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書鵬
【摘 要】合唱是一種外來音樂藝術形式,在進入中國之后產生了極強的生命力,同時還不斷擴大影響力,開始和中國的其他音樂藝術形式進行有機整合。蒙古族是一個具備扎實民族音樂發展基礎的民族,其音樂藝術帶有鮮明的民族特色,蒙古族音樂和合唱藝術在發展過程當中彼此整合與相互滲透,就逐步形成了當前蒙古族的無伴奏合唱藝術,成了蒙古族音樂藝術發展進程當中的重要產物。要促進這一合唱藝術的發展,提高其在當代的影響力,就需要加強對該藝術形態的分析。
【關鍵詞】蒙古族;無伴奏合唱;藝術形態特征
中圖分類號:J607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7-0042-01
蒙古族本身是一個擁有扎實民族音樂基礎的民族,本民族的音樂是也非常繁榮,而且在發展過程當中不斷地走向完善,生成了很多新的音樂藝術產物,其中蒙古族的無伴奏合唱藝術,就是其中極具代表性的部分,是在吸收借鑒蒙古族傳統音樂的前提條件之下創新獲得的,既彰顯了時代精神,又顯現出了鮮明的民族特色,擁有強大的藝術張力和感染力。伴隨著時間的推移和音樂藝術的繁榮發展,蒙古族的無伴奏合唱藝術越來越繁榮,受關注程度也逐步提高。我們要對這一藝術進行進一步的發展,就需要加強對于藝術的研究工作,把握藝術特征與風格,了解與之相關的技法。
一、蒙古族無伴奏合唱藝術概述
無伴奏和唱是一種只是用人的聲音演唱,而不借助任何樂器進行伴奏的多聲部音樂表演。這種合唱形式來自歐洲天主教堂唱詩班,在文藝復興的后期階段,逐步演變為世俗音樂演唱形式。這樣的無伴奏合唱方法可以有效展現男女多樣化的聲部、聲區,顯現出音色的強大表現力,同時還可以在整體上維持音質和諧以及格調一致。無伴奏合唱,有著非常悠久的發展歷史,在漫長的發展進程當中也累積了越來越多的曲目,哪怕是在當代仍舊是歐美音樂體系當中占據舉足輕重地位的一部分。合唱這門藝術從傳入中國一直到現在,有了超過一百年的發展歷史,顯現出了強大的生命力以及影響力,一經傳入就獲得了接受與認可,逐步演變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音樂藝術,并在發展過程當中逐步和民族音樂融合促進。蒙古族無伴奏合唱藝術就是蒙古族音樂和合唱藝術交融的成果,誕生于20世紀的80年代,在大量優秀蒙古族合唱團的帶領和發展之下收獲了非常多的成果,在世界上已經有了一定的名氣,且得到了較高評價。
二、蒙古族無伴奏合唱藝術特點
蒙古族無伴奏合唱藝術的形成與多種藝術形式的吸收借鑒和融合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但是企業在發展過程當中并沒有失去本民族特色,雖然吸收了西方合唱技巧,但是也保持并挖掘了蒙古族音樂傳統,所以顯現出了獨特魅力與更加鮮明的藝術特點。下面從以下幾方面出發論述這一合唱藝術的鮮明特點:第一,旋律特點。蒙古族無伴奏合唱,擁有多元化的藝術表現形式,在這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就是旋律,而在對不同作品進行表現的過程中,側重聲部會有差異。在有領唱的蒙古族無伴奏合唱當中,領唱通常運用長調來強化無伴奏合唱特色,而主旋律就在領唱部分;在演唱由蒙古族民歌改編形成的無伴奏合唱音樂作品時,更多時候會將主旋律聲部放在高聲部上,用來凸顯出旋律的特征。除此以外,為了提升藝術表現力,在旋律應用方面還會應用到主旋律加強,促進聲部有效疊加,展現音色復合的獨特魅力。第二,曲式結構特點。因為蒙古族伴奏合唱作品大部分是蒙古族民歌改編形成的,所以在曲式結構方面二者有著明顯的一致性。在蒙古族的無伴奏合唱時,通常會在原有歌曲結構上增加尾聲與引子。第三,和聲特點。蒙古族無伴奏合唱的和聲既有民族性,又有現代性技法,而二者交融過程當中使得和聲大多以半音化聲部進行。第四,歌詞特點。歌詞帶有非常明顯的蒙古族草原文化特色,充滿愛意,傳達了最為真摯的情感。歌詞創作過程中運用了大量的形象詞。
三、蒙古族伴奏合唱藝術風格
從演唱風格角度進行分析,蒙古族無伴奏合唱藝術因為是蒙古族音樂和合唱藝術彼此交融和吸收借鑒的產物,所以在演唱風格上沿襲了蒙古族民歌特征,與此同時還實現了加工改造。其中豐富的蒙古族音樂特色要素決定了無伴奏和唱藝術的風格,使其更具民族特色與魅力。在這其中應用最為廣泛的蒙古族音樂元素有長調、短調、呼麥、烏力格爾等。從演唱技巧角度進行分析,蒙古族無伴奏合唱的技巧有很多,其中特有技巧涵蓋呼麥、長調、短調等,唱法獨特,體現出了蒙古族音樂藝術發展的寶貴成果;呼吸技巧提倡體現出蒙古族音樂的悠揚綿長,注重運用輪流換氣的技巧;在咬字發音上主要是蒙古語發音,通常情況下會夸大母音咬字來體現出一種狂放感,而字母頭尾銜接則會非常輕柔。
蒙古族無伴奏合唱藝術是蒙古族傳統音樂和合唱藝術進行有效整合的產物,所以最終形成的這種新型藝術形式,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時代魅力,在發展過程當中不斷走向成熟,越來越得到人們的接納和認可,也為蒙古族音樂繁榮進步和走向世界奠定了堅實基礎。在未來蒙古族無伴奏合唱藝術還會進一步挖掘民族音樂魅力,詮釋民族性的音樂要素,從而邁向全新高度。
參考文獻:
[1]梁璐琳.蒙古族無伴奏合唱音樂的創作[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18,(9):114-115.
[2]鄒少鵬.試論方兵無伴奏合唱創作特征及藝術處理[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2018,(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