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新華?田雄
摘 要:在我國,行業協會作為經濟體制轉型的產物,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在與政府、企業及行業相關第三方等之間的互動關系中承擔了重要角色。查閱相關文獻發現,一些文獻對協會缺乏自主性、獨立性進行了研究論證,一些文獻在協會功能發揮不充分方面做了相關闡述探討。結合本人多年的工作實踐經驗,本文將從行業協會與政府、企業以及行業相關的第三方之間的關系淺談行業協會存在的必要性。
關鍵詞:行業協會;政府;企業;行業相關的第三方
1 問題提出
行業協會是特定行業市場經濟發展的產物,為特定行業企業提供溝通、咨詢、服務、監督、自律、協調等功能的非政府組織,是市場經濟體制得以有效運行的潤滑劑和推進器。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我國行業協會成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來,危害社會公眾健康的惡性事件時有發生,這其中涉及的不僅是某一家企業,而往往成了整個行業的“潛規則”,這些問題的出現除了遭到公眾對行業協會的質疑外,也嚴重影響了某行業的整體發展。盡管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行業協會的存在仍然是有必要的。本文將從行業協會與政府、企業以及行業相關的第三方之間的關系淺談行業協會存在的必要性。
2 行業協會與政府的關系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行政改革的重點之一是政府職能轉變。在國內改革的社會需求與國際接軌的雙重動力推動下,我國確立了“有限政府、間接管理、宏觀調控”的政府職能轉變總體方向,為此,政府內在也需要將原先承擔而不應該承擔的大量職能轉移出去。在經濟領域,政府將微觀的經濟管理職能轉移給行業協會,實現從部門管理向行業管理的轉變,被一致認為是公共行政改革的根本方向,政府職能轉變的這一思路從理論上為行業協會的發展奠定了必要性基礎。由此可見,行業協會是政府職能轉變和市場經濟發展的現實產物,發揮著聯結政府和社會的橋梁紐帶作用。
由于根植于政府的背景,行業協會也被稱為“二政府”。為消除行業協會作為“二政府”的角色偏差和職能錯位,自20世紀90年代初期以來,中央政府自上而下啟動了七輪行業協會“去行政化”改革。尤其2015年頒布的《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總體方案》更是對政會如何劃清邊界、管辦如何規范分離進行了系統化體制設計和制度安排。于2016年起從上至下大力推行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試點工作,初步實現了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的人財物的分離。
無論是依附于政府還是與政府分離,行業協會都承接了政府部分經濟管理職能,在這種情況下,行業協會通過積極開展各項工作,使黨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及時傳達、貫徹到基層。政府某些政策的具體實施也通過依托行業協會來完成,比如:協助政府制定和實施行業發展規劃,行業產業政策的引導,行業發展趨勢研究,行業統計數據的收集、行業國內外發展情況的基礎調查等等。
3 行業協會與企業的關系
在我國,中小型企業占多數,企業在獲取信息和資源方面能力有限,行業協會在進行行業調查、收集行業市場、技術、政策等信息方面比單個企業具有天然的優勢。因此,行業協會成為企業獲取信息的快速而直接的渠道。
企業在進行技術創新時需要借助外部能力,這是開放式創新的基本特征。企業技術創新過程中信息獲取與信息保障是技術創新的關鍵問題。當前,行業協會在企業技術創新中的重要作用已經被社會各界認同。行業協會的信息只能為會員企業的技術創新提供方向與動力。行業協會從信息收集、知識整合與知識傳遞三個方面充當了知識轉移中介的作用。
行業協會通過對法律法規以及道德的宣傳,來提高會員企業的法律意識和道德意識;研究行業的發展趨勢,引導企業往正確的方向發展;制定相關的行業標準與規范,監督會員企業的經營行為。行業協會還在職業技能培訓、職業能力評價、職業技能標準制修訂等方面為企業人才培養儲備提供支持。
行業協會可以代表本行業迅速地把利益訴求和權利主張傳遞到政府決策過程之中,同時也把政府決策過程中的信息反饋給企業,從而架起了政府與企業的溝通橋梁,在企業與政府間建立起一種長久可靠的信任機制;代表行業內企業進行反傾銷、反壟斷、反補貼等調查,或向政府提出調查申請;通過行業協會,協會成員之間可以進行利益協調。面對不同成員之間的利益矛盾和意見分歧,行業協會能夠以其組織的力量,進行互諒互讓,放眼全局的自我協商和化解,從而促進自覺、穩定的行業秩序形成;還可以協調會員與其他行業經營者、消費者及其他社會組織的關系。
一般來說,行業協會是指由某個行業內企業為主體自愿參加、以保護和促進會員利益為目標的經濟類社團組織。鑒于以上行業協會對企業帶來的利益優勢,企業成立后加入行業組織對企業未來發展是一個便捷而有益的途徑。
4 行業協會與行業相關第三方之間的關系
本文中的行業相關第三方指行業相關科研院所和為行業服務的檢驗、認證、標準制修訂等質量服務機構。
每個行業的產品質量都有相應的國家或行業標準,隨著技術的進步及用戶提出的新要求,企業需要不斷的進行技術創新。企業創新的過程需要技術指導和支持,行業協會可以搭建企業與科研院所平臺,為企業提供及時、長期且有針對性的技術服務;當行業技術的創新及新技術的研發需要得到質量驗證,行業協會可以搭建企業與檢驗認證機構的平臺,這些機構提供的客觀統一衡量標準,既有利于技術創新又有利于整個市場的規范;當行業新技術應用由個別轉為市場需求行業認同時,行業協會又可以進行標準制修訂的溝通,為行業的技術進步貢獻一份力量。總之,行業協會對提供質量保證和支持的第三方機構信息掌握充分,能進行有效而快速的組織溝通。
同樣,科研院所可以通過行業協會的平臺將研發成果付諸實踐,通過技術轉讓模式、委托研究模式、聯合研發模式與行業企業進行合作;檢驗認證機構及標準制修訂機構對于行業信息的掌握和需求動態通過行業協會能得以更及時更充分的了解。
5 結論及建議
行業協會是搭建企業、政府、科研院所等第三方相關機構之間的信息交流平臺,推動科研項目的設立,加速行業創意和知識產權的開發。行業協會在掌握行業發展和改革的全面情況,聯系行業方方面面,綜合共性問題,反映傾向性意見,提出帶有方向性的政策建議等方面的作用是其他組織無法代替的。
綜上所述,通過行業協會與政府、企業以及行業相關第三方之間的關系淺析,可以看出行業協會的存在是非常有必要的。
當然,存在雖是必要的,怎樣更好地發揮其職能服務于行業中的各個環節,又怎樣更好的發揮其聯結政府和社會的橋梁作用,相信這是每個行業協會都在積極思考并努力去實現的。對于行業協會的發展模式及職能發揮,個人認為不一定非得采用統一模式,無論本協會是采用“精英領導”模式還是其他經營模式,只要有利于行業協會的發展及延續,能達到盡可能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職能和作用即可。
參考文獻
[1]羅文恩.后脫鉤時代行業協會功能再定位:共益組織研究視角[J].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5):104-112.
[2]謝慶奎.“入世”對中國政府管理體制的影響[J].北京行政學院學報(03):4-5.
[3]吳傳毅,WUChuanyi.行業協會發展過程中的矛盾問題探析[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7(6):79-82.
[4]孫春苗.行業協會管理改革的比較研究——基于雙重管理體制[J].中國非營利評論(02):123-139.
[5]黃建.分離與重構:放管服改革視閾下的社會組織——以行業協會為例[J].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