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媚 劉業強 任 惠 蘇偉強 邱文武 方位寬 董 龍 蔡昭艷 黃章保
(廣西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農業農村部南寧南亞熱帶果樹科學觀測實驗站 廣西南寧 530007)
黃金果(Pouteria caimitoRadlk),又稱黃晶果、黃星蘋果、加蜜蛋黃果及愛蜜果等,屬山欖科膠木屬,原產于亞馬遜河上游的多年生常綠喬木,主要分布在安底斯山脈之東[1],后傳入澳洲北部達爾文及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中國臺灣最早于1987年由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王德男教授自新加坡引進,1994年再從馬來西亞引入兩個品系。其后屏東科技大學顏昌瑞教授又自菲律賓大學及夏威夷引進試種,并選育出黃金果優系[2-5]。目前世界各地除澳大利亞、馬來西亞、中國臺灣有少量經濟栽培外,其余各地尚未開始進行商業化的經濟栽培。由于黃金果果實新奇美觀,外觀鮮黃似黃金,甜度高,肉質滑Q,加上樹形優美,可調節周年生產,病蟲害極少,易于進行有機栽培,深受種植者和消費者喜愛,已逐步發展成為臺灣重要的經濟果實之一,市場前景十分廣闊。隨著桂臺農業合作的日益緊密,廣西對特色水果新優品種及先進栽培生產技術的需求也越加強烈。廣西南寧市2012年引入臺灣黃金果品種,經過6年的引種試種和栽培適應性觀察,黃金果在廣西南寧地區栽培表現出良好的適應性和抗逆性,扦插苗于種植第2年開始投產。引種試驗的成功說明黃金果較適宜廣西區南寧地區種植,為廣西區引進新品種試驗提供了參考。中國大陸除廣東省農科院、海南省農科院分別于2007、2009年報道了黃金果在海南、粵西的引種表現外[6-7],目前仍未見其他研究性的報道。因此,從臺灣等地引進優良黃金果新品種,篩選出適合廣西桂南地區種植的優良新品種,集成一套適合廣西立地條件的輕簡、安全、高效配套栽培技術,對打造南寧黃金果優稀新興水果品牌,凸顯水果產業品種特色化,有效的推進廣西特色水果快速、高效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業增效,意義重大。
1.1.1 試驗材料
2014年3月廣西仙草生態林業有限公司通過福建臺商引進黃金果優良單株T1號、T2號、T3號、T4號嫁接苗,該單株系列為中國臺灣育種者從菲律賓、美國夏威夷黃金果實生后代選育的優良品種,選擇長勢一致的健康嫁接苗,種植于南寧市良慶區南曉鎮南煥村試驗基地。
試驗在廣西南寧市良慶區南曉鎮南煥村廣西仙草生態林業有限公司內進行,基地位于北緯22°30′,東經108°46′,海拔136 m,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域,無霜期
360 d以上。平均日照時數為1 827 h,日照百分率為39%。年平均氣溫21.6℃,平均年降水量1 300 mm,相對濕度79%,種植地土壤為紅壤土,pH 5.5~6.5。
1.2.1 試驗方法
試驗采用隨機區組設計,株行距為3 m×4 m,試驗設每個品種3個小區,每小區定植10株。定植時每個定植穴施坑施入腐熟有機肥25.0 kg、復合肥 (N∶P2O5∶K2O=15∶15∶15) 1.0 kg、鈣鎂磷肥1.0 kg,并淋透定根水,后期進行統一肥水栽培管理,田間管理與當地大田生產相同。2016年4月在每個試驗區內抽取3株調查株形、冠幅、株高、葉長寬、葉形、花瓣數、花瓣長。2016年9月采果時每品種隨機抽取10個成熟果實,測定單果質量、可溶性固形物、縱橫徑、種子數、種子重、總糖、總酸、維生素C、果膠含量、鈣含量、氨基酸含量等指標。
1.2.2 測定方法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測量采用手持折光儀測定;果實縱橫徑、葉片長寬采用游標卡尺測量;總糖采用GB 50009.8-2016測定;總酸采用GB/T 12456-2008測定;維生素C采用GB 5009.86-2016第三法測定;果膠含量采用NY/T 2016-2011方測定;鈣含量采用GB 5009.268-2016測定;氨基酸總量采用GB 5009.124-2016測定。
2.1.1 植物學特征
式中:y i,n為樣品氣中碳數n(6≤n≤16)的i組分摩爾分數,%;y C5為由GB/T 13610-2014測定的樣品氣中正戊烷的摩爾分數,%;A i,n為樣品氣中i組分的峰面積,p A·s;A C5為樣品氣中正戊烷的峰面積,p A·s。
黃金果的植株形態似蛋黃果,其植株高大,樹干、枝、葉、幼果受傷時會有白色膠狀乳汁的分泌物。植株自然圓頭形,3年生株高2.9~3.3 m,冠幅2.5~2.8 m,株高枝細長而呈下垂狀,新葉色較為淡綠,成熟葉呈深綠色,全緣,葉緣呈波浪形,葉面光亮。葉互生,長5.5~6.2 cm,寬1.7~1.9 cm,呈長橢圓形,葉尖漸尖或鈍尖。花小,花梗短,單生2~5花一組簇生在分枝或主干上,花瓣4裂,花萼4枚,雄蕊4枚,雌蕊1枚,花黃綠色,長0.6~0.8 cm,花柱短,可自花授粉(詳見表1)。果實的果形因品系不同而橢圓、扁圓或呈長卵圓形,并可隨季節而變化,幼果時皮色深綠,稍具絨毛,未成熟果皮綠色,靠近皮部帶有澀味,成熟果皮轉為光滑、鮮艷明亮的金黃色或橙黃色。幼果呈長卵圓、橢圓或扁圓形,深綠色微具絨毛,成熟果皮轉為光滑、鮮艷明亮的金黃色或橙黃色,果頂平滑或微突。見圖1。

表1 3年生不同品種黃金果植物學性狀

圖1 黃金果結果、開花狀
2.1.2 主要經濟性狀
黃金果成熟果果皮金黃色,果肉呈乳白色半透明膠質狀,成熟果味甜而微具芳香,并帶有微粘的乳汁,肉質柔軟,果肉不易褐化。主要經濟性狀觀測結果如表2所示。臺引T1號黃金果果實呈扁圓形,橫縱徑8.32、8.08 cm;T2號黃金果果實呈橢圓形,橫縱徑7.79、8.39 cm;T3號黃金果果實呈扁圓形,橫縱徑8.28、7.78 cm。T4黃金果果實呈卵圓形,橫縱徑8.21、8.98 cm。引進的4個黃金果單株以臺引T3號在果實的平均單果質量、總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維生素C含量、鈣、氨基酸總量均高于其他3個單株,分別為381.69、12.4 g/hg、維生素C含量10.6 mg/hg、鈣含量53.9 mg/kg、氨基酸總量625 mg/hg,口感最佳;其次品質較佳的為臺引T4、臺引T2,臺引T1口感較清爽、香氣稍淡。4個單株種子數均為2枚,深褐色或淺褐色。引進的4個黃金果單株的果實見圖2。

表2 4個黃金果單株(3年生樹)果實主要經濟性狀比較

圖2 引進的4個黃金果單株的果實
2.1.3 物候期
黃晶果在廣西南寧地區一年均可種植,以春植(3~4月)或秋植(9~10月)為宜。周年開花,每次周期為3~5個月,單株產期6個月以上,受開花周期的影響同株樹能夠同時開花和著果,黃金果除老枝外,全株各部位均可著生花芽,從現花芽至開花約20余天。受開花周期的影響,正常管理下,廣西南寧地區果實主要產期為4~5月和7~10月。黃晶果從開花到果實成熟所需時間與品種和生產季節有關,夏秋季果實需60~80 d,冬春季果實需80~100 d。果實多著生在枝梢的中外側。
2.1.4 適應性與抗性
田間觀察發現,黃金果在廣西南寧良慶區、邕寧區、西鄉塘區、青秀區等地區表現出較強的適應性,能耐一定高溫,最適溫度20~35℃。不耐寒,10℃低溫持續1周會造成葉片黃化而脫落[8],5℃以下會出現嚴重冷害,0℃會導致幼齡死樹。不耐積水,較耐干旱。枝條脆,根系較淺,不抗風,宜選擇背風區種植。病蟲害少,抗病蟲害能力較強。
2.2.1 園地的選擇與規劃
黃金果屬熱帶果樹,喜溫暖耐潮濕,宜選擇生態環境良好、海拔500 m以下,開闊向陽、避風、冷空氣不易沉積,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土層深厚,pH 5.5~7.5、結構良好、保水保肥力強的地段建園。同時根據園地種植條件進行設計規劃,留出作業道、排灌水溝,坡地果園要求環山等高,內向傾斜2~3°,配合水土保持措施。
2.2.2 種植
種植前2~3個月開墾,開墾深度30~40 cm。充分犁耙,使土壤疏松細碎,挖長寬各60 cm,深60~80 m的定植坑,株行距4 m×4 m,每667m2栽種44株。土壤風化2~3個月后回坑。每個定植坑施入腐熟廄肥20~25 kg、復合肥(N∶P2O5∶K2O=15∶15∶15)0.5~1.0 kg、鈣鎂磷肥0.5~1.0 kg,并將肥料與表土拌勻后回填,整成高于原表土20~30 cm、直徑大于1 m的樹盤。定植時應割開育苗袋,將整棵苗木連帶全部杯土,完整地從育苗袋中取出放入定植坑中,然后扶正填土壓實,并澆定根水。
2.2.3 肥水管理
幼齡樹宜勤施薄肥,施肥以氮肥為主,適當輔以磷、鉀肥。定植后待第1次新稍老熟后,每株每次施兌水200~300倍腐熟人畜糞尿或尿素或復合肥50~100 g,每月施肥1次以促進新梢生長和培養樹冠。花前施肥1次,以鉀肥、復合肥為主,配合施用麩肥或餅肥;果實發育期以高鉀型復合肥為主,以提高果實品質。秋冬采果后施肥,以有機肥為主,并配施復合肥。在新稍轉綠期、幼果期、果實膨大期,每時期可追施1~2次0.2%磷酸二氫鉀、0.1%硫酸鎂等葉片肥等。“黃金果”雖耐旱,但忌干燥及浸水。干燥不利于開花著果及后期的產量,浸水則影響植株生育,連續浸水數日后,植株會逐漸死亡。枝條生長過程中避免太干燥及連續浸水;果實生長期避免干燥,經常保持濕潤有利于果實膨大,提升品質。
2.2.4 整形修剪
黃金果適宜樹形為開心形,在幼苗期促生3~5個分枝為宜。幼樹不需要太多修剪,但可通過輕剪或拉枝控制樹形進行矮化,可剪除細弱枝條、徒長枝條、交叉枝葉,使得樹體通風透光,改善枝葉交叉重疊,減少病蟲害的發生。2年生樹主要以培養和擴大樹冠為主,一般不修剪,可根據培養樹冠的目標進行打頂、拉枝等。結果樹結果后枝梢下垂,稍加修剪即可控制植株的高度,采收后盡量保持樹冠中下部枝條,按上重下輕、內重外輕、弱樹輕剪、旺樹重剪的原則修剪,控制樹體高度2.5 m以內。
2.2.5 花果管理
周年可開花著果,可通過修剪、疏果等方式調節產期。生產上由于花量大,不同批,通常在坐穩果后進行疏果,先疏去畸形果、病蟲害果、著果太密的果后,保留果形端正、著生在健壯結果枝條上的果,每條結果母枝留果5~6個果。花期噴施0.2%硝酸鉀+0.2%硼砂1~2次,疏果后立即進行果實套袋,宜選用白色硫酸紙袋,可達到減少果面刮傷、防止果蠅、改善果皮色澤和提高果實品質等效果。
2.2.6 防寒
霜凍來臨前,用稻草或其他雜草覆蓋樹盤,保護根系。冷風雨寒害兼霜凍時,用塑料薄膜覆蓋植株,注意防止植株受凍,葉片黃化脫落,枝干干枯。
2.2.7 病蟲害防控
黃金果蟲害危害較少,主要以粉虱、蚧殼蟲、蚜蟲、蛾類、蛾類危害,目前生產上通過春季清園、把握關鍵防控時間、健壯植株、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對于發病植株可通過噴施阿維菌素、樂斯本、吡蟲啉等低毒高效農藥防治,果實蠅可通過套袋、誘蟲燈、掛黃板等方式進行物理防治。
2.2.8 采收
果實需根據成熟時期分批采收,春秋果2/3以上轉黃才可采收,冬季果需果實全黃才能采收。果實采收后,宜立即使用塑料網套包裝,包裝過程防止擦傷、撞傷、重壓,常溫下可以存放5~7 d。
通過對引種的4個黃金果單株在廣西南寧的栽培適應性進行試驗研究,黃金果可較好的適應廣西南寧地區的氣候,表現出豐產、穩產、優質等特點,果實果肉Q彈爽滑,果味清甜而微具奶香味,果實經濟性狀優良,效益高,具有良好的商業推廣應用價值。但是黃金果在南寧地區陸地栽培較難實現周年生產,10月開花的植株在果實發育期會受冬季低溫天氣的影響,生長緩慢,果實平均單果重小,商品性降低,因此,在實際生產中建議采收完9~10月這批果實后,對植株進行整形修剪,培養翌年結果枝條,保證植株的營養和果實的商品價值。同時,黃金果不耐寒,10℃低溫持續1周會造成葉片黃化而脫落,露天栽培冬季安全越冬需進行薄膜設施覆蓋。黃金果為新興優稀水果,果實氨基酸含量高,營養豐富,且樹形優美,目前在廣西尚無商業化栽培,可在桂中南地區,通過科研、科普、生產、游覽為一體,發展特色的熱帶觀光果園、休閑農旅[9-10],推進黃金果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