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曼
食管癌屬于常見惡性腫瘤,給患者生命安全帶來較大威脅,因老年人身體素質較差,手術耐受性較低,所以予以其放射治療具有高安全性、適應證多等優勢,但也可能發生控制不良現象[1,2]。放化療結合治療效果理想,能夠有效殺滅微小轉移灶,臨床治療效果明顯,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治療配合度。基于此,本文選取2017 年11 月~2018 年11 月本院診治的70 例老年食管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放化療結合治療老年食管癌患者的臨床效果,以不斷改善食管癌患者病情,為臨床治療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 年11 月~2018 年11 月本院診治的70 例老年食管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參照組和試驗組,各35 例。參照組患者中男20 例,女15 例;年齡61~82 歲,平均年齡(73.55±8.54)歲。試驗組患者中男21 例,女14 例;年齡63~83 歲,平均年齡(72.57±8.6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年齡>60 歲;②卡氏評分>70 分,可進食流質食物;③患者與家屬表明認可治療方案;④獲得醫學會認可。排除標準:①治療依從性不佳患者;②既往有腫瘤病史患者;③認知能力異常患者。
1.3 方法 參照組使用單純放療治療,放射總劑量為60 Gy,2 Gy/次,5 次/周,連續治療6 周。同時需要注意保護患者氣管、肺、脊髓等,對患者的肝腎功能、血常規以及凝血功能指標進行系統監測。試驗組使用放化療結合治療,放療方法與參照組一致;化療第1 天使用紫杉醇注射液(太極集團四川太極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4040)135 mg/m2,第1~3 天使用順鉑(山東鳳凰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6422)75 mg/m2,靜脈滴注,進行3 周重復治療,予以止吐和護肝等處理。在臨床治療期間,需結合患者對于化療藥物耐受程度調整用藥劑量。對患者的肝腎功能、血常規以及凝血功能指標進行系統監測。
1.4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及1 年內腫瘤復發、腫瘤局部控制、生存情況。①療效判定標準:顯效:經治療患者臨床癥狀全部消失,且持續時間>1 個月;有效:經治療患者腫瘤最大直徑或者病灶縮小程度>50%,且持續時間>1 個月;無效:不符合以上臨床判斷標準。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②不良反應主要包括白細胞降低、消化道癥狀、血紅蛋白減少、血小板減少。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試驗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參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1.43%(4/35),其中白細胞降低1 例、消化道癥狀1 例、血紅蛋白減少1 例、血小板減少1 例;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0.00%(14/35),其中白細胞降低5 例、消化道癥狀4 例、血紅蛋白減少3 例、血小板減少2 例;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4786,P<0.05)。
2.3 兩組患者1 年內腫瘤復發、腫瘤局部控制、生存情況比較 試驗組1 年內腫瘤復發率為5.71%(2/35)、腫瘤局部控制率為54.29%(19/35);參照組1 年內腫瘤復發率為25.71%(9/35)、腫瘤局部控制率為28.57%(10/35);試驗組1 年內腫瘤復發率低于參照組,腫瘤局部控制率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2851、4.7687,P<0.05)。參照組1 年內生存率為80.00%(28/35),試驗組1 年內生存率為71.43%(25/35),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6992,P>0.05)。
食管癌為常見的消化道腫瘤,其存在復雜的病因,極有可能與生活環境、飲食習慣、年齡、職業、遺傳、性別等因素存在一定關系[3]。大部分食管癌患者并不存在明確的早期癥狀,確診率較低,疾病處于中晚期后可能發生進行性咽下困難、消瘦、聲音嘶啞、胸痛、乏力、背痛等情況,如患者發生肝腦轉移后容易導致昏迷、腹腔積液、黃疸等表現[4]。食管癌致死率較高,目前手術治療是處理早期食管癌的一種臨床首選措施,療效較顯著,但因確診時大部分處于疾病中晚期,患者耐受性較差,并且喪失了最佳手術時機,需要開展化療或者放療。在放療期間,需針對患者展開CT 模擬定位,利用圖像完成腫瘤體積、臨床靶體積、計劃靶體積與外擴距離的準確定位。一般情況下,放療的范圍包括區域淋巴結與腫瘤原發灶。然而,單純放射治療不能得到顯著效果,是由于食管附近分布大量氣管、肺組織、脊柱等促使不同食管位置存在不同的放射劑量,受目標劑量的不均勻性影響,進而發生不良反應[5]。基于放療治療,與化療治療方法聯合應用,臨床療效確切。究其原因,食管存在相對豐富的供血,化療藥物容易進入到腫瘤組織,可以對病情進展進行有效控制。順鉑屬于實體瘤治療的一線藥物,存在作用強、抗癌譜廣、無交叉耐藥等優勢,而且與多種抗腫瘤藥物聯合應用,可充分發揮藥物的協同作用與優勢,大部分都是腔內注射或者動靜脈注射的給藥方式,吸收比較快。順鉑的作用類似于烷化劑,可以對DNA 鏈間與鏈內交鏈產生直接作用,并產生DDP-DNA 復合物,直接干擾DNA復制效果,也可以和胞漿蛋白、核蛋白有效結合[6]。然而,部分臨床研究結果表明,順鉑的應用會導致患者出現腎毒性與神經毒性,甚至是過敏反應與消化道反應等諸多不良反應。為此,在臨床應用順鉑的過程中,應給予高度重視,特別是腎損害的患者是不允許使用順鉑。
紫杉醇是一種新型的抗微管藥物,是依據對微管蛋白聚合抑制解聚作用進行促進,維持穩定的胃管蛋白性質,抑制細胞的有絲分裂[7]。紫杉醇是從紅豆杉科植物紅豆杉的干燥根、枝葉以及樹皮提取的,對于多種惡性腫瘤(食管癌、肺癌、大腸癌)的治療十分適合[8]。根據臨床實踐研究結果證實,大部分食管癌患者在使用紫杉醇后容易發生骨髓抑制、胃腸道反應、脫發、心血管毒性等反應,導致出現二次傷害,使得患者心理負擔加重,因此需要研究臨床聯合用藥的方案,提升治療的臨床作用[7]。順鉑與紫杉醇聯合,并在老年食管癌患者化療中合理運用,能夠實現兩種藥物的有效互補,使得臨床治療效果明顯提升[10]。
本研究結果表明,放化療結合治療療效確切,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明顯,患者在心理與生理層面均可接受并認可。但仍需注意的是,雖然放化療結合治療效果顯著,卻很容易發生白細胞降低、消化道癥狀、血紅蛋白減少、血小板減少等不良反應。為此,在對患者接受臨床治療的過程中應綜合考慮自身的病情,合理采用治療措施,以增強治療效果與治療安全性。
綜上所述,使用放化療結合治療老年食管癌患者效果更顯著,可有效控制腫瘤發展,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但其不良反應較多,在治療時應積極做好對癥處理。但是,由于研究樣本容量小且時間有限,所以研究成果的代表性不明顯,為此在后期研究中需適當擴大樣本規模,延長研究時間,以不斷豐富研究的成果,增強實驗結果的典型性,為臨床治療老年食管癌患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進一步優化臨床治療效果,盡可能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提高臨床治療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