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應勝
摘 要:伴隨大數據、互聯網及人工智能的不斷發展,未來圖書館發展的必由之路就是實現智慧化。高職院校在我國高等教育階段中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是培養綜合型人才的主要陣地,而圖書館在高職院校教學質量方面起到較大的促進作用,因此,加快高職院校智慧圖書館建設,就顯得十分重要。故此,本文結合筆者工作實踐,著重探討了高職院校智慧圖書館的建設路徑。
關鍵詞:智慧圖書館;高職院校;建設路徑
高職院校建設智慧圖書館,對于高職院校科學研究的開展、教學工作質量的提升都起到顯著作用,更能提供給學生高質量的知識服務,因此,當前各地高職院校應重視智慧圖書館的建設,并采用多種可行的方式、技術、手段,以提高智慧圖書館的建設成效。但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高職院校智慧圖書館的實際建設過程中,也必然會遇到諸多挑戰和問題,這就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積極探索研究推進智慧圖書館建設的可行路徑。
1 高職院校智慧圖書館建設的重要性
1)有助于促進智慧校園的建設。高職院校智慧圖書館建設,能夠對智慧校園的建設起到有效推動,這主要體現在通過智慧圖書館的搭建,能夠使師資隊伍得到進一步優化。我們知道,當前對高職院校師資隊伍的要求是懂教學、強技能、通理論。但就實際情況而言,不少高職院校師資都存在如下問題:一是,將國家發展高職教育的要求、理念轉為實踐的操作能力較弱;二是,聯系企業、了解企業的主動性偏低;三是,缺乏創新精神,在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不斷涌現的形勢下,還需進一步加強應變能力;四是,有的教師來自生產一線,擁有過硬的實踐技能,但對教育教學規律不熟悉,有的教師理論知識豐富,但缺乏實踐技能[1]。怎樣使高職院校的所有教師通過自我提高、自我學習,滿足當前高職教育教師的要求,就需要依靠高職院校智慧圖書館的建設,來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傳統圖書館發展到數字圖書管,能夠讓人更有效、便捷的使用資源、獲取信息,而智慧圖書館在更高層次上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能使資源、信息主動為人服務,為教師發展提供主動服務,促進教師能力的提升。
2)能夠滿足高職人才培養的實際需求。高職院校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出服務生產一線,擁有較強實踐操作能力的高技能型人才。一般而言,高職院校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方式,多是讓學生在實訓室反復練習、訓練,誠然此種方式在幫助學生學習傳統技能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但伴隨科學技術的持續發展,生產一線設備更新換代速度更快,而學校實訓室設備更新是落后于企業更新速度的。所以,培養高職學生的動手能力,更須適應更新換代設備的操作,不能局限在已有設備的反復訓練。在此種形勢下,學習能力成為了動手能力的重要基礎。通過建設智慧圖書館,能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良好培養,進而使學生能夠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以免在學校所學的技能,走上實際崗位就落伍。
3)圖書館實現自身良性發展的必然需要。高職院校圖書館藏書具有自身的特點,主要內容有:一是,為所在地域服務;二是,為行業服務;三是,為培養高技能、應用型的一線人才服務;四是,能夠對行業最新動態及時反映,如行業最新技術發明、理論前沿動態等。而智慧圖書館則能對第四個特點需求進行良好滿足[2]。智慧圖書館是以更好的人性服務為目的,以物聯網、數字圖書館為技術基礎,以圖書信息質資料高效使用為路徑,是圖書館發展到物聯網時代、數字時代、智慧時代的必然產物。
2 高職院校智慧圖書館的建設路徑
就以筆者所在的遂寧市職業技術學校圖書館為例,在建設智慧圖書館實始終以高品質個性化服務為目標,以讀者為中心,以實現資源和數據的最大程度整合、利用,著重從挖掘資源、擴大數據平臺、提升服務等方面著手,穩步推進智慧化建設。
1)提高個性化智慧服務。要知道圖書館有著廣泛的讀者范圍,因此,在建設智慧圖書館的過程中,我校堅持以人為本,結合讀者的多樣需求提供個性化的智慧服務,重視讀者和智慧圖書館間的良好互動,以使讀者的個性化需求得以滿足,將智慧圖書館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傳統的圖書館服務主要是驅動模式,即讀者結合自身的相關需求進行信息地搜索,而智慧圖書館則要提供主動服務,首先我校將所有的圖書重新用云圖管理軟件管,每本書都貼上了芯片,通過使用無線網、物聯網技術,將時空上的限制打破,在完成信息檢索、書刊借閱的前提下,實現網絡和圖書館服務的良好銜接,形成自助式用戶體驗。同時,通過采集和應用數據,對讀者展開精準分析,以使讀者的需求得以更好滿足,并跟蹤了解讀者,對讀者的個性化信息進行獲取,如此才可使提供的個性化智慧服務具有針對性。個性化的智慧服務不同于傳統圖書館的服務功能,其需要實現和讀者的良性互動,高職院校智慧圖書館應形成互聯的網狀服務形式,使讀者借助相關軟件能加入圖書館管理和建設過程中來,有效管理圖書資源。
2)擴大信息化數據平臺。建設高職院校智慧圖書館,應重視數據平臺的擴大,深入掌握各種數據在收集與分析過程中的整合情況,以及大數據形態、類型變化的情況。智慧圖書館要利用二維碼標簽、傳感器、RFID等物聯網感知技術延伸、拓寬感知范圍,使信息感知能力得以加強,有效發揮出感知層在智能建設方面的作用,進而實現信息的全面覆蓋和全面感知圖書館。基于此前提,智慧圖書館借助云計算平臺、互聯網、網絡管理系統等組成的立體網絡層,在傳統器的部署領導下,進行移動互聯平臺的建立,有機整合所采集的異構數據和碎片化信息,通過數字設備向應用層傳遞信息,達到信息的互通[3]。與此同時,在建設智慧圖書館的過程中,也應合理應用大數據技術,注重信息化數據平臺的不斷擴大,通過校內圖書館辦公系統、PC服務終端等,對師生的借閱數據與服務需求做廣泛收集,然后通過核心應用層來分析和處理所傳遞的數據,結合系統顯示的數據對師生的個性化信息需求進行深入分析,從而使提供的知識服務更具個性化和科學化,使智慧圖書館具有智慧化體驗功能。
3)深入挖掘數字化研究資源。就當前而言,我校高度重視圖書館資源建設,特別是數字化資源。因為數字資源具備節能低碳、操作簡便、限制程度低的特點,數字化轉變館藏資源,能使紙質資源的使用壓力得到很大緩解,更能降低資源消耗,使館藏圖書資源的復本限制問題得以良好解決,從而帶給用戶更為高效的檢索體驗,更好滿足用戶的需求,這也是智慧圖書館所具有的顯著優勢。高職院校智慧圖書館的實際建設,應根據具體的建設要求,并結合數字化資源的優勢,重視圖書館的數字化建設,關于數字化資源的利用不可停滯不前。在進行建設的時候,應對數字化研究資源做深入挖掘,并有機整合資源,實現數字資源的良好對接,統一管理與推送各種資源數據,從而使資源互動性與共享性得以顯著提升。
3 結語
誠然,圖書館不會直接參與到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但圖書館的建設水平將會給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教師素質的提升形成直接影響,進而給人才培養的質量形成較大影響。目前,圖書館發展的最高階段即為智慧圖書館,其是各類圖書館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高職院校能否實現智慧圖書館的建設,將關系著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學校內涵的建設及學校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薛國棟.智慧圖書館服務實現策略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1):98-100.
[2]祝業,張建平,王璇.智慧圖書館服務平臺建設的思考[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18,27(6):72-74.
[3]林曉云.“雙一流”背景下應用型高校智慧圖書館服務創新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10):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