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創新教學模式,營造輕松課堂氛圍,培養學生全面綜合發展是當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標,新課改的深入使得社會對創新性高素質人才的要求不斷提升,只有不斷創新教育,培養高素質人才才能維持國家持續發展,推動高校教育事業良好、穩定發展。高校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既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還能推動體育教育改革創新。為了滿足當前高校體育教育對學生的要求,迎合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本文將具體分析目前高校體育的發展現狀,并綜合體育教育的目標提出幾點創新改革措施。
【關鍵詞】高校體育創新教學手段素質教育培養策略
隨著市場經濟水平的提升,人民物質需求不斷被滿足的發展背景下,市場對創新性人才的需求量也隨之增加,很多人越來越重視健康的生活態度,紛紛將目光和熱點話題轉移到我國體育文化發展上,頓時之間,體育市場迅速擴大,同時市場上出現了體育專業職位空缺的現象。而我國高校體育應合理利用此機遇,加強鍛煉和培養,應對市場空缺的體育專業崗位。就目前高校體育發展情況而言,很多培養出的體育學生并不能勝任此職業,其能力有限,興趣不足,所掌握的知識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導致教育水平落后于新時代的發展,甚至影響體育生今后的就職情況。
一、體育專業在市場發展中的現狀
(一)體育專業市場急需綜合素質發展的人才
目前我國很大一部分人都是在艱苦、貧困的環境下長大的,自身的抗壓、忍耐力強,能積極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慢慢的隨著生活條件的提升,新時代出生的小生自出生后家庭條件優越,沒有忍凍挨餓過,甚至不懂的生活的艱辛,老一輩人的艱苦奮斗精神也在逐漸丟失,新時代對體育專業的教練要求高,除了具備專業的體育技能,完成布置任務外,還要具備充足的精力去磨練堅韌不拔的意識。體育教練面對強大的市場競爭,一定具備過硬的體育專業能力和一定格調的談吐,才能擁有輕松的私教體驗,否則體育教練就會被面臨調換或離崗[1]。因此目前體育市場急需的體育人才首先要有扎實的體育功底,有足夠耐力和耐心,其次還要有高超的情商和有趣靈魂才能滿足市場的人才需求。
(二)體育行業的市場偏向于男性
根據男性和女性的生理特征來看,體育專業在男性發展方面更具有優勢,因為男性的體質強,力量強大,身體肌肉相對更發達,而體育的本質屬于力量型的運動,因此男性的優勢更顯著。另外體育訓練中很多動作的難度大,對人員的速度、耐力等要求高,就目前健身房而言,很多私人教練中80%是男性,而女性的就崗人數少。這種體育專業的性別歧視阻礙了體育市場的發展,健身屬于全名運動,國家鼓勵并保護女性在體育專業的權利勢在必得,故女性在未來的體育發展中勢必會更好,但仍需共同努力。
二、高校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理念落后,教學目標不明確
目前體育高校的教育工作仍停留在表面,教學理念落后,只重視學生的體育成績,忽略了學生體育素質、體育意識的培養,沒有執行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導致教學工作整體質量和效率低。缺乏體育精神和體育素養的學生實際上并沒有得到有效的培養和鍛煉。另外部分高校的老師沒有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和組織作用,影響體育教學的整體水平,老師的教學體系不成熟,沒有發揮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阻礙了體育教學的開展[2]。高校體育的重點目標是培養創新性高能人才,但實際教學往往忽略了創新和素質教育,而脫離教學目標的教學如同空殼,不僅給學生的教學帶來困惑,還會引發學生的厭學心理,不利于今后體育職業的發展。
(二)教學方式單一,脫離教學工具
體育教學是一項實踐教學,但從整體而言,體育教學模式設計不合理,教學方式單一,很多高校體育沒有將體育理論知識和實踐教學相結合,沒有考慮學生對體育項目的愛好,教學模式開展中脫離教學工具,如不重視體育視頻和互聯網的運用,學生沒有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體育鍛煉意識薄弱[3]。體育教學其實是為了培養學生全方位能力,但是體育精神、興趣愛好和習慣等沒有相互融合,進而影響教師多元化教學方式的開展。
(三)教學制度不完善,師資力量薄弱
據調查發現,高校體育的學生有一部分是以藝考生的姿態進入,自身對體育不感興趣,甚至不了解相關知識,故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另外
傳統的高校體育專業教育體制落后,教學制度不嚴謹,學校更加重視學生的體育成績,不斷加強體育訓練,急功近利,其教學評價機制與實際的教學目標背道而馳[4]。高校體育的開展離不開體育老師的培養,而部分高校的體育師資力量弱,對體育老師的重視度不高,沒有經過嚴格挑選和培訓入職,導致師資水平低,無法滿足體育教學改革的要求,影響體育生職業素養的形成以及體育事業的發展。
三、創新高校體育教學手段和素質教育的優化策略
(一)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理念
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是高素質、高技能,而體育高校對人才的培養就要以這個為教學目標,才能緊跟時代前進的步伐,符合高校教育的發展理念。高校體育的發展應重視創新,不斷引進新的教學方式來激發教學活力,為培養出高素質的合格人才而助力。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教師的言談舉止和行為是學生的榜樣,教學活動中老師的創新行為能激發學生開拓創新能力的形成。身為高校的體育老師,應摒棄陳舊的教學觀念,充分重視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讓學生從被動變為主動學習,主動并積極接受體育技能,才能讓體育充滿活力,進而適應現代體育教育的要求[5]。
(二)營造輕松有趣的體育課堂,刺激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活動的開展離不開教學場地,更何況是實踐性體育教學,要想營造出輕松有趣的課堂氛圍,除了教學場所,還有師生之間的互動性、教學設備等,不同的教學氛圍展示出的課堂效果不同。體育教學營造出輕松有趣氛圍也就是要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輕松狀態下發揮自己的體育潛能,積極參與體育活動,這樣的教學氛圍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老師在課堂上給予學生尊重和信任,以平等的友好師生關系來營造民主的課堂,既能夠讓學生體會到體育的樂趣,還能掌握扎實的運動技能和知識[6]。因此充滿靈魂的趣味課堂更容易激活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多樣化教學方法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體育教學設計一定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體育老師在教學場地上除了傳授給學生體育基本技能,還要注重對學生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及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由于體育項目的多樣化,教學方法也應該有機的將教學知識和技巧相結合,鼓勵學生嘗試新的體育玩法,積極思考并分析不同體育項目間的關聯,以生動、幽默的教學語言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刺激其創新思維。體育健美操是必學項目,老師在指導學生正確動作時,應該將體育和藝術相融合,讓學生感受體育的魅力[7]。
(四)拓展課外體育活動,豐富體育經驗
體育教學本身是一種課外活動,學生可以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去延伸體育內容,積極參加各種集體或個人比賽活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高校體育應該相互聯系,組織各個高校以自創的形式設計競賽活動,吸引所有喜愛體育的認識共同參與來鍛煉學生的體育技能,同時還能豐富學生的體育經驗,為校園體育文化增添光彩[8]。
綜上所述,高校體育重視創新教育改革和高素質能力的培養是促進大學生就業和推動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李敬敬.新時期高校體育教學中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J].煙臺職業學院學報,2018,24(04):83-86.
[2]盧臣.體育課程改革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方法創新策略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7(32):108-109.
[3]陳偉.高校體育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寧波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15(2):78-80.
[4]楚麗娜.對體育教學的創新主張——評《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發展與改革探究》[J].教育發展研究,2018,38(10):91,共1頁.
[4]孫雪紅.高校體育教學技能實踐指南——《體育教學技能實訓教程》評介[J].中國出版,2017(5):70-70.
[5]寧昌峰.綜合素質發展下體育運動教學模式的創新——評《體育教育的價值回歸——促進大學生素質教育和終身體育培養的體育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8,308(12):123.
[6]任波.互聯網理念下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8,8(9):78-79.
[7]廖佩文,楊大本,吳焱軍,等.現代大學體育素質教育的改革創新與發展[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8,26(1):80-82.
[8]王雙,黃榮寶.視頻技術與高等院校體育技術教學和訓練的創新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3),123,共1頁.
作者簡介:錢芊,鄭州商學院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