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通信技術的高速發展和智能手機的高度普及,出現了掌上銀行、掌上課堂、掌上超市等許多快捷高效的便民化電子服務。那么,我們的文化館能不能建在群眾的手掌心呢?本文就電腦、手機共用的電子文化館建設進行初步的研究,為文化自信強國、文化助推經濟社會全面健康發展提出一些探索。
關鍵詞:電子 群眾 文化館 建設 初探
一、電子文化館建設條件已經成熟
(一)移動通信技術的高速發展
作為第五代移動通信系統,5G移動網絡面向移動通信市場需求逐步普及,這是社會進步及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國實施了5G移動通信網絡技術一期研究計劃,提出重點研發5G無線傳輸、頻譜開發等重點技術,強調逐步實施無限傳輸技術測試及網絡性能評估等重大科研項目,并取得突破性進展,為加快5G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普及、為電子文化館的建設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二)智能手機和網絡的高度普及
隨著互聯網對城鄉的全覆蓋,互聯網已經成為當今人類生產、生活、工作和學習不可分割的主要工具。智能手機普及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世界潮流,據不完全統計,至2019年4月,韓國智能手機普及率為94%,美國為77%,中國為69%;可是中國智能手機以8.3億的用戶穩居世界第一。
(三)網絡時代催生電子文化館的誕生
面對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高度普及,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教育等各行各業的發展都與其緊密相連,并與其相結合產生新的業態,比如掌上銀行、拼多多App、央視影音App、學習強國App、考研幫App、京東網上超市等等,五花八門的在手機、網絡上都能通用的專業網絡服務軟件如雨后春筍般產生。網絡科技、智能科技迅猛發展的大潮流必將催生通用于電腦和手機的電子文化館的誕生。
二、電子文化館建設的意義和作用
(一)為全民參與群眾文化建設提供條件
建設具有類似微信、QQ、快手、全民K歌功能的電子文化館,可以預見群眾參與面之廣、觀眾面之大,是任何形式的文化活動難以比擬的。人們在這里既可以是欣賞者,也可以是表演者,在這里沒有年齡、身份、地位的差別,甚至可以免受不識字的限制,大家可以自由地感受文化的熏陶,在活動中體會參與的快樂,在表演中發現自己的才能,在文藝中展現自我的藝術天分。
(二)為優秀群眾文化普及、繼承和發揚提供平臺
電子文化館的文化活動不受時間、地域的限制,而且形式靈活、內容多樣,既可以有業余、通俗的普及藝術,又可以有專業、高雅的精品藝術;既可以有傳統和現代的舞臺演出,也可以有鄉風民俗、民間藝術的表演;既可以是音樂、舞蹈、戲劇,又可以是武術、體操、演講、書畫等。總之,形式多樣,不拘一格,百花爭艷,易于群眾文化的繁榮發展。
(三)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電子文化館不但可以豐富文化館群眾文化工作的種類,還可以利用互聯網廣泛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它可以有效改善傳統文化館工作的落后性和單一性。電子文化館可以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精神生活需求,有利于推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
三、電子文化館建設的具體措施
(一)建設一個可覆蓋全國的大電子文化館
由相關部門牽頭,各省、市、縣、鄉、村參與共建一個可覆蓋全國的大電子文化館,可凝聚全國群眾文化智慧,整合全國優秀群眾文化資源,對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培育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新人才具有里程碑式的作用和意義。
(二)以“精品準入”策略建設高質量電子文化館
堅持以先進文化引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原則,共同打造群眾文化精品工程,以“精品準入”策略建設電子文化館,為億萬群眾儲備優質精神食糧,最后達到“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目的,并培育出成千上萬的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人才。
(三)建立電子文化創作人才的培養機制
以電子文化館為平臺,建立群眾文化創作人才培養機制,培養一支精干高效的電子群眾文化創作大軍。通過各級群眾文化創作評獎、項目申報和舉辦大型群眾文化活動等,不斷推動群眾文化創作提檔升級,不斷推出一批又一批群眾文化創作新人,尤其要注重基層群眾文化創作骨干人才,要建成門類齊全的群眾文化創作隊伍。
參考文獻:
[1]聞進.關于公益群眾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J].中國民族博覽, 2016(06).
[2]劉榮霞.以群眾為中心,以服務群眾為天職——開展公益性文化活動對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性[J].青年文學家,2017(21).
(作者簡介:范文瑞,女,本科,莊浪縣南湖鎮人民政府,群文助理館員,研究方向:群眾文化)(責任編輯 高升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