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學 四川 成都 610500)
國內外最早預測預警相關研究主要應用于經濟領域,近年來,我國相關研究從以宏觀經濟監測預警系統研究為主,逐漸擴展到農業和糧食、環境保護以及水資源預測預警等方面,且各領域研究既存在共性,又各具行業特點。能源預測預警系統作為實現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樣對能源應用與能源安全的維護和保障提出迫切要求。已有關于加強能源預測預警工作的意見早已明確提出,必須抓緊進行對統計制度、能源預測預警信息系統的建立與完善、提高能源預測預警能力和水平等工作,提出及時實施如何加強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預測預警及信息發布制度等。
天然氣作為綠色能源,現已成為人們替代其他能源的主要選擇。天然氣廣泛應用于城市燃氣、工業原料、燃料和發電等方面,需求量逐年遞增,但年產量相較于需求量增速較緩,供需現狀存在差異。因此,為維持我國天然氣供需平衡,在增加天然氣進口量的同時,需進行更深入、明確的能夠及時監測并反映天然氣供需真實狀態的具體方法。
(一)預測與預警。預測與預警相輔相成,既存在聯系,也存在區別。預測是依照一定的方法和規律,通過測算變化趨勢,以預先了解事情的發展過程與結果;預警是在危險發生之前,根據規律或可能性前兆,向相關部門發出緊急信號并報告情況,以避免危害在不知情或準備不足的情況下發生,以最大程度減輕危害所造成的損失。預測與預警都以對未來狀況進行分析判斷為研究基礎,根據發展情況進行趨勢判斷,并對不同狀況發出判斷與警報,因而兩者研究方法與目的存在相似性。不同在于兩者因研究對象、強調重點、表現形式、預報結果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別性。
(二)預測預警指標。預測預警指標是預測預警系統的基礎,指標的選取將影響到數據采集、預測預警方法選擇和結果的準確性。天然氣預測預警指標應根據其自身特點選取,以天然氣在能源系統運轉中的現狀、發展變化的不斷完善更新為依據,遵循尋找警源、發現警情指標的選取原則,確保數據收集與采集的可能性、及時性和可靠性,盡力滿足數據收集的時間、空間有效性以及統計上的全面性和充分性。
天然氣供需受能源結構變化、經濟狀況、政策因素、區域市場消費差異、替代能源競爭性、能源用戶等因素影響。根據天然氣市場供需現狀以及現有文獻關于天然氣及其他能源預測預警方面的研究,以天然氣供需影響因素為基礎,結合預測、預警相輔相成的關系,綜合分析天然氣供需預測預警指標。具體概括如下。
(一)供需因素指標。天然作為清潔能源優點突出,日益受到市場的青睞。天然氣供需狀況是影響天然氣安全的基本面,其他因素結合供需狀態的變化而發揮作用,在考慮國內基本供需情況下,因天然氣國內產量相較于用戶需求量增速較緩,天然氣進口早已成為我國維持天然氣供需平衡的重要途徑。所以,在天然氣供需安全預測預警研究中,對天然氣進口安全相關分析與監測也應考慮其中。
1.國內天然氣供需安全基本指標。天然氣供需安全影響因素具有復雜性與多樣性,需構架較為完整的天然氣供需預測預警指標體系。可作為國內供需安全的基本指標包括兩方面:一是以國內天然氣年產量、儲備量來相對直觀的反映天然氣采儲能力及可持續供應能力,對供應安全狀態進行嚴密監控,可選指標有天然氣年產量、產量增長率、儲采比、儲量替代率。另一方面,在基本可供應量達到一定安全狀態條件下,細化分析天然氣供需比、天然氣消費占能源消費比重、消費強度、需求彈性、消費彈性等指標,估算不同指標臨界點,用以劃分天然氣供需安全狀態的一般范圍。
2.天然氣進口供應安全指標。天然氣進口供應安全反映我國天然氣進口及其多元化狀態以及可采取相關措施,為國內天然氣供給提供保障,因此,天然氣進口供應安全是天然氣供需安全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根據進口供應安全影響因素,天然氣供需預測預警指標可選擇進口供應安全方面指標有對外依存度、進口集中度、進口份額、品質等級、進口價格。
(二)運輸因素指標。天然氣供需安全程度與運輸距離、運輸方式和對運輸通道的保障能力密切相關,運輸因素應考慮進口運輸與國內天然氣運輸安全兩方面,國內與進口天然氣運輸量及運輸風險與管道風險有密切關系。因此,可選擇天然氣供需預測預警運輸方面指標有單次運輸量、運輸航線、運輸距離、運輸方式、運輸集中度。
(三)經濟因素指標。經濟增長速度、經濟結構及技術水平、能源價格、能源企業效益等對天然氣供需安全存在間接影響。天然氣供需預測預警經濟方面指標有天然氣價格與進口價格、替代能源價格及風險系數、國際或國內收支變動指數、短期及長期天然氣井口能力指數、采選業投資增長偏離度、采選業成本費用利潤率。
(四)區域因素指標。國家為提高天然氣在一次能源結構中的比重,推行區域差別化能源政策。天然氣用戶消費強度受區域化因素如居民收入水平、人口因素、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結構、替代能源價格、季節性用氣等的影響,消費水平差異顯著。不同區域天然氣發展程度不一,供需預測預警指標體系構建應考慮不同區域真實情況對綜合指標的影響。天然氣供需預測預警區域方面指標有天然氣區域供求比、區域消費強度、區域人均天然氣消費增長量、區域天然氣消費量結構占比。
(五)環境因素指標。各類可利用能源生產和消費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影響,近年來,人們環保意識越來越強烈,能源消耗產生二氧化碳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引起人們的重視。天然氣等清潔能源在受到人們普遍利用的同時,相應供需安全等監管措施也應加強。天然氣供需預測預警指標環境方面指標有單位體積天然氣污染物排放量、能源碳強度、節能率、能源利用效率。
(六)資源因素指標。在現有開采技術下,監測并能夠準確滿足現有天然氣生產水平的天然氣剩余可采儲量,為可采天然氣資源保障度提供監控依據。天然氣供需預測預警資源方面指標有天然氣儲采比、儲量替代率、國內探明天然氣總儲量。
(七)其他因素指標。主要是指由災變因素、政策因素等易引起天然氣安全威脅的相關指標,涵蓋政治局勢變化、軍事行動、氣候變化、安全生產事故等,此類因素會影響一定區域內天然氣或其他能源的運輸、控制的范圍或權利,在構建天然氣供需預測預警指標體系中需加以考慮。
天然氣應用的重要性突出對其供需安全監測的必然性。根據以上對天然氣供需影響因素分析,較全面歸納天然氣供需預測預警指標,為天然氣預測預警系統研究與模型構建提供依據。下一步需分別考慮天然氣供應與需求特點,從預測預警理論與方法出發,結合預測預警研究步驟體系,深入分析天然氣供需預測預警方法模型,為天然氣在國內外應用安全提供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