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梅
摘 要:文章闡述了少兒閱讀推廣“Yue讀”系列活動開展的活動背景、活動的具體實施方法、不同的導讀模式和多元化的互動環節;總結了活動的經驗和存在問題,并對活動的延續開展、革新作構思。
關鍵詞:少兒“Yue讀”活動;閱讀推廣;革新;與時俱進
黨的十八大報告在關于“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論述中明確表示要“開展全民閱讀活動”。2014年和2015年李克強總理兩度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要“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
圖書館承擔著傳承社會文明、傳播知識信息的重要職責,尤其在推動全民閱讀、提高人民群眾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推動社會進步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作為全民閱讀重要組成部分,兒童閱讀在全民閱讀中扮演重要角色,起到重要作用。公共圖書館少年兒童閱讀推廣活動的開展,是公共圖書館推廣工作的核心內容,通過推廣活動的開展,能夠使少年兒童積極參與到閱讀中,促進少年兒童良好閱讀習慣的形成,并可以使少年兒童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等獲得提升,推動少年兒童的全面發展及進步,這對于少年兒童的一生都有著深遠影響。
景堂圖書館近年來針對少年兒童的閱讀推廣工作逐漸深入,開展了一系列的主題活動和常規品牌活動。少年兒童的閱讀推廣工作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如何進一步推動少年兒童閱讀推廣工作取得實效性,更是我們作為閱讀推廣工作者思考的核心問題。常規品牌“Yue 讀”系列活動自2009年創辦以來都在不停地變革創新中發展而且深受讀者朋友們歡迎。
1 “Yue讀”活動介紹
1.1 活動背景
從2009年開始景堂圖書館開展周五專題知識PK賽,每月初發布共讀書目,月末最后一個周五晚集中一起結合書本內容進行分組答題和搶答等知識PK比賽。同一書目圖書館的館藏是有限的。由于發布的書目不是每個參與活動的讀者都能借到或讀過,因此在活動過程中出現了泛泛而讀或濫竽充數的現象。活動形式過于單一,時間長了讀者會感到泛味。
結合多年活動情況的總結,活動組提出了活動改良方案并得到了采納。2017年以景堂圖書館周五專題知識PK賽以“Yue讀”為主題,每個月由圖書館統一采購及免費發放圖書給活動報名的少年讀者。讀者在家自由閱讀,并填寫“Yue讀”記錄卡。每月底周五晚,參加分享會。
1.2 “Yue讀”活動的具體做法
參加Yue讀”活動的讀者是3-6年級的在校在讀學生,年齡都是介乎于8-12歲。在年初,活動小組結合讀者的年齡特點,初步選定各類型適合這個年齡段看的書籍,再篩選。挑選出一年里3-12月份的代表推薦書目。
每月1號早上9:00,讀者在網上活動平臺報名,額滿即止。通過活動平臺,讀者查詢自己是否報名成功,報名成功的,在每月4日-10日來圖書館領圖書和悅讀卡,回家閱讀并做好悅讀卡。
每月最后一個周五晚上報名活動的讀者集中到圖書館四樓報告廳參加分享會。7:15簽到后接受圖書館的贈書儀式,上交閱讀卡,工作人員收集好,然后選出優秀的閱讀卡張貼展覽。活動等待的時間里,大家互相學習閱讀卡上讀者的閱讀方法以及讀書心得。7:30分享會正式開始,第一個環節是老師導讀分享,第二個環節是書目內容知識PK。第三個環節是互動活動。第四個環節是評獎。
1.3 導讀分享的模式
共讀的書目基本以經典中外童書為主,經典童書往往并不淺顯,它的生動性、深刻性如果不點破,少年讀者是品嘗不到的。[1]考慮到讀者閱讀基礎參差,所以閱讀分享會的第一個環節是導讀分享。老師們在導讀分享這個環節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2018年3月份《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以成語故事《負荊請罪》引入,以國家為單位展開思維導圖,引導少年讀者講出該時期各國一些出名的成語故事從而貫通全書。2018年10月份《草房子》播放:陸鶴遭到嘲笑被同學搶去帽子;紙月被欺負,桑桑想辦法以寡敵眾幫助紙月脫險的自拍錄像片段。然后結合故事人物桑桑、禿鶴、杜小康、細馬、紙月、蔣一輪分組展開討論人物形象。每組總結發表見解,老師作補充。2019年4月《呼蘭河傳》從作者簡介入手,向少年讀者介紹當時的社會環境及作者的遭遇。以PPT展示書目故事簡要內容。以感受一份美好,摒棄一種無知,體會一份堅強,為主題分組找出書中內容并討論。老師引導講解“學習一種刻畫”的文字。活動中,讀者們聽得津津有味,十分投入。老師們精彩、生動的引導,為少年朋友點起閱讀的啟明燈,加深了讀者對書目深層閱讀的理解。
1.4 多元化的互動活動
結合當月閱讀書目內容展開活動延伸,活動的主要形式有角色表演、好詞好句朗誦、你問我答、辯論等等。個別書目還引用一些特別的活動,如《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者戴眼罩直線走4米吃糖,寫名字,然后沿線往回走,共同體驗黑暗1分鐘。《老人與海》分組釣魚,感受釣魚的樂趣。《寄小讀者》引導讀者學習寫一封信,寄信,館員回信。真正體驗寫信、寄信、收信的全過程。《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結合電影片段分角色配音。《中華上下五千年》結合地方歷史,講有關捐資建設景堂圖書館的馮氏家族的故事。讀者在活動中身同感受書目中的意境,角色,活動情節,更輕松、愉快、深刻地理解書目內容。
2 “Yue讀”分享會的成效和思考
2.1 活動成效
1)紙質書籍月初的時候發給小讀者在家閱讀,為讀者們提供了閱讀時間和空間的便利。
2)共讀同一書目避免了閱讀內容的偏差。
3)在家閱讀后完成悅讀卡制作,讓讀者對自己閱讀的感悟、喜歡的篇章、故事內容、人物、圖畫記錄下來,完成初步閱讀,基本了解書本內容。家長寄語的設計,其實就是在閱讀中讓家長參與進去,讓孩子在閱讀后可以與家長有交流溝通,從而提升孩子對書本的理解。
4)分享會上老師們多方面多角度的引導,引領著孩子們向著書本靈魂的深處探究,讓孩子更深層次地理解書本的內容。
5)貫通書本內容設計多元化的互動活動,讓讀者們有更多的體驗,在活動中發展讀者們的研究創新精神,團體合作能力。讓少年讀者在活動中體驗動起來的閱讀,大大促進了少年對閱讀的興趣。
2.2 存在問題
1)每場參與活動人數為40人,活動影響只在小范圍。
2)閱讀內容以中、外文學名著為主,推廣內容存在片面性。
3 改善對策
3.1 思考更大的發展空間擴大活動對社會的影響力
1)紙質閱讀受益人群始終是有限的,隨著信息高速發展,圖書館網業也開展了電子移動圖書館的服務。開展紙質閱讀推廣的同時,電子閱讀書目同步上線,讓讀不到紙質書的讀者可讀到電子書,實現全城共讀書目。
2)“Yue讀”活動還可以與學校的語文閱讀教學產生良性互動,讓廣大學子在“Yue讀”活動中有更多的互動體驗,感受閱讀的
快樂。
3)一些優秀的活動案例可以適當向社區、鄉鎮分館、鄉鎮學校服務點展開。
4)“沉浸體驗”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奇克森特米哈伊于上世紀60年代研究發現的一種心理體驗模式。在這種心理體驗環境中,參與人群會對場景的設定產生極為濃厚的興趣,并可以有效促進自身全身心投入到這一特定的場景當中。與此同時,由于參與者完全沉浸于設定的特定場景中,會從心理的角度促進愉悅、輕松、平靜及舒適等感受的產生,從而獲得積極向上的心理體驗[2]。
結合書目內容,以“密室逃脫”“尋寶”“小偵探”“探險”“不一樣的旅行”等游戲為主題,創設活動場境,把知識點通過諸多元素的形式(角色表演、好詞好句朗誦、你問我答、辯論、歌唱……)溶入到游戲中。周末開放時間可以讓讀者來館體驗,從而達到互動的效果。這樣可以為更多的讀者提供參與的機會,讓更多的讀者得到“沉浸體驗”的閱讀。
3.2 閱讀推廣內容多元化展開
除了中、外文學名著之外還可以添加如生物學、歷史、地理、天文學、航空航天、醫藥衛生……等等,讓少兒閱讀推廣更全面。
3.3 組建一個更強大的少兒閱讀推廣隊伍
隨著閱讀內容多元化發展,閱讀引導除了文學功底好的老師之外,一些科學類書籍還需要專業知識人員引導,如能引入一些從事相關專業的社會人員進行導讀,相關知識也能更接地氣地向讀者們傳播。
經過多年的實踐,“Yue讀”系列活動得到了廣大少年讀者歡迎,并創下了活動報名系統分滿的紀錄。然而隨著網絡技術與移動設備的快速發展,以及信息獲取環境、技術、觀念的轉變,傳統閱讀受到了多方面的影響和沖擊 ,面臨著諸多發展困境和挑戰,這就需要閱讀推廣工作者要與時俱進,在實踐中不停地革新。
參考文獻
[1]王丹丹,楊婷,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有效閱讀,老師支招——讓“悅讀”陪伴孩子成長[N].貴陽日報,20180516(A07)
[2]馬捷.等數字閱讀與紙質閱讀理解效果及沉浸體驗實驗研究——以科普知識為例[J].圖書情報工作,2018(16):3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