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瀟妤,張曉麗
(1.濱州醫學院護理學院,山東 煙臺 264003;2.萊州市慢性病防治院,山東 煙臺 261400)
矽肺(Silicosis)又稱硅肺,是塵肺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也是危害最嚴重、最廣泛的一種,是由于在生產過程中長期吸入大量游離二氧化硅粉塵微粒,留在肺內而引起以肺部廣泛的結節性纖維化的疾病[1],開礦、采石作業的工人易患本病。矽肺病是一種可預防、難治療的疾病,是一種慢性進展性的呼吸系統職業病,其病程不可逆轉,即使脫離二氧化硅粉塵環境仍可進一步發展[2]。由于其早期發病肺部無明顯變化,易出現誤診,導致病情后續發展惡化,如果防控不力,會對粉塵作業工人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煙臺市作為金礦儲量豐富的城市,從業人員較多,是山東省金精礦開采和加工的企業集中地區,也是山東省矽肺的高發地區[3],矽肺病的發病形勢不容樂觀。本研究通過對煙臺地區金礦采礦區這個特殊地區進行矽肺病的流行病學調查,以期對該地區金礦從業人員矽肺病發病現狀及相關因素進行研究,得出系統數據,提出金礦從業人員矽肺病危險因素、相關因素的改變與矽肺病發病情況的關系,探討煙臺地區矽肺病發病特點,為有效防控矽肺病提出相關對策,以期提高該地區矽肺病的防治水平,這對于矽肺病防治有重要意義。
收集煙臺地區金礦行業2010—2018年由煙臺市職業病醫院診斷的職業性矽肺病患者632例,病例資料來源于萊州市慢性病防治院所收治的所有初次就診患者的矽肺病報告。
通過Excel軟件輸入數據,應用SPSS 20.0數據統計軟件進行數據整理,對2010—2018年煙臺市矽肺病例的性別、發病年齡、接塵工齡、期別、吸煙情況、工種進行統計描述和變化趨勢分析。
2010—2018年煙臺地區金礦行業共計診斷矽肺病病例632例,男性病例占絕大多數,其中男性發病人數為601人,占95.09%,女性發病人數為31人,占4.91%;發病年齡最小為22歲,最大62歲,平均發病年齡(42.05±8.22)歲。其中男性發病年齡最小22歲,最大62歲,平均發病年齡(42.12±8.26)歲,女性發病年齡最小28歲,最大60歲,平均發病年齡(40.84±7.47)歲,女性平均發病年齡略小,但男女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發病工齡最短11年,最長33年,平均發病工齡(19.71±3.65)年,其中男性平均發病工齡(19.65±3.65)年,女性平均發病工齡(20.94±3.34)年,女性平均發病工齡較長,兩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2010—2018年煙臺地區金礦行業矽肺病性別分布情況(±s)

表1 2010—2018年煙臺地區金礦行業矽肺病性別分布情況(±s)
性別 病例數 構成比(%) 平均發病年齡(歲) 平均發病工齡(年)男60195.0942.12±8.2619.65±3.65女314.9140.84±7.4720.94±3.34合計632100.0042.05±8.2219.71±3.65
煙臺地區金礦行業矽肺病632例發病年齡以41歲~組人數最多,共251例,占39.72%;其次為31歲~組、51歲~組,分別為222例和97例,占35.13%和15.35%。其中女性發病年齡人數由多到少依次為41歲~組、31歲~組、~30歲組,而男性發病年齡人數由多到少依次為41歲~組、31歲~組、51歲~組,見表2。

表2 2010—2018年煙臺地區金礦行業矽肺病發病年齡分布情況
煙臺地區金礦行業矽肺病632例病例接塵工齡以~20年組和21年~組為主,分別為352例和276例,占55.70%、43.67%。其中男性最短接塵工齡為9年,最長接塵工齡為33年;女性最短接塵工齡為13年,最長接塵工齡為26年,見表3。一期、二期病例接塵工齡以~20年、21年~為主,三期病例接塵工齡~20年組、21年~組、31年~組病例數分別為3人、2人、2人,見表4。

表3 2010—2018年煙臺地區金礦行業矽肺病接塵工齡與性別情況統計
在632例病例中,一期占病例的大多數,為362例,占57.28%;二期263例,占41.61%;三期7例,占1.11%。女性病例全為一期、二期病例,以一期為主,共20例,占64.52%,無三期病例,見表5。

表4 2010—2018年煙臺地區金礦行業矽肺病接塵工齡與期別情況統計

表5 2010—2018年煙臺地區金礦行業矽肺病期別分布情況
在632例矽肺病例中,吸煙率高達54.91%,明顯高于無矽肺礦工的比例,矽肺病例中煙齡10年以上的為150例,占吸煙病例的43.23%,平均接塵工齡低于其他病例,但其他煙齡矽肺病例的發病年齡和接塵工齡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6~7。

表6 2010—2018年煙臺地區金礦行業矽肺病吸煙情況

表7 不同煙齡矽肺病例基本情況統計
矽肺病例主要集中在井下鑿巖臺車工109例(17.25%),井下錨桿臺車工91例(14.40%),井下鏟運機工58例(9.18%),井下碎石機工55例(8.70%),井下扒裝工41例(6.49%),占全部病例數56.01%,三期病例全部集中在這5個工種。其他工種較井下工種接塵工齡時間相對更長,但不同工種矽肺病例的發病年齡和接塵工齡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8。
通過ANOVA方差分析得出矽肺病期別與工種和接塵工齡之間存在線性關系。進一步通過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可得多元線性回歸方程為:矽肺病期別=1.259-0.026×工種+0.016×接塵年齡。通過共線性診斷可知沒有一個特征值既能夠解釋工種又能夠解釋接塵工齡,因此工種和接塵工齡之間存在的共線性較弱,見表9。通過多因素方差分析(因變量:期別),比較接塵工齡、工種及接塵工齡×工種交互作用的F值及P值。結果顯示,工種的F值最大,P值最小,且P<0.05,而接塵工齡與接塵工齡×工種的P值都大于0.05。因此得出結論:接塵工齡的主效應未達到顯著,接塵工齡與工種的交互效應未達到顯著,而工種的主效應達到顯著,見表10。

表8 不同工種矽肺病例基本情況統計

表9 共線性診斷分析

表10 主體間效應檢驗
矽肺病是我國最嚴重的職業病之一,2011—2018年報告達79 415例,平均每年報告新發病例一萬多例,其中2016年新增病例10 072例,且呈患病年齡逐漸年輕化、發病時限逐漸縮短的趨勢[4]。矽肺病給患者本人及家庭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也是影響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之一,因此,對煙臺地區金礦行業這個特殊群體進行矽肺病的流行病學調查顯得尤為重要。
本研究發現,煙臺地區金礦行業矽肺病例以男性居多,男女比例為601∶31,這可能與男女病例所從事的工種差別有關。粉塵作業大多為重體力勞動,以男性為主,且金礦行業女性員工不得從事井下工種,這與雷紅彥等[5]的研究結果一致。
矽肺病平均發病年齡為42.05歲,部分患者因矽肺病癥狀嚴重后才到職業病診斷機構確診治療,這與職業健康監護不到位、缺乏相應的職業病防治機制和人們對矽肺病缺乏認識有關,對于矽肺病的診斷治療不夠及時[6]。
影響各工種接塵工齡的因素包括游離二氧化硅含量、粉塵濃度、分散度以及工作場所通風情況等。鄒常富[7]研究表明,通過改進生產工藝,采取防塵降塵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工作環境中的粉塵濃度,減少接塵時間,降低矽肺病的發生率。而本研究表明,接塵工齡對矽肺期別的影響不顯著(P>0.05),這可能是因為隨著職業病防治相關法律法規的不斷貫徹落實和勞動者維權意識不斷提高,接塵勞動者在罹患矽肺病初期就能得到及時診斷,成為矽肺接塵工齡縮短而患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韓亞鳳等[8]認為,吸煙是影響矽肺患者的原因之一,吸煙與粉塵對肺功能的影響有交互作用。陳斌斌等[9]認為,吸煙是引起礦工氣道阻塞、肺功能指標下降的主要原因,隨著吸煙指數的明顯增加,肺部相關疾病的嚴重程度也會相應升高。但也有不同的研究結果,如王培席等[10]的研究表明,吸煙與矽肺患者呼吸困難、咳嗽、胸痛等癥狀的嚴重程度沒有相關性。調查顯示,吸煙是矽肺患者的危險因素,特別是煙齡在10年以上的病例平均接塵工齡低于其他病例。
本研究結果顯示,工種是影響矽肺病期別的主要因素,不同工種的矽肺病檢出率不同,與王小皙等[11]的研究結果一致。尤其三期病例全部集中在以下5個工種中,即井下鑿巖臺車工、井下錨桿臺車工、井下鏟運機工、井下碎石機工、井下扒裝工,可能與此種作業造成粉塵濃度大、分散度高有關。因此矽肺病防控重點應放在該5個工種及與之類似的工種中,根據不同工種接觸粉塵不同的特點,強化防塵、除塵措施,改善工作環境,并對重工種進行有針對性的監督和治理。
綜上所述,煙臺地區金礦行業矽肺病防治形勢較為嚴峻,社會相關部門應根據金礦行業矽肺病高危因素積極主動地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矽肺病的發生率,提高金礦行業工人的生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