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根崇
村鎮銀行在自身的發展進程中能夠有效解決金融問題,并且推進農村地區的經濟快速發展,也能夠在農村經濟建設的進程中解決一定的資金短缺問題。但是不容忽視的是村鎮銀行也面臨著眾多的風險和限制因素。因此,一方面應當著手進行村鎮銀行的內部建設,另一方面為建設提供必要的環境保障。
我國的村鎮銀行實行在2007年開始,截止到當下我國的村鎮銀行已經取得了顯著的發展成效,并且在經營和發展的進程中為我國的農村地區發展奠定了一定的資金地位。目前而言,我國村鎮銀行的建設和發展已經具備相應的優勢和效果,但是其中存在的問題也是需要在短時間內有效解決的。
一、村鎮銀行在農村普惠金融發展中的作用
(一)迎合我國新農村建設的整體需求
村鎮銀行的建設與我國新農村建設的關鍵時期,建立的主要原因是農村地區的金融服務機構較少,不能夠有效的為區域中的經濟建設服務,也不能保障農村地區的經濟供給穩定。農民在出現經濟狀況的情況下都會尋求農村信用合作社進行幫助,但是僅僅一家農村信用社(農商行)并不能夠有效的滿足農民農村農業產業發展對金融服務不斷增長的需求,尤其是在對普惠金融的需求上,存在著一定差距。
(二)促進我國新農村金融的競爭格局
在我國村鎮金融體系的建設進程中逐漸形成了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銀行)、農業發展銀行等多種形式的農村金融機構,并且以上的眾多機構形成了互相促進、互相影響的關系。毋庸置疑的是村鎮銀行對我國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導和促進作用,并且也為“三農”問題的解決提供了相應的保障和支持,能夠有效彌補商業銀行在農村地區的業務空白,降低農業經濟發展中的局限性和市場制約。村鎮銀行的存在能夠再一定程度上較有力的支持農業經濟的發展,降低農民生產生活中所需的資金成本問題,給予農村經濟發展嶄新的活力。
(三)提供我國新農村金融的創新舞臺
農村金融主要致力于農村經濟企業的創建和發展,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這類企業在經營和發展的進程中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但是是商業銀行在農村領域中的盲區較大,不能為農民提供有效的服務,村鎮銀行轉變了農村經濟發展中的資金缺失現象,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拓寬了渠道。在村鎮銀行建設的進程也能夠增強我國農民的信貸需求,為經濟發展提供嶄新的創新點。村鎮銀行的出現為農民的產業發展提供了相應的支持,滿足農民的資金需求。
二、村鎮銀行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市場定位的失衡性
銀監會《村鎮銀行暫行管理規定》顯示,村鎮銀行在建設和發展的進程中主要是針對區域內的居民進行金融方向的幫助,為農村經濟的發展和建設助力。農村一部分的低收入群體在進行小額貸款的過程中不能夠很好的被信用社(農商行)覆蓋,仍舊存在資金問題難以有效解決的地區和人民。作為農村金融市場上的有效補充而存在的村鎮銀行,在自身的金融業務和金融覆蓋面積上仍舊存在較高的建設成本和較低的建設收益,另外面臨的風險也是不容忽視的。并且村鎮銀行在近一段時間的發展進程中大有向商業銀行轉型的趨勢,一定程度上偏離了村鎮銀行建設的初衷和原始需求。
(二)信譽監督機制隨意性
村鎮銀行普遍存在存貸比高企的狀況,在業務發展進程中,資金來源的匱乏成為掣肘村鎮銀行加快發展的主要問題,直接導致貸款業務也不能夠順利開展。大部分的村鎮銀行在經營的過程中表明,村鎮銀行在農民心中的可信度較低,收獲的資金儲蓄業務較少,在信貸方面難以有效開展業務。并且村鎮銀行的網點較少,不能夠有效的覆蓋區域內的居民區,農民和其他小微企業客戶的結算過程中都較為不便,影響了客戶對于村鎮銀行的信任程度。
(三)金融服務產品局限性
收到監管及自身條件的影響,村鎮銀行在金融業務和金融服務方面的創新性較差,沒有研發自身的金融產品,一味學習和借鑒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的業務,在自身缺少必要的創新基礎上,不能夠展現出村鎮銀行的有效性和必要性,影響了客戶群的建設與發展。
三、解決村鎮銀行運行中存在問題的建議
(一)認識村鎮銀行的獨特性,明確村鎮銀行的必要性
科學發展觀是我過進行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的重要保障和制度,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應當保證工業、農業之間的良性循環和合理發展,城市與農村之間應當建立有效的支持和幫助機制,已經具備一定經濟建設經驗的地區應當進行幫助和扶持,促進農村地區的建設和發展。農村地區應當發揮自身的經濟建設優勢,引導一部分具備金融能力的機構支援農村建設,促進弱勢產業的更新換代,促進農村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
在農村地區有這樣幾種居民類型,首先是較為貧困的農民,自身的農田數量較少,經濟收入較低,并且基本上沒有其他的經濟來源,生活狀況較為困難。其次是較為富裕的農民,能夠在從事農業生產之余協調自身的經濟能力和生活環境中的優勢,進行創業活動,成為農村經濟建設中的養殖大戶、種植大戶等等,是農村建設中的重要推動力。最后是已經具備良好的經濟效益,生活十分富裕的農民,在生活中創建自身的企業和工廠,成為經濟發展中的中堅力量。村鎮銀行應當明確在當下農村經濟建設和發展的進程中,不同階段的農民需要不同種類的金融服務,應當針對農村、農民的需求設定自身的金融業務,保障農村經濟發發展的有效進行。
(二)建立村鎮銀行監管機制,完善村鎮銀行監督體系
對于村鎮銀行的監督和監管應當保證具備良好的監督監管機制,能夠符合當下市場發展進程中的需求和標準,平衡當下經濟建設中的各項影響因素,制定合理有效的經營發展機制。針對村鎮銀行有別于其他商業銀行的特性,以及其在普惠金融工作中的作用,監管部門要對村鎮銀行建立一套相對獨特的監管制度,對村鎮銀行的金融服務內容和手段進行相應整合和管理,完善相應的經營標準,給予自身更加踏實穩健的發展計劃。
因此,應當不斷建立健全相應的監督管理機制,創建相關行業進行的法律法規,對于農村地區的金融管理內容提出適宜的優惠政策和幫扶機制,適當減免農村地區的稅收,給予政策性的幫助和鼓勵,及時解決農村地區的經濟建設問題和局限性,幫助農民降低生活生產中的資金壓力。村鎮銀行也應當積極鼓勵金融業務的開展,建立小額信貸機構和業務,推進我國村鎮銀行的常態化建設。
(三)創新村鎮銀行業務內容,擴張村鎮銀行業務領域
上文的論述中已經有所提及,不同階段的農民在生產和生活中所需要的金融服務內容存在一定的差異,村鎮銀行應當按照農村居民的真實需求設定相應的服務內容和理念,了解區域內的經濟建設增長點和局限因素,進而有的放矢的設定村鎮銀行的工作內容合格工作范圍。為了有效解決商業銀行在農村地區活動的盲區以及局限性,村鎮銀行利用自身的服務形式和體系轉變當下農村地區的金融建設盲區,將金融發展與農民的生產生活相結合,有利于提升農民對村鎮銀行的信任感。提升村鎮銀行的信息真實性和準確性,降低村鎮銀行的信息失衡現象,與專業的擔保企業進行合作,真正了解農民生活所需的金融業務,收集農村金融建設的資料,降低金融服務進程中居民的不滿心理。并且能夠在一定的區域內展開業務領域擴展的規劃和部署,加強農村地區村鎮銀行的網點分布,幫助更多居民加入到農村經濟建設上來,給予農村經濟建設和發展更多的有生力量。與此同時,中央及各級地方政府應該對村鎮銀行給予一定的扶持政策,在補貼、減稅等方面給予一定的特別的支持,促使村鎮銀行在農村普惠金融工作中能堅持定位并且越走越深入,為我國的“三農”和小微企業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四、結語
近年來村鎮銀行在自身的業務范圍和業務領域中進行了完善和創新,在經營和管理水平上也進行了相應的提升和整合,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緩解了一部分農村地區的經濟建設壓力,給予“三農”問題更加堅實的保障。取得一定成就的基礎上不能夠忽視的是村鎮銀行在經營中的問題和局限,在未來一段時間的建設和發展進程中應當針對上文中的相關問題提出具有針對性和指向性的解決策略,進而保障村鎮銀行的常態化和長效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