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
糖尿病是目前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主要由胰島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島素生物作用受損所致[1]。目前無法根治,一旦患病便會終生帶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與身心健康。近年來,我國糖尿病發病率不斷上升,其原因在于,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飲食習慣、生活方式也發生了改變,而糖尿病與飲食關系密切[2]。臨床上,西醫治療糖尿病,主要采取口服降糖藥物的方法,可達到有效控制血糖的效果,避免患者由于血糖長期高水平狀態而引起的各種糖尿病并發癥。現階段,中醫藥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且經過諸多實驗研究、臨床實踐證實,中醫藥在療效、安全性等方面均有著一定的優勢。因此,糖尿病臨床治療過程中,也逐漸引進中醫藥治療,為確保臨床療效,應遵循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根據患者的證型選擇對癥藥物組方進行治療。現對2018 年9 月~2019 年9 月收治的66 例陰虛熱盛型糖尿病患者進行分組實驗,旨在探討黃連阿膠湯加減治療陰虛熱盛型糖尿病的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9 月~2019 年9 月本院收治的66 例陰虛熱盛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西醫診斷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關于糖尿病的診斷標準,中醫診斷參考中華中醫藥學會《糖尿病中醫防治指南》中的相關標準;排除精神疾病、惡性腫瘤、認知功能障礙者。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將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3 例。對照組男19 例,女14 例;年齡43~75 歲,平均年齡(58.54±5.49)歲;病程1~11 年,平均病程(6.08±1.70)年。實驗組男18 例,女15 例;年齡44~77 歲,平均年齡(58.62±6.13)歲;病程1~10 年,平均病程(6.02±1.68)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應用常規西藥治療。給予鹽酸二甲雙胍片(中美上海施貴寶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3370),口服,0.5 g/次,2 次/d,飯后或隨餐服用;格列齊特片(天津華津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10053),口服,40 mg/次,2 次/d,分別于早餐、晚餐前30 min 服用。連續用藥1 個月。
1.2.2 實驗組 在常規西藥治療基礎上加用黃連阿膠湯加減治療。西藥治療方案同對照組。黃連阿膠湯的藥方組成:黃連8 g、黃芩10 g、炒棗仁25 g、生地20 g、阿膠(烊化)10 g、白芍15 g、夜交藤15 g、知母10 g、雞子黃(只要蛋黃)1 個。1 劑/d,將上述藥物(除雞子黃外)水煎取汁300 ml,然后將雞子黃倒入中藥汁沖服,于睡前口服。辨證加減治療:有腰膝酸軟、形寒肢冷癥狀者,加用杜仲、肉桂、附子;合并高血壓者,加用川牛膝、杜仲;形體消瘦、多食易饑者,加用沙參、地黃;舌淡脈細、疲乏困倦者,加用黃芪、丹參;脈弦數、煩躁易怒者,加用香附、白芍;有失眠、盜汗癥狀者,加用遠志、龍骨、牡蠣。連續用藥1 個月。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3.1 糖代謝改善情況 分別于治療前后檢測FBG、2 h PG、HbA1c 等糖代謝指標。取2 ml 清晨空腹靜脈血,離心處理后分離血清,應用全自動生化儀進行檢測,測定方法為葡萄糖氧化酶法。
1.3.2 臨床療效 顯效:治療后,患者的糖尿病癥狀及體征消失,FBG、2 h PG、HbA1c 恢復到正常范圍;有效:治療后,患者的糖尿病癥狀及體征明顯改善,FBG、2 h PG、HbA1c 與治療前相比下降>10%;無效:治療后,患者的糖尿病癥狀及體征及FBG、2 h PG、HbA1c 無明顯改變。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糖代謝改善情況比較 治療前,兩組FBG、2 h PG、HbA1c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FBG、2 h PG、HbA1c 水平均低于治療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的FBG、2 h PG、HbA1c 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實驗組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糖代謝改善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糖代謝改善情況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 ;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目前,西醫臨床治療糖尿病,多給予降糖藥物口服,較常用的降糖藥物主要有磺脲類藥物、雙胍類藥物、噻唑烷二酮類藥物、苯甲酸衍生物類藥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等[3]。二甲雙胍為雙胍類藥物,其可有效抑制腸道對葡萄糖的吸收,增加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以此來提高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達到降壓效果。格列齊特為磺脲類藥物,主要通過刺激胰島細胞分泌胰島素,來達到降低血糖水平的效果。二甲雙胍、格列齊特聯合用藥,可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但是,西藥的不良反應相對較多,其容易產生賴藥性,從而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同時,為達到有效的血糖控制效果,患者需長期用藥,從而增加了患者的經濟壓力、心理壓力,長此以往還會給患者的肝腎功能造成嚴重損傷,產生各種毒副作用。因此,有必要探討更為安全、有效的糖尿病治療方案,以達到提高糖尿病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的目的。
隨著中醫藥事業的迅速發展,中醫藥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應用。在糖尿病治療中,中醫藥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與應用。諸多研究學者發現了一些治療糖尿病切實有效的中藥方劑,如針對胃熱傷陰型糖尿病可用麥門冬湯加減、腎氣虛損型糖尿病可用八味腎氣丸加減、氣陰兩虛型糖尿病可用黃芪湯、濕熱氣阻型糖尿病可用甘露消毒丹、陰虛失斂型糖尿病可用六味地黃丸合五子衍宗丸、燥熱陰虛型糖尿病可用六味地黃丸合白虎承氣湯、肝郁陰虛型糖尿病可用丹梔逍遙散等[4-6]。且臨床實踐證實,不同證型糖尿病患者應用對癥治療良方可得到理想的治療效果。因此,臨床治療陰虛熱盛型糖尿病,也要給予對癥治療。
中醫學認為,糖尿病屬“消渴”范疇,病機為氣虛而至精微物質無法生化、滯于血液,導致血糖提高,或自尿中泄出,致陰精虧虛;陰虛而生內熱,內熱盛而耗氣傷陰,形成惡性循環[4]。病因復雜多樣,主要包括勞倦、飲食不節、情志失調、外感邪毒等[5]。陰虛熱盛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主要證型,多見于發病早中期。而在發病中早期,患者通常沒有出現嚴重的并發癥,可通過有效的治療達到延緩疾病進程、改善病情、預防并發癥、改善生活質量的效果[7,8]。基于此,臨床上,應給予陰虛熱盛型糖尿病以高度重視,辨證分型之后,及時給予有效的治療,抓住最佳時機,提高治療效果。
黃連阿膠湯為中醫藥方,其主要功效為祛濕除熱、滋陰補血。屬于陰虛熱盛型糖尿病患者的對癥良藥。黃連阿膠湯由黃連、黃芩、炒棗仁、生地、阿膠、白芍、夜交藤、知母、雞子黃等藥物組成。黃連可起到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黃芩可起到清熱燥濕的功效,炒棗仁可起到收斂、固澀的功效,生地可起到清熱、生津、涼血的功效,阿膠可起到滋陰補血的功效,白芍可起到斂陰止汗、平肝止痛的功效,夜交藤可起到養心安神、祛風通絡的功效,知母可起到生津潤燥、清熱瀉火的功效,雞子黃可起到滋陰潤燥、養血息風的功效。諸藥合用,祛濕除熱,滋陰養血,故能收效。同時,在此基礎上,根據患者具體癥狀,對藥物進行合理加減,便可進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符合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本研究結果證實,與傳統西藥治療相比,陰虛熱盛型糖尿病患者采取黃連阿膠湯加減治療,可提高患者的總有效率,還有利于降低FBG、2 h PG、HbA1c 等糖代謝指標水平。
綜上所述,陰虛熱盛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黃連阿膠湯加減治療,可有效提高臨床療效、改善糖代謝,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