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
草原上升起的太陽,照耀著每一株茁壯成長的青草,草原的兒女在廣袤的天地間,快馬馳騁,追隨著光的腳步。如果說人生是設定好的劇本,那么今天這位主人公,把自己的劇本演繹到了極致,她用草原兒女廣闊的胸懷和遠大的志向,在自己的劇本上,不斷演繹出華麗的篇章,她就是出生于蒙古草原的娜日斯。
一腔熱血,投身邊疆建設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內蒙古廣袤和豐盛的草原千百年來被人們所傳頌。但是,由于交通和經濟條件所限,很少有人真正走進那片草海。在聞名遐邇的錫林郭勒大草原上,在美麗如畫的烏拉蓋知青小鎮,坐落著一處草原青年點。這個青年點在九曲彎景區知青小鎮東段,前后兩棟共有6間斑駁陳舊的房子,有一個較為寬敞而顯滄桑的院套,這是上世紀60年代末生產建設兵團戰士居住的地方。
1966年,在加強北部邊疆建設,守衛北部邊防建設的3000人中,就有來自內蒙的女兒——娜日斯。娜日斯懷揣著屯墾戍邊的崇高理想,響應國家號召,積極投身到兵團建設中。工作期間,她燃燒自己的青春與意志,與其他兵團建設的戰士們共同創造了西部大開發的奇跡。
兵團生活十分艱苦,艱苦環境培養了娜日斯吃苦耐勞的精神。這份精神成為娜日斯堅持兵團建設的支柱,使她成功地度過了那段艱苦的歲月。
兵團工作期間,娜日斯主要從事基建任務:采石、燒石灰、蓋房子……面對這些高強度的基建工作,娜日斯絲毫沒有怨言,憑借自身頑強不屈、堅持到底的毅力,出色地完成了基建任務。她與其他的各團戰士一樣,自己動手進行脫土坯、燒磚、架電線、修路等艱苦勞動。基建時,她擔任戰士、班長,與其他兵團戰士一起投身到基建中去,鼓勵戰友堅持到底。她與其他兵團同志們一起改造沙漠,治理鹽堿,開荒造田,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終于,在她們的不懈努力下,攆走了漫漫黃沙,開拓建設了河套商品糧基地,為內蒙古農牧業基礎條件的改善,內蒙古東西部人口的集聚和城市牧區的繁榮,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當時,兵團戰士一頓吃兩個黑饅頭,額外靠家里寄來的和津貼費換來的吃食。每天勞動強度大,又正值生長期,所以,兵團戰士滿地扒胡蘿卜,嚼麥粒。農活干完,全連集體鉆被窩冬眠,不說話,也不動,生怕丟了熱量。衣服是兵團發的平紋布“兵團綠”,穿不了幾個月就補丁摞補丁。工作條件艱苦,幾乎每一位兵團戰士都經歷過傷病。娜日斯用青春和熱血演奏了無悔的青春樂章。值得驕傲的是,娜日斯在奮爭與拼搏中學會了生活,認識了人生,練就了吃苦耐勞的品質,錘煉了兵團精神。
勵精圖治,全心投入科研
在建設兵團工作三年后,因為在建設期間表現良好,娜日斯被推薦進入大學學習。當年,我國的高考制度還未恢復,娜日斯以工農兵學員的身份進入了吉林工業大學汽車系,學習運用與修理專業。在當時,中國剛剛開始第三個五年計劃。全國上下,除了西藏以外,紛紛以“大會戰”的形式組織汽車生產。在1970年和1971年,國內又掀起一股造車潮,全國汽車整車生產點多達100多個。內蒙古也緊跟時代潮流,大力發展汽車制造業。在當時,汽車行業得到社會的高度重視,生產北京吉普車的有近10家,生產解放牌、躍進牌貨車的各有20多家。娜日斯認為自己趕上了時代的潮流,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她胸懷造福社會的夢想,在校期間認真學習汽修專業知識,樹立遠大的志向與抱負。
畢業后,娜日斯加入了呼和浩特市運輸公司,在技術科擔任技術員的工作。在職期間她負責新技術的學習、應用以及推廣等工作。她在工作崗位上,依靠大學期間學習的理論知識,采取現代化的管理方法,確保運輸車輛在使用過程中的良性循環,并不斷地探究新技術,例如:“汽車發動機曲軸的低溫鍍鐵技術、寒冷地區電瓶的防凍液應用技術”等。曲軸是發動機上非常重要的零部件,它可以把活塞的直線運動轉化為旋轉運動,并將活塞、連桿傳來的氣體壓力轉變為轉矩向外輸出,同時驅動汽車的傳動系統以及發動機的配氣機構和其他輔助裝置。因此,曲軸需要使用非常優質的材料制作,并經過嚴格的表面處理工藝。娜日斯在當時設備并不先進的情況下,不斷研究和探索,掌握了低溫鍍鐵技術。這樣處理后的曲軸,具有足夠的抗彎曲、抗扭轉的疲勞強度和剛度,同時軸頸有足夠大的承壓表面和耐磨性。由于我國的汽車行業處于剛剛起步階段,有很多的問題需要探索和改進。當時,汽車在冬季經常出現無法正常使用的難題困擾著整個行業,娜日斯經過反復的試驗與研究,發現電瓶防凍液可以降低水的冰點,因此提出了合理使用防凍液能夠解決低溫天氣時,汽車的冷卻系統凍結的問題,這一發現填補了該領域的空白。
1979年,娜日斯加入了呼和浩特市科學技術協會,并在協會中從事科技管理工作。從此,她便扎根在科學技術協會,潛心科研工作,在常人覺得枯燥乏味的崗位上一干就是整整28年。在職期間,主要負責科技管理工作,組織并管理呼和浩特市各學會以及呼和浩特市各協會、研究會之間的學術交流;組織召開年會、推廣和應用科普知識等等。
在學習和工作中,娜日斯憑借吃苦耐勞的不畏難精神,取得優異的學習成績,實現了自己的價值,為呼和浩特市科學技術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2007年,娜日斯離開了奮斗了多年的工作崗位。然而她并沒有放下對于自己專業的熱愛,也沒有開始享受安逸的退休生活。相反,她繼續投入到對汽車技術的研發,將“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的敬業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
退休后,她憑借著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以及對問題獨到見解和理性分析, 其研究成果“節能型齒輪傳動機構”成功申報美國專利。齒輪機構是現代機械中應用最廣泛的傳動機構,主要用于傳遞空間中兩軸或者多軸之間的運動以及動力。它不僅傳動效率高,結構緊湊,而且工作可靠、壽命長、傳動比準確。可是,娜日斯發現齒輪機構依然存在著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例如:制造及安裝精準度要求高、價格昂貴、不利于兩軸間距離較大的場合。因此,合理的開發和使用高效節能型齒輪傳動機構,可以有效地緩解這些難題。她對目前的標準齒輪傳動實施一種打破常規的改進,充分利用旋轉慣性,由目前的1對1齒輪傳動,改為1對2的傳動,以此來達到節能的目的。“節能型齒輪傳動機構”是一種節能型齒輪傳動機構,涉及動力機械中的齒輪傳動,包括一個主動輪和多個從動輪,總裝時要求各從動輪相對于主動輪對稱分布,其特征是:每個從動輪的齒距,在與主動輪嚙合時可容納的主動輪齒數與所傳動的從動輪的個數相同,運行時主動輪與每個從動輪的嚙合是交替逐個進行,其傳動的方式是瞬時一對一的傳動,宏觀體現是輸出總能量大于輸入原能量。這種超越原能量的出現并不是能量的再生,而是巧妙地利用了慣性作用,通過逐個地交替嚙合傳動后使得每個從動輪所接受到的能量就不是通常表現的均分的能量,而是與主動輪能量相當的均等的能量,由此大能量的多軸輸出,客觀效應就是一種突出的節能。
此項專利申報成功,娜日斯便得到了國際上同行業的高度關注。2015年10月,獲得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伊朗發明協會頒發的“最佳發明獎”。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IENA)是全世界最大的發明展之一,每年舉辦一次。該發明展不僅為全球首創,也是全世界歷史最悠久之創意商展,因其評審公正,規模宏大,參展者踴躍,在國際間享有最高權威的聲譽,因此深得各國政府的肯定。退休后的娜日斯之所以能夠突破重重關卡,斬獲這項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獎項,離不開她對于科學的熱愛以及對于科技的執著追求和孜孜不倦的探索。
2016年6月,娜日斯獲得美國匹茲堡國際發明展大會頒發的“優秀發明獎”。美國匹茲堡國際發明展(INPEX)是美國InventHelp 公司于1984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洲匹茲堡市創辦,是國際四大發明展之一。截止目前,美國匹茲堡國際發明展已經成功舉辦32屆,其歷史悠久,享譽全球的國際民間發明賽事,同時也是全球發明者相聚一堂,交流溝通的絕佳機會。作為美國最大的發明展暨世界四大發明展之一,美國匹茲堡國際發明展所頒發的獎項在全球范圍內有著極高的權威性和影響力,被世界一流大學及公司所認可。娜日斯以自己的實力再次斬獲國際榮譽。她將自己的發明成果帶到國際舞臺,將屬于自己的發明成果引入國際市場,同時又在世界舞臺上展示著中國“中國的,就是世界的”這種大國情懷,以及她“活到老,學到老”的鉆研精神。
2017年12月,娜日斯參加了由中國發明協會舉辦的“全國第二十二屆發明展覽會暨第二屆世界發明創新論壇”并獲得了發明創業金獎。全國發明展覽會是中國發明協會開展的重要活動之一,自1985年以來已經舉辦20屆,得到科技部、國家知識產權局等部委的大力支持。展會設有“發明創新獎·項目獎”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等有關單位專項獎。大會專家評審委員會經嚴格評審,將評出獲金、銀、銅的參展項目,并在獲金獎的基礎上評選出獲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專項獎的優秀項目。娜日斯再一次用自己的學問與研究,取得佳績。2020年3月,娜日斯獲得高級工程師職稱,人生路漫漫,但娜日斯一直在前進,從來沒有停止過前行的腳步。
如今,娜日斯正在申請加入中國發明協會,即將成為中國發明協會的一員,繼續在科學領域發揮自己的余熱。
誰說女子不如男。從建設兵團、守護邊疆,到學習科學知識、在工作崗位上不斷探索和研究,再到如今發明專利,斬獲國際獎項。作為中國內蒙的孩子,娜日斯奉獻青春,守護了一方安寧,堅守工作崗位,取得新的技術突破,直到退休,也依然致力于科學領域的研究,實現自己的價值。她擁有中華民族頑強不息,鍥而不舍的拼搏精神,擁有“干一行,愛一行”的敬業精神,擁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遠大抱負,她將繼續堅守在自己所熱愛的領域,不斷探索和鉆研,為社會的發展,創造更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