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靜
【摘 要】《紅玫瑰與白玫瑰》改編自張愛玲的同名小說,故事的男主人公振保留學歸來與紅玫瑰嬌蕊相遇,嬌蕊對振保愛得炙熱于是決心離婚,可振保擔心這段感情會影響到自己而選擇放棄。另一方面,振保娶了白玫瑰孟煙鸝,但孟煙鸝的循規蹈矩讓振保對這段婚姻越來越感到乏味,振保想起嬌蕊,一次相遇,卻發現曾經的紅玫瑰也變成了普通的女人。
【關鍵詞】時空重塑;沖突律;扼殺欲望
中圖分類號:J805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7-0028-01
一、時空的重塑
在《紅玫瑰與白玫瑰》這部戲劇中,田沁鑫導演將三位主人公“乘二”,這一分為二的方法將振保、嬌蕊、孟煙鸝三位主人公的理智與欲望呈現出來,使主人公的內心空間得到了釋放。紅玫瑰一方面代表為愛情奮不顧身的純粹的女性;另一方面又是熱情奔放的已婚女性。白玫瑰一方面代表想要尋求尊重和愛的女人;另一方面又是事事考慮周全的賢惠人妻。而兩個振保則分別代表著為自己與家庭著想的理智派,以及內心深處不受壓抑的欲望派,通過這種方式讓觀眾直面劇中三個主人公內心的痛苦掙扎,形成自己的理解,同時也為戲劇帶來了更豐富的空間語言。
在阿爾托的《殘酷戲劇》中提及“戲劇意識到這種空間語言:聲音、吶喊、光線、擬聲,便應該加以組織,用人物以及物體組成真正的象形文字,這些象征性動作、面具、姿態,成為戲劇語言中的重要部分。動作可以引發聯想的。”[1]主人公的內心空間的擴大,空間語言必然也會引發聯想,劇中一道玻璃走廊隔開了紅玫瑰與白玫瑰,而兩個振保卻可以穿梭,可以說玻璃走廊就是一條可以讓主人公根據情感游移于不同空間的“穿梭機”,并且以此來構成兩個不同的戲劇空間。
田沁鑫導演在訪談中表明“銀幕分割”對戲劇呈現的影響。讓兩個不同的時空在同一個空間中展示出來,打破戲劇舞臺展示中時空的限制,讓敘事的線路相互交錯、平行,以便人物內心情感更好地表達,兩個看似不同的毫無聯系的時空通過振保的走動有了聯系,振保與紅玫瑰情話綿綿時,白玫瑰則沉溺在裁縫對其的贊美之中,在舞臺空間上形成了情感上的強烈對比。
二、沖突、掙扎與和解
同時,一個角色兩人分飾恰好反映出黑格爾“沖突律”的主張。在黑格爾看來,沖突中對立的雙方各有其辯護的理由,而每一方拿來作為自己所堅持的那種目的和性格的真正內容,只能是把同樣有辯護理由的對方否定掉或破壞掉。[2]沖突是對本來和諧的事件的一種破壞,而這種破壞是要被否定掉的,也就是沖突的解決。《紅玫瑰與白玫瑰》的敘事結構當中始終存在著沖突的產生、展開和解決,從故事層面來講,振保在紅玫瑰和白玫瑰之間糾結,得到一枝玫瑰后,另一枝便成了心里永遠的美好,直到發現兩枝玫瑰相似時,沖突才真正解決,也就是扼殺。
從人物的安排來看,劇中的三位主人公都是沖突的,并且這種沖突是外化的,即兩人分飾一角來塑造更為立體化的角色。自我與本我的沖突通過兩個演員的表演呈獻給觀眾,直到本我將真我殺死,真正的沖突才得到解決。田沁鑫導演在采訪中表示:“由玻璃通道隔開的兩個空間象征著男人的左右心房,一邊懷揣著社會責任,一邊向往著內心的渴求。通透的玻璃材質,則是希望讓兩個空間既相互獨立又不完全隔離,讓振保可以清楚地看見另一個自己。”[3]所以振保是劇中最大的沖突主體,高虎所飾的振保是熱切的,而辛柏青所飾演的振保則是理智的、成熟的,兩個不同的振保在不同的“心房”間來回穿梭,或互相看著另一個空間中的自己,都是自我與本我的一種沖突和掙扎。而沖突的解決也是極具殘酷性的,兩個振保在嬌蕊和煙鸝之間搖擺不定,于是劇中兩個振保總是有爭執,甚至扭打在一起,用此展現人在走向成熟的過程中,內心的掙扎與分裂。
劇中也表現著紅玫瑰嬌蕊在振保心里朱砂痣的地位,直到又一次見到嬌蕊,看到其變成普通的婦人模樣,理性的振保才成為了主角,意識到嬌蕊和煙鸝是相似的,他對嬌蕊的愛也沒那么深切了,他真正承認了,終于將感性的振保殺死,繼續做個好人,從此沖突便解決了,振保也走向了“成熟”,被社會的條條框框所扼殺。人的成熟要以扼殺自己的感性和欲望開始,這樣才能適應社會所給予人應該有的形象。
劇中時間也是存在著差異的,三個角色并不完全處于當下現實中,振保則成了時間對立與統一的承擔者,在兩個不同的時空中游走,刻意將過去與當下進行比較,展示出以振保為代表的男性對于愛情與婚姻的看法,這是男性的共同處,亦是人性的共通處。隨著時間關系與時間向度的變化,三個角色的性格轉變也漸漸被呈現于舞臺,振保殺死了自己內心的欲望,嬌蕊殺了自己的熱情,煙驪磨滅了自己的柔情與尊重,這一切都是通過導演對于時間差異的運用而表現出來的。在本劇末尾,嬌蕊與煙驪不約而同地換上了深青色的外套,這便是欲望被扼殺后的模樣,所以在振保意識到后,便也選擇殺死自己的欲望和渴求,符合形象地活著。
參考文獻:
[1]安托南·阿爾托.殘酷戲劇:戲劇及其重影[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93,88.
[2]百度百科.黑格爾悲劇理論,對于安提戈涅的理論分析[EB/OL].
[3]王潤.田沁鑫大膽創新張愛玲[N].北京晚報,20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