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金明
【作者單位:宿遷市洋河美人泉小學江蘇】
在數學課程中,多數教師認為只要讓學生學會做題就可以了,而忽略了教學中的細節內容,導致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應用較少。然而實際上,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大幅度提高課堂教率。信息技術作為一項輔助性的教學手段,其自身具有可視化、多樣化的優勢,可以充分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對課堂教學有極大的幫助。本文立足于信息技術,從多個角度分析其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策略,以期能夠推動小學數學教育的蓬勃發展。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的優勢所在并幫助學生構建數學知識框架。構建數學知識框架是教師在教學中普遍會應用的一種教學手段,但是在小學數學課程中,學生所學數學知識相對較少且難度較低,導致多數教師認為構建數學知識框架沒有必要。然而事實上,構建數學知識框架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厘清知識脈絡,明確不同知識之間的聯系,還有利于學生在解題過程中,運用多個知識點進行運算?;诖?,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構建數學知識框架。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在每個章節開始授課前應用信息技術把本章節的知識框架展現給學生,使學生大致了解本章節所要學習的內容。當學生對數學知識框架熟悉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構建,培養其對數學知識的認知能力。例如,在學習《小數》一章的內容時,教師可以應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與小數相關的知識框架,明確教學重點,幫助學生進行學習。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而且可以大幅度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在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下,教師在課堂中不僅要教授學生書本中的知識,而且要豐富學生知識層面,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小學數學課程中,由于數學知識所涵蓋的知識面較為狹窄,無法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學習需求。而信息技術中有大量的教學素材和教學資源可供教師使用,作為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優勢把其價值發揮到最大化,拓寬學生知識面。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所學知識對其進行相關內容的拓展,延伸學生學習知識廣度。例如在學習《小數的分類》時,教師可以舉例各種數字幫助學生理解小數的概念。在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搜集一些與小數相關的教學實例,運用多媒體展現給學生,幫助學生理解在不同情況下小數的使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把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化,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記憶。
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學生在學習中的情感體驗對其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起決定性作用。在小學數學課程中,有許多知識較為抽象,若是沒有采取有效的教學輔助手段,學生容易在學習中感到枯燥、煩悶,甚至喪失學習興趣。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作為教學輔助,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引導學生感受數學知識的魅力所在,享受數學帶來的樂趣,實現寓教于樂。因此,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學會借助信息技術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例如在學習《小數》這一章內容時,學生是首次接觸這一內容,理解起來會相對比較困難。為了幫助學生順利開展學習,教師可以采用多樣化教學方式對課堂進行適當優化,降低知識難度,在課前為學生播放一段與小數相關的動畫視頻,使學生對小數形成一個大致認識。接著,再引導學生進行深入學習。同時,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組織學生學習。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展開探討,說說各自對小數的認識和理解,從而加深學習印象。
小學階段是學生培養良好習慣和自身能力的最佳時期,同時,這也是學生意志力和自制力最為薄弱的時期。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傳統教學課堂中,大部分教師都是以板書的形式將所要學習的知識呈現給學生,進行講解。而運用信息技術可以大幅度提高教學質量,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學習某章數學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相關教學資料進行整合,制作成課件,并添加些趣味性的圖片動畫等。這些圖片動畫的使用可以幫助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展開課堂學習。同時,教師在制作課件過程中,也可以設計多樣化的形式展示教學內容或適當地添加些符合學生年齡特征的特效,用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師除了在課堂中教授學生以外,還應加強對學生課后的督促。在小學階段,大部分學生自制力不強,需要教師或家長進行監督才能順利開展學習。基于此,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以網絡為媒介向學生發放制作好的電子學習資料,使學生隨時隨地都能開展學習。
網絡中的教學資源方式多種多樣,教師可以選擇與學生年齡特征相符的教學資源,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復習。這一課后復習方式是加深學生學習印象的有效途徑之一,其方式對于學生來說也是比較受歡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