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亮 王永新
【摘要】自從我國實行改革開放,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從不平衡的發展情況逐漸轉化為協調發展。區域經濟的有效實施,不僅僅有效促進了國民經濟的發展,還穩固了經濟結構。即使如此,在某些問題上我們還需要進一步的強化,例如縮小區域間的絕對差距、在地方上均衡發展機會、加大改革的力度,構建新格局等等。對此,本篇文章通過分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區域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征,觀望未來,我們國家將逐漸建立開放的區域經濟體制,推動改革創新的局面,構建新的戰略布局。
【關鍵詞】區域經濟發展總體趨勢經濟軌跡
引言:
現如今,我國的經濟結構正需要改變結構、轉型換代,在這個關鍵的時期,如何構建合理又有效的區域經濟發展布局是十分重要的。合理的區域經濟有利于引導適用有效的生產要素在我國區域間很好的流通,并且能使產業有效有序的發生轉移。除此之外,區域經濟還有利于各級別各層次的區域發生轉換經濟的功能,發展新型的局面和新的源動力。
一、我國區域經濟格局演變的驅動因素
隨著科技革命和產業改革的推進,全球國內外產業的結構在迅速變化,區域經濟是推動未來發展不斷變化的重要要素。
1.1區域分工的演進
世界正在發生一系列的變化,比如信息技術不斷更新,高新新型技術產業被廣泛運用在各行各業中。區域分工的演進也是這一特點。在這個階段,將產業轉向功能,區域分工的格局也由采用傳統資源變為選拔優秀人才和提升創新能力。中心城市主管開發研究中心和承擔著總體經濟,各式各樣的生產性服務也將由中心城市保駕護航。中小城市主要注重生產和制造問題,在區域經濟演進的過程中,國際分工已經蕩然無存,由資源和政策等構成的因素正在不斷弱化,而人才、知識、創新將成為生產力要素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不斷成為決定性因素,在區域分工中的地位也會越來越高。
1.2區域文化的差別
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的區域經濟受區域文化的影響,在市場經濟下,如果這個區域的文化和市場的需求是違和的,那么這個區域的商品就會被撤銷,最終導致缺乏競爭力,而不得已退出市場。盡管改革開放正在實行中,各個區域的文化也有了自己的特點,但是文化差異的問題還是深深影響著區域的經濟發展。所以,構建有效的產業組織模式,是競爭的必然手段。
1.3戰略規劃的調整
面對國家內外層面的深度變化,我國的經濟區域當然也要有所行動和創新。中央政府相繼提出了“一帶一路”“中西經濟走廊”等等戰略部署,這些戰略的部署影響了沿海城市和其他發展區域。其次,國家要求各區域之間要協調合作發展,包容不足之處,鼓勵跨省之間的發展,增加民族和貧窮地區的幫扶計劃,這些意見都有效的推動了經濟的發展。
二、新階段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特征
2.1區域競爭優勢逐漸形成
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改革不斷推進,區域經濟發展從注重發揮比較優勢向注重培育競爭優勢轉化,區域主導產業的競爭力將成為區域經濟新戰略格局形成的關鍵。近幾年來,制造業成為區域競爭的關鍵,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不斷融合正改變制造業的內涵和生產制造的管理模式,世界經濟格局也會因此而重建。
2.2區域經濟增長重心轉移
在“十二五”期間,國家整理發展策略,制作規劃,不斷引領區域經濟蓬勃發展。在“十三五”期間,我國不斷推進經濟帶和城市群的建設,努力打造國家級新區、自由貿易試驗區、臨空經濟區等各類重大功能平臺。區域的合作逐漸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主流狀態,協同發展不斷推進,國際分工與合作的層次也在不斷提升,國內區域發展也從強調“區域競爭”向重視“區域合作”發生轉變。
2.3區域經濟發展差距縮小
新世紀以來,中部和西部現如今的發展已經遠超于東部地區,西部地區充分得到發揮,東北地區的經濟正在逐漸降低。但隨著“十三五”計劃的推行,東北地區加強合作,調整結構和關系內容,國企國資改革、民營經濟發展等也很有成效。
三、我國區域經濟的發展趨向
3.1建立全方位開放的區域經濟新體制
大體可知導致區域經濟有差異的原因大體可以分為3個階段,首先是向沿海城市傾斜的不平衡發展,其次是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實施階段和經濟區與經濟帶結合的全面協調發展階段。但是我們的祖國正在不斷走向繁榮富強,不斷主動參與國際事務的處理,以更加完美的姿態融入全球的經濟熱潮。東部地區要積極地參與合作,內地和沿海城市要穩扎穩打,不斷擴大貿易投資,建設沿??诎?,部分地區可依托成熟的產業增設國際貨運航空路線和班次,提高貿易的簡潔性。
3.2充分利用區域分化格局加快制度與政策創新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區域經濟的發展既有機遇又有挑戰,我們既要抓住機遇又要接受挑戰,針對不同的挑戰,區域經濟要有針對性的方案和解決措施。不斷培養新動力,充分利用區域的分化性,培養新型人才,自主研發創新。整體來看,區域經濟還需要實行綠色發展,城市的建設要吸取綠色理念;還需要以人為核心發展城鎮率,讓農民融入城市,調動積極性。
結束語:
綜上所述,可以預計未來,我國區域經濟會不斷的發展和強大。我們需要持續不斷的對改革開放等強力工作方式與內容實施落實,同時還需要加強思想政治方面的建設力度,以推進城市區域經濟的長久穩定的發展。面對現如今的問題,要不斷鼓勵各個地區進行合作交流,提高技術和發展的水平,堅持改革開放和創新,把握城鄉問題的發展重點,同時要堅持戰略部署,建立全方位的體系。未來中國所追求的城市化是大中小城市城鎮結合發展的政策,走進多樣化和多極化。
參考文獻:
[1]宋歌.我國區域經濟新格局的驅動因素及趨勢展望[J].未來與發展,2019,43(08):31-35.
[2]張超.全球化新時代的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新趨勢探究[J].商訊,2019(18):174.
[3]孫久文,李恒森.我國區域經濟演進軌跡及其總體趨勢[J].改革,2017(07):18-29.
作者簡介:孔德亮(1994年4月-),男,漢族,湖南長沙人,本科學士,就職于中共瀏陽市委黨校,主要研究方向:精準扶貧、縣域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