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今天津武清方言中,中古精見組字聲母發生腭化,讀音情況和普通話相同,但在洪音前的情況和普通話不同,讀t?、t?h、?。還有,古開口一等疑母字存在著文白異讀。文讀為零聲母,白讀為n聲母。精見組字在天津武清形成文白異讀,本文通過分析天津武清方言的精見組在今音的文白異讀具體情況,分析精見組字的歷史層次和演變軌跡,并進一步對精見組字作構擬。
關鍵詞:天津武清方言;精見組字;文白異讀;歷史分層;發展演變和構擬
作者簡介:何鳳悅,天津師范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士。
[中圖分類號]:H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05--01
引言
文白異讀現象是漢語方言中常見的一種語音演變現象,因為有著豐富的歷史層次,受到了許多學者的關注。大體來說,白讀代表本方言的土語,文讀則是以本方言的音系所許可的范圍吸收某一個標準語現代的或古代的成分,從而在語音上向這一標準靠攏。白讀的語音形式在北方方言中其所代表的語言發展的時間層次一般早于文讀形式。
天津武清方言屬于北京官話京承片懷承小片。天津武清方言并沒有很豐富的文白異讀現象,但這些文白異讀現象有一定的代表性。
1.精見組聲母文白異讀的情況
在天津武清方言中,精見組聲母部分發生腭化,見組洪音k、kh、x和精組洪音ts、tsh、s合流變為精組細音t?、t?h、?。這不僅與武清方言自身的發展有關,同時,這種變化還和武清方言的地理位置有關。權威方言精見組細音字形成腭化,武清方言受到權威方言的影響,發生腭化。
在腭化過程中,介音i、y影響著聲母的演變,這是漢語語音演變的一個非常重要規律。在演變的過程中,腭化后的讀音和沒有發生腭化的讀音形成了疊置,構成了文白異讀,具體轄字如下表:
表1-1精見組聲母腭化形成文白異讀字表
客梗開二溪陌入 更梗開二見庚平 港江開二見講上 俊臻合三精稕去 痂假開三見麻平
文讀 k? k?? ka? t?yn t?ia
白讀 t?hi? t?i? t?ia? tθun ka
天津武清方言中,精見組字在介音i、y影響下,在舌面發生腭化,變成細音t?、t?h、?,尤其是“港”、“痂”,港的文讀為ka?(聲文調文),白讀為t?ia?(聲白調文),痂的文讀為t?ia(聲文調文),白讀為ka(聲白調文)。
2.從天津武清方言“港”的文白異讀現象看文白異讀的歷史層次
一般情況下,在有文白異讀現象的方言中,白讀層是方言的底層讀音,是本地音,文讀層是外來語音,白讀層讀音早于文讀層讀音。但天津武清方言中的一些見組字文白異讀的情況比較特殊,如港、更、客等,其白讀層讀音晚于文讀層讀音,本文以“港”字來分析說明。
天津武清方言中,港江開二見講上有文白異讀,文讀為ka?,白讀為t?ia?。中古的見組字聲母應讀k類今細音前讀為t?類,是k類聲母在介音的作用下腭化的結果。從生成過程中說,t?類聲母的產生時間要遠遠晚于k類聲母。但是,在天津武清方言中,“港”字的白讀t?ia?要晚于文讀ka?,汊沽港中的“港”字白讀為t?ia?,文讀是ka?。
所以,在存在文白異讀現象的方言中,一般情況下,白讀層讀音早于文讀層讀音,但也有白讀音晚于文讀音,不能一概而論。
3.精見組細音腭化的歷史演變和構擬
精見組聲母的細音腭化是中古到現代漢語聲母的演變現象之一,見組洪音k、kh、x和精組洪音ts、tsh、s合流變為精組細音t?、t?h、?。用圖表示如下:
同時,我們可以通過這個演變過程,對精組細音t?、t?h、?進行簡單的構擬。現代漢語精組細音t?、t?h、?,在中古漢語中,在見組洪音中讀k、kh、x,精組洪音中讀ts、tsh、s。
參考文獻:
[1]王洪君.文白異讀與疊置式音變——山西聞喜方言文白異讀初探[J].語言學論叢,1992.
[2]王洪君.文白異讀、音韻層次與歷史語言學[J].北京大學學報,2006(02).
[3]曹陽.天津西南部方言語言的幾個問題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