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多元化時代,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出現多樣化,而合唱是大眾化的、最廣泛的音樂形式,有著很強的包容性。在合唱作品中應用流行音樂作品,不僅能夠體現合唱藝術的開放性,還能夠體現合唱藝術的多元化特征。
關鍵詞:合唱作品 流行音樂元素 研究
一、流行音樂的藝術特征
(一)大眾化
大眾化是流行音樂的基礎,社會環境是流行音樂快速發展的重要保障。隨著時代的發展,酒吧、KTV、咖啡廳、聽歌軟件、廣場和娛樂性場所已經成為流行音樂最重要的傳播載體,其音樂風格已經成為大眾參與其中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
(二)通俗性
流行音樂通俗性的表現就是通俗易懂,以淺顯易懂的形式展現,而且通俗簡單的音樂更容易貼近大眾,走進大眾的生活,以此來達到藝術生活化。
(三)娛樂性
流行音樂的通俗性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它的大眾基礎。現代流行音樂的內容主要來源于生活,在某種程度上能夠反映人們對精神和文化的需求,尤其是以“愛情”類歌曲為主。流行音樂的功能和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自身藝術性效果和娛樂化目的。
(四)地域性
要知道,不同地域的民族音樂帶有與眾不同的地域色彩,它不僅能夠反映地域民族精神,還能夠反映該民族的藝術價值。例如歐美國家比較喜歡搖滾風格,大多數都是以鄉村音樂、說唱和搖滾為主。而中國流行音樂在發展中能夠更好地體現出本土音樂元素與之相結合的特征,不僅咬字柔和,而且節奏相對來說也比較舒緩。
(五)時尚性
流行音樂在發展過程中,能夠吸收多種時尚元素和多種音樂風格元素,這就是流行音樂時尚性的一個特征。而且流行音樂在創作過程中也比較追求音樂效果,能夠增加更多全新元素,以此來提升流行音樂的制作水平,增強自身的時尚感。
二、合唱藝術的表現形式
可以說,合唱是綜合性藝術表演形式,最早由10世紀的宗教音樂發展而來,其主要強調共性,同時還注重協調、立體化、均衡以及美聲的追求。而且合唱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拉近與大眾的距離,這些與合唱藝術特征有著很大的關系。其一,具有多種聲音的藝術特征,在合唱中多聲部能夠更好地結合,能夠更加完美地演繹和聲,促使音樂效果能夠更加立體化,出現多層次的特征;而且多聲音樂自身的特點就是能夠對對位、復調等織體的容納。其二,在合唱中有多樣化表現力度,要知道,合唱藝術講究的是表現力度,而多樣化的表現則是建立在多元化音域、氣息力度和音色當中。合唱從兩聲到多聲部,音域有著很強的跨越度,而且還有著很強的多樣化。其三,音色統一性,我們都知道合唱不同于獨唱,其特點就是要求所有聲部音色能夠實現和諧、統一、均衡。所以,統一性均衡剛好解釋了對合唱最高境界的追求。
三、合唱作品中運用流行音樂元素的意義
(一)推動性作用
有很多音樂類型無法吸引更多聽眾,其主要原因是因為自身個性發展不足。要知道,合唱是一種集體性音樂形式,表現最明顯的就是民族精神和時代性,而且在某種時候用來鼓舞士氣,以此來振奮人們的精神。在信息化時代,雖說合唱具有獨特的作用和藝術情感,但因合唱缺少個性化,在一定程度上難以滿足大眾的需求,因而運用流行音樂元素可以在合唱創作中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二)多元化發展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國際之間的交流逐漸加強,這不僅僅是經濟文化的交流,在音樂上也是同樣如此。現在有很多西方音樂已經慢慢引入東方元素,而東方音樂適當借鑒西方音樂的創作方式和表演方式,可以在音樂文化上形成多元化的發展趨勢。
四、合唱作品中流行音樂元素的應用
(一)旋律元素
簡單來說,“旋律”就是在一個音和另外一個音之間,在同樣音高上反復進行的一種曲調,同時還能夠更好地突出各項節奏的變化,以此來營造一種音樂氛圍。流行音樂在合唱作品中的應用能夠更好地表現各項合唱內容,可使合唱變得更加流暢、更加連貫,同時還能夠更加充分地體現合唱的內涵。
其一,“平進”是指旋律中能夠體現同音反復和平行進行的藝術形式,其表現在一個音到另一個音在相同音律旋律上反復進行。其主要是在節奏形式上發生改變。在合唱作品中,流行音樂中的平進旋律是構成該形態的主要三種類型,也就是異值平進、同值平進、混值平進并對其加以運用。
其二,“級進”,是在旋律中音與音之間的順序和大小二度進程進行。我國傳統民族的無聲調式中的三小度音程被稱為級進。其旋律形態分為環繞、音階、重復、輔助。音階式級進是相鄰音階梯式旋律,上行級進由低逐漸向高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緊張力度和沖擊力,而下行級進與其剛好相反。例如《鈴兒響叮當》就是運用大小二度音程級進階梯式形式,促使整個音樂作品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呈現一種與眾不同的音樂。環繞式級進的特點主要在于音樂進行的旋律,以一個音為中心逐漸向上或向下依次進行,最具有代表性的流行合唱作品就是《大海啊,故鄉》,在結尾處第三小節,所構成的旋律帶有二度音程特點,使得整個音樂作品都更加柔美和纏綿,使聽眾能夠感受到其中所蘊含的情感。
(二)和聲元素
和聲元素是多聲音樂中比較重要的藝術表現形式,在某種程度上有著烘托旋律、表達情感的藝術作用。而且在流行音樂中,和聲的表現形式不僅融合了傳統和聲技法,還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征。另外,現代流行音樂的和聲還包括調性、調式、和弦的結構、連接與排列等。流行音樂的類型不同,那么和聲運用也將有所不同,例如林俊杰《曹操》的和聲是由相對來說比較強力的和弦所構成的;周杰倫的《菊花臺》則是用平穩的低音和聲走向。合唱作品是在和弦結構上發生一定的改變,例如改編合唱歌曲《思念》就吸收了流行音樂中的和弦和聲進行表現。其中第二拍是七弦省略五音最明顯的體現。可以說,流行音樂和聲在合唱作用中的應用能夠有效改變傳統合唱中的弊端,能夠促使和弦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能夠呈現出與眾不同的形式。合唱作品大多數都是密集排列的方式,而且這樣的方式還能夠加強不同調性之間的色彩對比,促使合唱作品能夠更加深入人心,能夠給聽眾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三)節奏元素
與傳統音樂相比較,流行音樂元素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但是其自身節奏、風格相對來說比較鮮明,而且無論是搖滾、爵士還是布魯斯,區分音樂類型的就是節奏。合唱作品中對流行音樂元素的運用將更加靈活,以切分音節奏的變體形式在流行音樂中來廣泛地應用,重點突出局部旋律。而且很多合唱作品中也廣泛應用了這一點,如《二十年后再相會》就是對“拍”和“節”進行的跨節延長的音樂形式。在流行音樂中很多時候都會應用休止符來對節奏進行頓挫,而且在合唱作品中也經常會用到。在朱洪改編的合唱作品《朋友》中使用的也是休止符,將其應用在中間段落的第一節和第二節中,以此來增強合唱作品的節奏感。合唱是一種集體性藝術音樂,講究和諧統一,因此,在合唱中能夠通過流行音樂元素來實現對節奏的培養和控制,使其能夠創作更好的合唱作品來感染聽眾。因流行音樂自身節奏感相對來說比較強,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之后,就能夠將演唱與節奏進行有效的結合,促使合唱作品充滿節奏感,還能夠加深人們的記憶,記住合唱作品的旋律和音調。
五、結語
通過對合唱作品中的流行音樂元素進行分析,我們發現無論是在選材還是題材上,都比較具有開放性和先天性。而且對合唱藝術來說,其自身不僅具有社會屬性,還有著獨特的藝術形式。在合唱作品中加入流行音樂,不僅能夠加強合唱作品的藝術表現,促使合唱作品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同時還能夠拓寬人們的藝術視角,提升合唱藝術價值,使合唱能夠擁有更高的藝術價值和藝術魅力。
(作者簡介:張茂琛,男,碩士研究生在讀,中北大學藝術學院,研究方向:合唱與指揮)(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