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濤
白血病是造血干細胞增殖失控、分化凋亡障礙導致的惡性克隆性疾病,異質性高,主要由癌變細胞侵蝕浸潤骨髓或機體其他組織器官導致造血功能異常,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1]。隨著生活環境的惡化和生活方式的該病,引發白血病的因素逐漸增多,白血病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2]。臨床上根據起病緩急分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兩種[3]。白血病臨床表現多樣,個體差異性大,容易導致誤診、漏診,增加臨床診斷難度,早期進行血常規是臨床白血病篩查的重要方法[4]。目前臨床血常規指標診斷主要依靠血涂片鏡檢和全自動分析儀器設備,結合二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診斷準確性。本研究探討血常規指標綜合分析在白血病篩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6 年10 月~2019 年10 月收治的90 例確診白血病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根據疾病類型不同分為急性組(急性白血病,58 例)和慢性組(慢性白血病,32 例)。急性組男30 例,女28 例;年齡18~72歲,平均年齡(45.5±9.2)歲。慢性組男18例,女14 例;年齡22~70 歲,平均年齡(45.8±9.3)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患者臨床上確診為白血病,病歷完整;患者簽署本研究知情同意書,愿意承擔相關風險并積極配合試驗工作。排除標準:合并尚未控制的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合并嚴重的凝血功能障礙性疾病患者;合并精神分裂癥、重度躁狂等嚴重精神障礙性疾病的患者;合并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患者;合并嚴重免疫性疾病的患者;近期服用影響血常規計數指標藥物的患者。
1.2 方法 抽血前患者需規律飲食、作息,禁止吸煙喝酒等不良習慣,同時避免過度勞累。抽取患者靜脈血于真空采血管并及時送檢。檢驗采用全自動血液生化分析儀和顯微鏡進行檢測,檢查白細胞、血小板、血紅蛋白等指標。制作血涂片標本,染色后觀察細胞發育。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患者白細胞、血小板、血紅蛋白。定義血常規正常值為:紅細胞:男性(4.0~5.5)×1012/L、女性(3.5~5.0)×1012/L,白細胞(4.0~10.0)×109/L,血小板(100~300)×109/L,超過正常范圍為升高。定義異常為淋巴細胞>60%,有核紅細胞>10%。②以血涂片鏡檢結果為參照,比較兩組血常規指標診斷的符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血常規指標比較 急性組白細胞正常率51.72%高于慢性組18.75%,血小板上升率8.62%低于慢性組的34.3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血紅蛋白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血常規指標診斷的符合率比較 以血涂片鏡檢結果為參照,急性組血常規指標診斷的符合率為79.31%,慢性組血常規指標診斷的符合率為78.13%,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血常規指標比較[n(%)]

表2 兩組血常規指標診斷的符合率比較(n,%)
白血病是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疾病,主要由惡性克隆的白細胞浸潤骨髓等造血組織或機體其他組織器官導致一系列疾病所引起,臨床表現為貧血、淋巴結腫大、出血等癥狀,對患者血液循環系統造成嚴重影響,威脅患者生命健康安全[5]。近年來隨著生活環境的不斷惡化,環境中各種致癌因素導致白血病的發病率逐漸升高,對人群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嚴重威脅。目前白血病臨床治療困難,治療效果一般,治療耗費的時間、金錢、精力巨大,給患者和患者家庭帶來嚴重的經濟負擔和精神壓力[6]。早期診斷并治療白血病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一定程度上延長患者生存時間。血常規檢查是臨床常用且重要的檢查手段,可以直觀地了解血液各項指標情況[7]。常規的血常規檢測指標包括血小板、血紅蛋白、白細胞等,血細胞情況對于造血系統可以直觀有效的反映[8]。本研究探討血常規指標綜合分析在白血病篩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結果表明,急性組白細胞正常率51.72%高于慢性組18.75%,血小板上升率8.62%低于慢性組的34.3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血紅蛋白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以血涂片鏡檢結果為參照,急性組血常規指標診斷的符合率為79.31%,慢性組血常規指標診斷的符合率為78.13%,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液細胞處于分化早期階段,由于急性病程起病迅速,病程較短,臨床主要表現為出現、發熱等,因而白細胞數目表現為升高或正常的比例占大多數[9]。慢性白血病病程較長,通常容易合并感染性疾病,甚至表現為器官功能障礙,白細胞計數升高或降低占有的比例較大[10]。因而本研究中急性組和慢性組二者白細胞正常率存在一定的差異。同時,慢性組出血的并發癥更加常見,血小板上升率較急性組更高。白血病患者血液、骨髓被大量的異常癌癥細胞占據,從而表現出不同程度的骨髓造血功能抑制或造血細胞功能障礙,對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容易導致患者抵抗力下降,出現各種感染并發癥,增加臨床治療的難度和患者疾病痛苦。早期進行血常規檢測具有重要的篩查意義。隨著診斷技術的發展,先進的診斷設備不斷應用于臨床實踐,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是其中一種重要的儀器。全自動血液分析儀進行血常規指標檢測具有快速、操作簡便、高效等特點,臨床應用價值高。白血病患者血細胞數目、成分、形態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改變,從而導致血常規檢測指標異常結果明顯,在采用全自動血液分析儀進行檢測的過程中容易出現異常,從而對于臨床醫生的臨床疾病診斷具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本研究結果中,急性白血病組和慢性白血病組血常規檢測結果差異明顯,因而可以利用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快速地輔助臨床兩種白血病類型的鑒別,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臨床醫生可以從中獲取一定的有關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的鑒別診斷信息。然而,相比鏡檢結果,全自動血液分析儀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診斷符合率較低,因而臨床在分析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檢測的血常規指標結果時需要注意存在漏診現象。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并不能完全替代血涂片鏡檢的結果,必要時仍然需要進行再次鏡檢進一步核實診斷結論。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檢測的血常規指標結果篩查意義大,但仍然需要提升檢測操作的規范性,對于各指標存在異常狀況時,均需采取鏡檢復查,從而有效避免由于漏診、誤診導致的不必要的醫療糾紛,延誤患者疾病診治,給患者帶來嚴重的痛苦。
綜上所述,血常規指標綜合分析在白血病篩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高,一定程度上可以輔助急性、慢性白血病的鑒別診斷,但仍存在一定的漏診率,需要血涂片鏡檢的輔助,臨床診斷時需要綜合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