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好長江母親河不僅事關國家發展全局還事關重慶長遠發展。重慶處在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的聯接點上,發揮著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支點作用,積極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建設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使重慶成為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巫山作為重慶長江經濟帶沿線的主要縣城之一,古往今來守著長江,素有一江碧水,兩岸青山之生態,三峽紅葉,四季云雨之美景,成為中外游客都心馳神往的旅游勝地。讓碧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推進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建設,打造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示范區勢在必行。
1 巫山堅持生態旅游優先推動綠色發展的價值意蘊
1.1 堅持生態旅游優先是推動巫山綠色發展的科學戰略
巫山實施發展生態旅游優先不僅符合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要求,還是實施五大環保行動即“藍天、碧水、寧靜、綠地、田園”的重大戰略體現。全縣上下堅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引領,使生態旅游從我縣的戰略主導性產業成為第一支柱產業,讓五分之一的巫山老百姓吃上了旅游飯。巫山縣委、縣政府為實現全縣人民的共同心愿,把旅游放到全國大格局中進行謀劃;還提出要建設“巫山國家公園”,把巫山打造成一個2958平方公里的大景區并創建從觀光游擴展到度假游的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
1.2 堅持生態旅游優先是推動巫山綠色發展的必由之路
古往今來無數游人對巫山這座縣城流連忘返,乘船游玩三峽成為旅游最理想的形式。不僅游覽旅游勝地觀賞壯麗的三峽景致,還留下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歷代美術名家和文人墨客慕名而來進行創作,有6000余首詩詞歌賦流傳至今。巫山作為全國首批5A級景區,重慶市六大精品景區之首,發展旅游的歷史十分悠久,主要在于擁有著極其豐富的生態旅游資源。巫山因神女峰和紅葉享譽全國,被譽為中國之戀城、神女之故鄉;三個三峽馳名中外,三峽最美是巫山在于它坐擁“一江碧水,兩岸青山,三峽紅葉,四季云雨”為主的天下奇觀與“千年古鎮,萬年文明”為代表的歷史文化奇葩。有《高唐賦》、《神女賦》等詩賦近千首,千余件珍稀文物居庫區之首。同時,巫山山清水秀、生態良好。這些大自然和老祖宗留下的寶貴資源成為巫山發展旅游的堅實基石。
1.3 堅持生態旅游優先是推動巫山綠色發展的現實需要
過去很多地區為謀取經濟的快速增長和發展的政績觀唯GDP是從,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做法,不惜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得經濟發展造成生態破壞,巫山秉承“兩山理論”的科學發展理念,謀求如何把巫山的“碧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是我縣推動綠色發展的現實需要。巫山縣城地處長江邊位于長江三峽生態屏障核心區,建設好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不僅是國家使命還是歷史擔當。近幾年來,巫山種植經果林1.2萬公頃,完成水土流失綜合治理449.92平方公里,累計造林133萬畝,森林的覆蓋率達到57%;空氣全年優良天數達340天以上,不僅適合巫山人民宜居養生,還是游客們的旅游觀光勝地。巫山先后被評為全國文明縣城、國家園林縣城、國家衛生縣城,還成為長江三峽堅固的生態屏障示范區。我縣擁有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發展生態旅游理所當然成為我縣富民增收的主導生態產業。
2 堅持生態優先推動綠色發展建山清水秀美麗巫山
巫山作為渝東門戶處于長江經濟帶中西部戰略連接點上,是全國水資源戰略儲備庫、長江流域重要生態屏障。肩負著水土保持、南水北調、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戰略任務,必須堅定不移走生態旅游之路,堅決守住生態與發展兩條底線,念好“山”字經,做好“水”文章,辦好“紅葉節”,努力把巫山的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和經濟優勢,打出一套適合巫山綠色發展“組合拳”,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切實建成山清水秀的美麗巫山。
2.1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
巫山縣為貫徹生態文明思想做好中央環保督察問題整改工作的具體實踐,把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落實到具體行動上來,一是要做好“水文章”,永葆“一江碧水”。加強垃圾污水處理、江河清漂,嚴格落實“河長制”,全面加強水源地保護和開展水質監測,推進“廁所革命”。二是要念好“山字經”,守好“兩岸青山”。為防止沿江現“斷帶”和開“天窗”,保證兩岸青山常在,要持續開展國土綠化行動,加緊荒漠化、水土流失治理,確保森林覆蓋率在2020年達60%。三是要辦好“紅葉節”,提質“三峽紅葉”。不斷擴大紅葉規模,不斷增加紅葉種類,持續提高紅葉品質,形成“北有香山紅葉,南有巫山紅葉”的旅游品牌,讓巫山紅葉成為美麗中國的靚麗名片。①
2.2 正確打好“綠色發展組合拳”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
巫山縣為切實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按照“把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作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項目的優先選項”的要求,練就一套綠色發展“組合拳”。②
一是大力推進國土綠化,林業工程中著重治理水土流失等,使得森林資源增量的同時提高質量。巫山去年共營造林29.69萬畝,通過整改補植苗木和自查,成活率達98%以上。近五年來巫山累計營造林117萬畝,森林面積從2012年的227.85萬畝增加至247.6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57%。2018年實施造林29.2萬畝,巫山長江兩岸的生態環境有明顯改善,長江兩岸水土流失面積減少了17個百分點,有效地保護了三峽水庫,成為“一江碧流、兩岸青山、四季云雨”的美麗庫容。我縣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要求,全縣機關干部于每年的春節上班第一天定期定點上山植樹,并把這一天定為“生態綠化日”,這已成為各級干部群眾的廣泛共識和自覺行動,為厚植脫貧致富的“搖錢樹”添磚加瓦。經濟林發展走在全縣前列的巫山縣曲尺鄉圍繞“中國巫山紐荷爾”“中國巫山脆李之鄉”兩大特色水果支柱產業,采取改造荒山建梯田治理石漠化的辦法,累計科學種植柑橘13000畝、脆李15300畝。水果總產值達15400萬元,真正成為果農的“搖錢樹”。二是進一步加強水質監測,抓好面源污染的防治,努力提升水質,我縣教委和環保、稅務局等相關部門,應該不定期組織相關工作人員和學生開展以“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全面推行河長制”為主題的系列宣傳活動。為培養市民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意識,讓市民了解水資源現狀,可通過多種形式包括懸掛宣傳橫幅、設立宣傳展板、發放宣傳資料,清理城市垃圾等,讓市民養成節水護水、合理用水的習慣,從而形成良好的社會環保風尚。
巫山縣轄區內有大溪河、官渡河、大寧河、抱龍河等23條河流,每一條河流的河長由轄區鄉鎮主要負責人擔任,為全面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讓每條河道湖泊都有具體的責任人。①同時做好城市大氣污染防治的攻堅工作,讓巫山這座具有特殊重要地理位置的城市真正肩負起保護三峽庫區的任務。保護生態環境的新理念和建設生態文明的新主張為我們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指明了方向。全縣干部群眾將把領導講話精神和全國兩會精神與實際工作結合起來,切實落實到巫山經濟社會發展中。
注釋
①互聯網 標題:《巫山書記李春奎:建好長江生態屏障 加強生態保護_重慶頻道_鳳凰網》
②互聯網 標題: 《巫山打“組合拳”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重慶頻道--人民網
參考文獻
[1]未知.中國農大教授楊寧當選世界家禽學會主席[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年27期.
[2]李明慧,農民采用蔬菜大棚技術影響因素研究[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年27期.
[3]蔡楊.立足生態巫山運用“組合拳”全縣建大景區[J].商業故事,2014年9期.
[4]李騰.習近平治國理政的辯證法思想及現實啟示[M].山東大學,2016.
[5]余思云.習近平生態思想與建設美麗中國研究[M].重慶工商大學,2016.
作者簡介
龔雪梅(1985-),助理講師,文學學士,中共巫山縣委黨校,主要從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