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理工大學 湖南 長沙 410004)
改革開放以來,湖南省企業在促進我國經濟增長、增加就業和推動科技創新等方面做出了較大貢獻。經過十多年國際化努力,湖南省企業已成為中部地區經濟對外開放重要支撐點。據商務部統計,截至2016年,湖南省共設立境外企業1156家,位居全國第九,并以101.7億美元的存量位列地方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第十名,對外直接投資的總體實力位居中部六省第一位。不可否認的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為湖南省外向型經濟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但我們更應該看到其帶來的挑戰。湖南省企業和政府該如何迎接這一挑戰,將挑戰轉化為前進的動力,實現對外投資和對外貿易格局的調整,為經濟發展創造出新的增長點,順利搭乘“一帶一路”這趟對外發展的便車,實現湖南省外向型經濟的深層次發展,成為了我們研究的重點和意義所在。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后,國內外學者紛紛對“一帶一路”政策進行了研究。曲智,楊碧琴(2017)和李曉敏,李春梅(2017)以及張羽、任榮明(2017)分析了東道國制度質量對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影響。崔巖,于津平(2017)和姜慧(2017)研究東道國基礎設施條件的改善對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影響。邵明璇(2017)中國傾向于向經濟發展水平高、腐敗控制程度低、資源損耗低、基礎設施完善的國家進行投資。陳衛峰(2017)和周五七(2015)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直接投資應優先發展對周邊國家的直接投資,擴大對中東歐地區的直接投資。楊麗君(2017)基于引力模型,認為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東南亞是對外直接投資的重點區域,中東歐距離遠、文化差異大,不是重點區域。汪萍(2017)和楊夢瑤,肖瑤(2016)以及孫占瑋(2016),“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政局不穩定、企業跨國經營能力不足是新時期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面臨的主要挑戰。余璐瑤(2017)研究中國企業對發達國家投資的現實障礙,認為在對外直接投資過程中經營管理工作缺乏良好的內在機制。
(一)東道國投資風險加大,企業防范風險能力弱?!耙粠б宦贰毖鼐€部分國家,如伊拉克、敘利亞和烏克蘭等國家和地區,政局動蕩,恐怖襲擊事件和武裝沖突頻繁,地緣政治風險高,東道國投資環境的可控性降低。同時,特朗普的逆全球化觀點在世界范圍內掀起風浪,投資自由化阻力加大,各國政策不確定性大,對外直接投資風險和收益的不確定性增加。湖南省企業構成以中小型企業為主,企業的風險監測、評估機制不夠完善,信息的收集和處理能力較弱,信息發布平臺權威性有待加強。并且,企業的海外投資環境評估體系不夠完善,撤出機制未成體系,風險承受能力又較弱,外部環境對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影響加大。
(二)企業復合型人才缺乏。各高校更傾向于理論教學,教學內容不夠全面,學生的實踐經驗少,知識水平有限,應對問題的能力差;湖南省各高校、各企業培養的國際化人才大都傾向于北上廣深等一線發達城市,因為這些地方對外開放較早,對外開放已成體系,發展前景更大,這主要是從觀念的角度來分析。人才外流的主要原因是地區經濟不發達,像永州、懷化、張家界這些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低,地理位置偏僻,又缺少具有吸引力的工資和政策支持,當地培養的人才大都不會選擇留在當地,更不用談吸引其他人才走進去。復合型人才的缺乏,使得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低,核心競爭能力弱,無法獲得所有權優勢,也就無法進行對外直接投資。其他省份,如廣州、上海和深圳,人才吸納能力強,國際化經驗豐富,我省和其他省份的差距會逐漸拉大。
(三)湘企本土化過程任重而道遠。當初三一重工想進入德國市場,對比兩國的產品之后發現德國有82個標準是三一不知道或沒遵循的,為了進入德國市場,三一花了約兩年半的時間做研發,開發產品來滿足德國的標準。中聯重科并購CIFA,CIFA歷經5年才真正融入中聯。產品本土化過程難度大和人才缺乏有關。缺少人才,企業的技術研發能力不夠,造成技術不達標,產品不能滿足當地需求,也就無法實現產品的本土化;在用人方面,一些企業不敢聘用當地的人才,特別是管理層中東道國當地人占比非常小,這在增加母公司投資成本的同時,也會使得子公司得不到當地認可,失去存在感。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山河智能這樣已“走出去”、并走得很好的企業,大都是以機械制造為主的企業。而具有湖南特色的產業,如安化黑茶、煙花、湘繡和瓷器等,“走出去”的很少。當前我省應聚焦于這些企業,加快特色行業的對外直接投資,增強湖湘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一)完善工資薪金制度,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企業要制定靈活的工資、獎金制度,吸引并留住一流人才,優化團隊結構;制定與企業文化相匹配的激勵制度,提高員工自主創新的積極性;定期派送員工去國外進行學習,加強員工之間的技術交流合作,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企業只有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才能增強自身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才能成功的走向世界。
(二)提高企業融入、根植東道國的能力。境外投資企業要嚴格遵循高標準社會責任準則,將企業的經營活動和社會責任有機結合起來。境外投資企業應注重維護東道國的根本利益和關切,切實促進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放平自己的姿態,以一個合作者的態度進入東道國,敢用、善用當地的員工,主動去適應當地文化,維護我國企業的良好形象,為其他企業“走出去”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合理選擇對外直接投資模式和投資區位。企業應該根據自身和國外企業的技術水平對比來選擇合適的對外直接投資模式。當國內企業與國外企業的技術差距較小時,企業可選擇綠地投資;當國內企業與國外企業的技術差距較大時,企業最好選擇逆向并購。對于中小型企業而言,企業的技術水平、市場規模和融資能力都很有限,投資模式應逐漸向跨國并購轉變。同時,企業要在綜合考慮投資區域的創造效應和潛力發展空間的前提下做出投資決策。
(四)簡化手續,提高政府服務能力。消除目前手續和審批等方面的管理障礙,逐步實現對外直接投資以備案制管理為主。同時,為中小企業提供人員培訓和管理經驗培訓服務。鑒于湖南省大部分企業普遍缺乏合格的國際化人才和國際化經驗,政府部門可以設立專門的基金予以支持或建立專門的機構提供人才培訓、專家推薦和投資咨詢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