝌蚪的成長過程展開分析,厘清其具體的成長過程。通過這樣的趣味情境創設,就能讓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顯著提升。
除了創設趣味化的語文情境之外,還可以通過設置趣味游戲的方式,將語文教學放到趣味化的游戲環境中來開展,切實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讓學生在游戲中對相關語文知識形成清楚理解掌握。在現實生活中,小學生有很多可以參與的游戲,平日里也在進行游戲。在語文課堂上,就可以將學生日常所接觸的一些游戲引進來,和語文閱讀教學有機結合,從而構建起趣味閱讀游戲,讓學生在快樂的游戲中對語文課文形成有效理解。比如,看圖猜成語是一類有趣味的小游戲,通過趣味性的圖片猜測其所指的成語。在課堂上,就可以構建看圖猜詞語的游戲,在猜詞語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拼音、漢字的教學,讓學生有效地掌握理解陌生漢字的形成。
前文提到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和其他學科進行融合,引入其他學科知識內容,可以提升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因此,要激發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就可以引入趣味實驗,輔助課堂教學的開展。在小學科學課程中,有很多趣味性的實驗,其中一些實驗的主題和語文課文的主題存在關聯。在課堂教學中,便可以借助這些趣味科學實驗,引出語文教學內容。比如,《畫陽桃》這篇課文的主要思想內涵,就是表達了從不同角度看待事物,會看到不同的樣子。因此,在課堂教學的導入環節,就可以將小學科學中觀察物體的實驗引入進來,創設一個趣味導入環節。具體來說,教師可以事先準備一個不規則物體,以及一些不同角度的物體畫像。到了課堂上,將這些不同的畫像隨機發給學生,讓學生觀察這個不規則物體,找到自己手中畫像的觀察角度。通過這樣的趣味實驗,就能讓學生理解,固定的圖畫內容有其具體的觀察角度。等到學生有了這樣的認知,再來展開課文的講解,學生就能快速把握課文主旨內涵,提高學習效果。
在語文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要對教學方法展開創新,還需要關注到教學實踐這個方面,也就是要創設趣味性的實踐,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語文學習的快樂,從而愿意參與進來。因此,對于實踐的創設,就要擯棄書本練習題的模式,結合現實生活,構建起趣味化的語文實踐活動。比如教學了《揠苗助長》這個寓言故事后,可以讓學生從生活中搜集幾個類似的故事,以此展開實踐。這樣的實踐方式,需要學生理解《揠苗助長》這個寓言故事的內涵,然后通過人際交互,從他人那里搜集相關的故事。此外,還可以構建其他形式的生活化語文實踐,讓學生的語文學習可以回歸生活,在實踐中感受快樂,推動學習興趣不斷提升。
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關注激發學生興趣。從教學實際來講,可以借助情境構建、實驗輔助、游戲刺激以及趣味實踐等多樣化的手段,對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予以創新重構,讓小學生可以在語文學習中形成更大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