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人口的老齡化程度逐步加深,他們的精神文化娛樂活動,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老有所養”得到保證之后,他們進一步追求“老有所學、老有所樂”,以自己喜好的方式來充實自己。在實際學習中也遇到了很多問題和困難,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有問題,有困難,就會有解決它們的方式、方法,就看我們怎樣去對待和解決。
關鍵詞:中老年學二胡 困難 音準 樂理 音色
眾所周知,二胡是中國傳統的拉弦樂器之一。二胡有兩根弦,始于唐朝,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它音色圓潤柔和、優美動聽、表現力豐富。是中華民族最重要、最具有魅力、最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樂器之一。古往今來,二胡一直深受人們的青睞。一些經典的曲目如阿炳的《二泉映月》、膾炙人口的《賽馬》、振奮人心的《戰馬奔騰》等百聽不厭。而且二胡攜帶方便,獨奏、合奏均可,購買價格適中,受到許多中老年人的青睞并作為學習和娛樂的首選,以此來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由于中老年人年齡偏大,在實際學習過程中,確實遇到了許多困難和問題。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正反兩面性,有問題,有困難,就會有解決它們的方式方法,就看我們怎樣去對待和解決。
二胡結構簡單,但操作起來卻很難。第一,要掌握一定的基礎樂理知識。樂理知識是學習音樂,當然也是學習二胡的基礎。中老年人學習樂器,一定要簡單地了解基本樂理知識,主要包括節奏、節拍等,也包括識譜能力和視奏能力的培養和提高,當然還包括弓法、指法的符號和曲譜中的常用符號等。這些要在課堂上和二胡技術的學習實踐相結合,循序漸進地穿插進行,這樣中老年學員學習起來比較直觀并且容易接受。例如剛開始學習二胡時,可以簡單介紹二胡的構造及各部位的作用,以及二胡的歷史和在民樂中的地位。進行學習時,應該讓學員按照指法拉出每一個音,并注意手型和按弦指距、音準。隨后,可講一些關于音的時值、節拍及節奏型的基礎樂理知識,并且在接觸每一首新曲子的時候要帶領學員反復視唱練習,讓學員張開嘴,動起手掌握節奏及時值長短,這樣做,能增強對樂理知識和簡譜的有關知識的記憶,循序漸進。在日后接觸新的樂理知識時,教師應結合樂曲進行講解。
第二,掌握好音準。二胡的特點是,雖然只有兩根弦而且沒有明顯的音級位置,也沒有明確的放置手指的區間位置,完全憑演奏者的耳聽手摸,音準掌握到位確有相當難度。在授課過程中,讓學員首先通過有固定音高的樂器,如鋼琴、電子琴等訓練他們聽覺的敏銳性,也就是訓練他們能聽辨出不同音的高低差異的能力,跟著鋼琴唱音階或唱所拉曲目的譜子,然后從學員的姿勢、持琴、運弓、用指、視唱、練耳、識譜,到指法、弓法技巧等進行規范的訓練,對他們的錯誤必須得有耐心地去糾正,讓他們學會正確的、較規范的拉琴方法。
第三,真正能拉奏出悅耳動聽的音色則需要時間和耐力。初學者往往掌握不好這一點。根據筆者在課堂上的教學經驗來看,中老年人的理解、接受能力相對慢一些,手指的靈敏性也要差一些,而且練琴時間也無法保證,所以教師要從實際出發選擇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法和難易適宜的曲子,就可以變難為易,取得成功。中老年人學習二胡不應當以考級為目標,不建議其演奏難度較高的樂曲,不能過高地要求演奏技術與技巧。應當以嘗試各種風格的新老經典歌曲或耳熟能詳的曲子為主,以比較簡單的齊奏曲為輔,來組織教學和訓練。學習過程中首先應帶領大家進行多次讀譜視唱練習,并穿插講解本曲中重點需要了解的樂理和簡譜知識,隨后指出該曲的重點和難點。這樣因為樂曲旋律比較熟悉,音準及節奏就比較好掌握,學員便會更加感興趣,隨后由淺入深,樂曲難度逐步增加。
中老年人學習二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種種原因,不可能立竿見影。這就要求授課教師要明確目標,因材施教地摸索出一套符合中老年人特點的教學方法;增強學員學習信心,教師和學員較好地配合,學習的效果就會更加明顯,進步的速度也會加快。相信經過兩三年刻苦的學習,無論從樂理知識、識譜能力和掌握二胡演奏的基本技術上都能夠達到一定的目標,這也是中老年學習二胡演奏的目的和初衷。
(作者簡介:王月麗,女,遼寧省阜新市公共文化服務中心群眾藝術館,館員,研究方向:群眾文化)(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