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娥 尹素芬 田中文


摘 要:通過8種殺菌劑田間防治效果試驗,篩選出了適宜陜南油菜產區防治菌核病的藥劑30%啶酰菌胺和50%速克靈,防效分別達85.43%和80.40%。用藥時間為始花期與盛花期2次用藥效果最好,較盛花期1次用藥防效高4%~7%,保產率高3%~4%。
關鍵詞:陜南;油菜菌核病;藥劑
中圖分類號 S435.654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0)04-0098-02
陜南漢中、安康2市地處長江流域上游,屬北亞熱帶氣候,適宜油菜生長,是陜西省油菜的主產區和優生區,常年種植面積占全省70%以上。
菌核病是一種嚴重危害植物的真菌病,其病原菌—核盤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的寄主范圍非常廣泛,可以寄生400多種植物[1]。核盤菌是一種兼性腐生型病原真菌,侵染導致寄主產生淺褐色到灰褐色的病斑,致使組織降解,形成糊狀軟腐。油菜菌核病是其所致主要病害之一,居3大油菜病害(菌核病、霜霉病、病毒病)之首,嚴重影響了油菜產量和品質。該病在我國各地均有分布,尤以長江流域和西南地區危害嚴重。據報道,一般年份發病率達10%~30%,嚴重時達80%以上[2]。通常造成減產15%~30%,重發年份達50%以上[3-4]。陜南地區屬北亞熱帶氣候,氣候濕潤,年降雨800~1000mm,造成了該病害的發生和加重,據調查,陜南地區油菜田塊菌核平均出現率為43.40%[5],嚴重影響油菜產量與品質,因此做好油菜菌核病防治對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生產上對于油菜菌核病的防治主要是依賴于化學農藥,在油菜初花期和盛花期應用殺菌劑是菌核病防治的主要方法[6]。筆者借鑒前期學者研究的結果,根據陜南油菜生育期特性,于2015—2018年的3月中旬到4月下旬油菜開花期開展了化學藥劑防治菌核病試驗,以期篩選出適宜的防病藥劑和最佳的施藥方式,為指導陜南油菜優質高產提供服務。
1 材料與方法
1.1 不同殺菌劑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效果試驗 采用化學藥劑進行防治是控制油菜菌核病非常重要的措施,為了探索有效的防治藥劑和最佳用藥時期,2015—2016年在安康市漢濱區開展了防治藥劑和用藥適期篩選試驗。
選擇相鄰的3個田塊,每塊面積120m×l4m。3塊田立地條件相同,前茬為水稻,品種秦優10號。選用噻呋酰胺、喹啉銅、嘧菌酯、啶酰菌胺和速克靈等8種較為新型殺菌劑。設置3月25日油菜初花期(25%植株開始開花)、4月8日盛花期(75%以上花序開花)和4月22日終花期(75%以上花序完全謝花)3個用藥時期,每個田塊分別作為1個防治期。每個時期選用8種藥劑及1個空白對照,計9個處理,3次重復。不同防治時期各種藥劑使用濃度和藥液使用量相同,以噴清水作為對照。每個處理取4個樣點,每個樣點調查50株,分級調查并記載各點發病株數和病情指數,計算防病效果。
1.2 藥劑最佳防治次數試驗 試驗于2017—2018年在漢中市漢臺區進行。選擇連片種植、立地條件相同的油菜田,品種為灃油737,藥劑選用市場上容易買到、價格便宜、防效好、使用更方便的50%速克靈WP。設盛花期1次用藥、初花期+盛花期2次用藥、不用藥為對照,3個處理,每個處理面積0.2hm2,用50%速克靈WP750g/hm2,兌水675kg/hm2機動噴霧。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殺菌劑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效果 從表1可看出,藥劑以30%啶酰菌胺、50%速克靈防效最高,分別達85.43%和80.40%,優于甲基托布津、多菌靈等藥劑;防治適期以油菜盛花期用藥效果最佳,最高防效超過80%,其次是初花期用藥防效在70%以上,終花期最差,防效在48%以下。
2.2 藥劑最佳防治次數 從表2看出,與對照相比,油菜盛花期1次用藥,2017年防效為80.15%、保產率為15.9%;2018年防效為78.24%、保產率為15.4%;始花期與盛花期2次用藥效果最好,2017年防效為84.73%、保產率18.6%;2018年防效85.25%、保產率19.5%;2次用藥防效比1次用藥高4%~7%,保產率高3%~4%。
3 結論與討論
化學防治油菜菌核病,藥劑首選啶酰菌胺或速克靈,用30%啶酰菌胺SC540mL/hm2或50%速克靈WP750g/hm2;油菜盛花期1次用藥效果較好,防效達78%以上。
僅盛花期用藥1次,防效為78.24%~80.15%、保產15.4%~15.9%;初花期和盛花期用藥2次,防效為84.73%~85.25%、保產18.6%~19.5%;僅用藥1次,防效和保產效果比用藥2次稍差,但人工投入和防病總用藥量也會相應減少,投入較小。因此,藥劑防治時應根據病害田間實際發生情況,靈活掌握用藥次數。菌核病中度或偏輕發生時,盛花期1次用藥即可,嚴重發生時,為確保防治效果,在初花期和盛花期各用藥1次。
參考文獻
[1]Boland G J,Hall R. Index of plant hosts of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J].Canadian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1994,16(2):9-108.
[2]吳興泉,陳士華,辛惠普.寒地春油菜菌核病的發生與綜合防治[J].黑龍江農業科學,2006(2):37-40.
[3]卜習舟,沈光斌.2002年我省油菜菌核病大發生原因分析及今后防治策略[J].安徽農學通報,2003,9(3):53-54.
[4]張正兵,郭海明,蘇彪,等.湖南省油菜菌核病發生特點、流行規律及防治對策研究[J].農藥研究與應用,2006,10(6):13-15.
[5]左葉信,秦虎強,聶峰杰,等.陜西省油菜菌核病調查初報[J].植物保護,2011,37(2):116-119.
[6]任莉,陳坤榮,王成玉,等. 咪鮮胺錳鹽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潛力研究[J].中國農業科學,2010,43(20):4183-4191.
(責編:張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