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
【摘 要】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媒介的傳播方式也在發生著巨大的改變。從最初的廣播,到后來的電視,再到現在人們手中的手機。我們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來獲取信息。而受眾接觸媒體的心理在新時代同樣發生著改變。在5G時代的今天,人人手中都可以掌控著電視遙控器,節目在不斷創新,意識形態也在不斷改變,只有創新的東西才能吸引受眾,只有創新才不會被淘汰。電視節目主持人作為一種社會角色,發展到今天,已遠不同于以往的社會定位和工作職能。電視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節目也在不斷創新,《說天下》節目的成功對其他電視新聞節目的發展創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融媒體;創新;傳播方式;電視新聞;《說天下》
中圖分類號:J9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7-0068-02
一、新時代融媒體的發展與現狀
(一)傳播地位由 “中心化”向 “扁平化”轉變
2008年1月1日,遼寧衛視推出新聞脫口秀節目《說天下》,這是一檔以說為主,對新聞進行大膽創新的新聞類節目,幽默風趣的語言,加上清新脫俗的風格,很快在國內新聞圈榮獲不錯的成績。《說天下》從開辦到如今已經走過了12個年頭,從開播第一年就進入了全國衛視節目中同一個時間段的前10名,三年后《說天下》節目收視率已經達到全國第二名,更是被評為年度最有影響力的新聞類節目。一個節目能有如此大的影響力是和節目的創新分不開的,不僅符合現代觀眾的胃口,更是用特色年輕化的制作團隊來編排節目,讓新聞節目有了更大的收視群體。同時給新聞類節目賦予新的希望和新的靈魂。
伴隨著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新聞節目不斷豐富與創新,社會生活節奏加快,很多人沒有更多的時間去欣賞原有的新聞節目,各種社會因素的變化都給新聞節目帶來巨大挑戰以及對新聞播音方式有了更多的創新和改變。《說天下》節目用新聞脫口秀,妙語說天下的口號宣傳語體現了它的節目風格,獨特的節目特色以及在新聞節目中從一個你說我聽,到觀眾可以更好地觀看體驗,讓新聞不再是一種風格,讓更多人喜歡上新聞,喜歡上新聞的風格。在我們國家一直有句話“新聞立臺,娛樂至死”。在《說天下》節目中,由兩名主持人合作,用“一老一少”的主持風格來改變原有的主持定位。
(二)傳播維度由“單向性”向“多向性”轉變
在我們國家,傳統媒體的誕生和發展雖然短暫,但是在走過的四十多年的時間里,以電視節目為首的新聞傳播方式在我國一直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電視的發展與普及更是為現今新聞傳播的發展變化打下基礎,當人們已經習慣從電視媒體中獲取新聞消息時,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更加提高了經濟的飛躍發展,同時也帶來了新聞傳播方式的改變,在當今的社會中,我們就像活在媒體營造出來的火光下,社會中的一切消息都是通過媒體去知曉的。古時候的口口相傳到后來的飛鴿傳書,以及近代的大喇叭廣播,現代的電視媒體、微博,以及各種手機軟件都是我們獲取資訊的方式。在國內新媒體的發展與其他國家基本同步,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電視新聞節目不再只是一種單一用來傳播信息、引導輿論發展的工具,早已成為人們解壓和與外界溝通的橋梁。
媒體多元化的融合發展已經是當下媒體關心的熱點話題,融媒體的發展也在為當下信息傳播作出應有的貢獻。在今天,傳統的電視新聞節目經歷四十多年的發展后,已經呈現出老齡化、受眾單一、收視率差,以及節目形式老舊等局面。1926年,中國人自己創辦的第一座廣播電臺——哈爾濱無線廣播電臺開播。當時,受東北工業基地的發展和國外的影響,我們有了自己的電臺。1940年,延安新華廣播電臺開播,更加體現出它的重要地位。隨著新聞事業不斷發展,播音員的地位也在發生著改變。 1978年1月1日,《新聞聯播》正式開播,而《新聞聯播》節目也成為了收視率最高、影響力最大的新聞欄目。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技術的進步,在1996年的1月1日,《新聞聯播》由原來的錄播改為全程直播。在今天這個融媒體的大環境里,2019年8月24日,《新聞聯播》也正式入駐短視頻平臺,如抖音、快手。新聞也跟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改進它的傳播方式。
(三)傳播報方式由“播”新聞變為“說”新聞
正是由于新媒體的優勢所在,當今的融媒體是新聞傳播的主要方式,多種多樣的新聞直播節目和便捷的傳播渠道,滿足了社會發展的需要,更多人喜歡簡潔化的傳播方式,越來越喜歡獨特的私人定制,這樣的傳播方式也是為了開拓更多市場。遼寧衛視的《說天下》節目,在對市場、大眾進行分析后建立了自己的獨特品牌。用一種“你有我優,你無我有,你優我改”的方式,樹立了屬于遼寧衛視的品牌。傳統的新聞播音僅僅是為了“播”而播,而這種方式已經不再適應現今的需求。最開始的播音方式是“大喇叭”廣播,像通知一樣的廣播形式。到后來的宣讀式的規范播報,用清晰的吐字、穩定的語式、鮮明的節奏、規范的語言在進行播讀。后來又發展成播講式,播講式介于播讀與講解之間,語言簡潔規范,流程自如,既有新聞的政治感,又有自然語式的流暢,是一種口語談話時的語言狀態。這樣的播講方式讓我們聽著很自然,不是那么壓抑。為了符合時代的發展,新聞播報的方式也更加口語化,用最簡潔的話語來進行播報,更能讓受眾接受新聞消息,也同樣減少與受眾之間的距離。所以現今的新聞播報方式是在舊的播音方式上的創新發展,更加符合當下社會發展步伐。而遼寧衛視《說天下》節目的成功,對其他電視新聞節目的發展創新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
二、《說天下》節目特點分析
(一)節目定位鮮明
遼寧衛視《說天下》節目是一檔以“說”新聞為主的新聞播報類節目,《說天下》節目和很多新聞類節目有很大區別,弱化了它的嚴肅性,將新聞與娛樂性相關聯,看似不可能融合的節目卻巧妙聯系在一起,將新聞節目的嚴謹、死板與娛樂節目的活潑、快樂相結合。在節目中無論是新聞題材的選擇,還是節目內容的設定,或是主持人的語言表達,都具有娛樂脫口秀的特質。讓新聞用脫口秀的方式來進行播報,使節目的整體風格更加輕松,也同樣能讓觀眾更容易記住新聞的內容。而整體的節目也同樣給人一種愉悅的感覺,讓觀眾在忙碌的生活中能夠放松心情去觀看節目,了解資訊。《說天下》定位于“說”新聞,口語化的播報方式作為一個獨特的亮點,更加具有鮮明的節目定位,這也是《說天下》節目最大的閃光點。
(二)節目內容生動趣味
《說天下》在節目設計中也具有全方位的考量,節目共分為3個環節,即社會新聞、新聞速遞、國際資訊。在新聞內容的選擇上,標題的設計也非常注重娛樂性,讓觀眾有種眼前一亮的感覺,給觀眾帶來趣味感,而不是像《新聞聯播》一樣只有一種嚴肅的感覺。當然,《說天下》節目作為新聞類節目,在節目內容的選擇上也脫離不了新聞的特性。國際資訊板塊采用的是以講故事的形式來進行播報,主持人老楊也是以一種北方說書先生的狀態來進行講評播,給觀眾傳達資訊。在國內新聞的選擇上,則會選擇一些趣聞。
由此可見,《說天下》節目在內容的選擇上,會重點考慮大眾的興趣,為了調動觀眾的關注度、認可度,在趣味性的基礎上又兼容了新聞的深度、嚴謹度,同樣這也是《說天下》節目最顯著的特點。
(三)節目內容評論特色化
《說天下》節目在新聞的選擇方面,大多采用軟新聞的方式,再加入一些主持人的評論,具有主持人主觀的態度,同時也打破了應有的傳統,這樣帶有主持人態度的評論更加具有特色,也大大調動了觀眾的積極度,這同樣也是《說天下》節目的創新之一,區別其他類型節目。當今的很多新聞節目比如《東方時空》《焦點訪談》等,都會請一些專業的評論員來進行評論,不僅不接地氣,對于很多百姓來說也很難理解其中的含義。而讓主持人進行評論的二度創作,更加吸引觀眾。
(四)欄目風格具有反差性
《說天下》節目在欄目風格上也表現出巨大的反差性,主要表現在主持人的選擇上,一老一少、一美一平的人設,增加了節目的看點。詼諧幽默的老楊本名楊悅,老楊在主持中會采用肢體語言和口語相結合的方式。老楊在節目中總是手拿一把折扇,像說書先生一樣,夸夸其談,體現了節目的中心“說”。節目中老楊善于模仿,會用自己的手勢、形體動作來進行播報,吸引著觀眾的眼球。而另一位主持人是活潑開朗的蟈蟈,原名郭麗麗。“可愛”“美女”是觀眾對她的評價。兩個人在節目中的搭配不僅吸引觀眾的眼球,而且還富有娛樂性。他們用生活中的語言消除與觀眾之間的隔閡,好像在進行面對面交流,像自己家的閨女,也像自己家的鄰居,拉近與觀眾的距離。這種反差感也同樣是《說天下》的特點之一。
三、結語
從《說天下》的節目中我們可以看出,在融媒體發展的時代,新聞節目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新聞節目更可以不斷完善自己,讓新聞節目有更多的特點,多發揚自己的地方性特色,不要照貓畫虎,更不要一味模仿。要創新,要發展,更要有大變革。在融媒體的今天,期待電視新聞節目在整個電視節目中占據重要地位,也為觀眾帶來更多有特色的節目。
參考文獻:
[1]李丞,梁婷婷.論傳統電視欄目與新媒體融合創新—以新聞專題《微博打拐》為例[J].東南傳播,2012,(10):152-153.
[2]曾軍輝.電視媒體與微博融合傳播研究[D].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3.
[3]趙梓涵.如何在媒體融合中保持傳統媒體的優勢[J].科技傳播,2019,11(11):60-61.
[4]時靜.淺析電視新聞的編輯理念一以遼寧衛視《說天下》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5,(13):5.
[5]張建華.自媒體時代傳統媒體的發展困境與應對策略[J].新媒體研究,2019,(08):103-104.
[6]鄭尉.中國電視媒體的管理與經營[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6.
[7]曾祥敏.新媒體背景下的電視分眾傳播[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0.
[8]丁曉陽.電視新聞直播報道創新的理念和思考—以北京電視臺 大型新聞直播節目“行·動北京”為例[J].新聞與寫作,2015,(12):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