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 王惠英



摘 要:在茶葉生產上采用“有機肥+配方肥”模式,開展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示范試驗,研究有機肥對茶葉生物性狀和經濟效益的影響。結果表明,在耕地土壤肥力偏低條件下,連續3年深施有機肥+配方肥,并合理減施化肥,較習慣施肥增產,經濟效益明顯;施用有機肥1500kg/hm2替代化肥40%(折純量)可行,且經濟效益較佳。
關鍵詞:茶葉;有機肥;替代;化肥
中圖分類號 S51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0)04-0119-02
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實現農業農村部“到2020年化肥使用總量零增長”的目標[1],加快推進果菜茶有機肥替代行動[2],無為市于2016—2018年度在三官山生態林業有限公司茶葉基地,連續3年開展增施有機肥、化肥減量試驗,驗證增施有機肥在化肥減量和茶葉增產、增效上的效果。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1.1.1 試驗時間、地點及土壤概況 于2016年11月—2019年8月,無為市三官山生態林業有限公司茶園建立33.3hm2有機肥替代示范片。土壤類型為黃棕壤土,質地為礫質土,土壤肥力較差,耕層淺。示范田為山崗地,海拔580~670m,排灌條件一般。示范前取混合土樣分析土壤有機質、全氮、有效磷、速效鉀、pH、容重等性狀,示范結束(春茶采摘)后,取混合土樣分析土壤有機質、全氮、有效磷、速效鉀、pH、容重等,對比示范前后土壤的理化性狀變化情況。示范前土壤理化性狀見表1。
1.1.2 供試作物 2014年新墾茶園,品名為三官山白芽(安吉白葉一號),樹齡3年。
1.1.3 供試肥料 (1)38%茶葉專用配方肥(湖北宜施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產,簡稱配方肥,18∶8∶12),3年平均(下同)價格2875元/t;(2)51%復混肥(合肥紅四方產,硫酸鉀型,17∶17∶17),價格2900元/t;(3)46%尿素(合肥紅四方產),價格2000元/t;(4)70%腐熟的菜籽餅肥(簡稱有機肥),價格2000元/t。
1.2 試驗方法
1.2.1 試驗設計 采用大區示范方式,不設重復。設置2個處理:①處理1:對照區CK(農民習慣施肥)0.67hm2,常規操作,每hm2施用復混肥600kg+尿素75kg。②處理2:示范區面積為33.3hm2,有機無機配合,每hm2施用有機肥1500kg+配方肥450kg+尿素75kg,拖溝埋施。各處理除施肥品種不同外,其余田間管理、制茶均一致。
1.2.2 試驗操作 分期施肥。2016、2017、2018年10月23—26日,拖條溝深20cm埋施有機肥;2017、2018、2019年2月20—23日拖條溝深15cm埋施配方肥、復混肥、尿素。采摘標準每次一致,按茶葉生長情況確定(約4月2日開始采摘,4月30日采摘結束),采摘間隔時間為7~10d,按每m2測試1芽1葉、1芽2葉鮮重,做好采摘記錄。其方法是定制1m正方形方框,放在茶葉篷面進行觀察和采摘,各處理定5點(自然生態環境、茶樹生長狀態基本一致),計算茶葉鮮葉產量(折干茶),觀察記載色澤,分區取混合土壤樣品分析。
1.3 數據分析 數據分析參考農業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規范》及《肥料施用效果測算方法》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用以下的參數來表征肥料的施用效果:(1)增產率(A)是指特定施肥條件下作物產量與對照產量的差值相對于對照產量的比率,即A(%)=(Yf–Y0)/Y0×100。(2)增收(I)是指特定施肥條件下比對照施肥增加的收益,即I=[Yf-Y0]×Py-∑i-0nFi×Pi。(3)產投比(D)是指施肥新增純收益與施肥成本之比,即D=I/∑i-0nFi×Pi。其中:Yf為某一特定的化肥施用下作物的經濟產量;Y0為對照(不施特定化肥條件下)作物的經濟產量;Py為產品價格(元/kg);Fi為肥料用量(kg/hm2);Pi為肥料價格(元/kg)[3]。
2 結果與分析
2.1 對土壤理化性狀的影響 由表1、表2可以看出,有機無機肥配合施用3年,耕地土壤養分增加,容重降低,能改良土壤,提升耕地質量;純施化肥區土壤有機質下降,容重增加。
2.2 對茶葉產量、產值及投入產出比的影響
2.2.1 產量 由表3可以看出,對樹齡較低的茶園,連續3年增施有機肥,化肥適當調減,茶葉仍能增產,第1年增產不顯著,第2年開始增產顯著,增產率(A)不斷提高。
2.2.2 投入產出比 如表4所示,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示范區較農民習慣施肥均能提高產量、增加收入,但均增加肥料成本,產投比(D)下降。
2.2.3 純收益 I(純收益)=(有機無機肥配合產值-有機無機肥配合肥料成本)-(習慣施肥產值-習慣施肥成本)
2016年度I=2231.25(元/hm2);
2017年度I=11231.25(元/hm2);
2018年度I=20231.25(元/hm2)。
3 結論與討論
3.1 結論 (1)增施有機肥區,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值為2.6g/kg,比實施前基礎值提高了0.4g/kg,比對照區提高了0.5g/kg;土壤容重平均值為1.41g/cm3,比實施前基礎值提高了0.04g/cm3,比對照區提高了0.05g/cm3;土壤pH值平均值為5.7,比實施前基礎值、對照區提高了0.2。土壤堿解氮含量平均值為145g/kg,比實施前基礎值提高了40g/kg,比對照區提高了42g/kg;土壤有效磷含量平均值為5.5mg/kg,比實施前基礎值提高了0.2mg/kg,比對照區減少了0.1mg/kg:土壤速效鉀含量平均值為112mg/kg,比實施前基礎值提高了15mg/kg,比對照區提高了24mg/kg。說明增施有機肥、減施化肥能提升耕地地力,增加土壤養分,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降低了土壤容重,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狀,增強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合理調控土壤水、肥、氣、熱等肥力因子,提高產量[4]。
(2)連續3年增施有機肥茶園比農民習慣施肥區化肥用量年均減少40%左右,化肥利用率提高5%;第2年開始,茶芽密度高3%~5%,葉片白玉色(特定品種賣相好),習慣施肥區葉片黃綠色,增產增效極顯著(沒有扣除人工成本),第3年新增純收益20231.25元/hm2。
(3)通過優化施肥結構,有機肥資源化利用,改變“重無機、輕有機”的施肥習慣,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從而減少肥料浪費及對環境、水體產生的不良影響,減輕茶葉生理病害的發生,增強茶葉的抗性,減少農藥的使用量,提高茶葉競爭力。無為市茶園土壤以礫質土為主,有機質含量低,茶園中連續3年增施有機肥可以改良土壤,有利于提升耕地地力、促進茶芽生長、提高芽頭密度、增加鮮葉產量,肥效持久,增強茶樹生長的后勁,防止茶葉早衰,提升茶葉品質[5],并能提高農業資源循環利用,減少農業面源污染。同時,還可以解決某些元素的拮抗作用和微量元素缺乏等問題。
3.2 討論 增施有機肥區茶葉口感、色澤較好(生化成分沒有測試),且人工采摘成本較高,增加了有機肥成本,建議進一步多點試驗示范。
參考文獻
[1]農業部.農業部關于印發《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和《到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的通知[Z].2015.
[2]農業部.農業部關于印發《開展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方案》的通知[Z].2017.
[3][農業部關于印發《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規范(2011年修訂版)》的通知[Z].2011.
[4]邢建國.水稻增施生物有機肥減施化肥示范試驗初報[J].安徽農學通報,2018(10):64-65
[5]黃顏明.施用不同類型有機肥對青茶鮮葉產量與質量的影響[J].吉林農業,2015(17):74,124
(責編:張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