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永光?彭靖?卜濤?秦嶺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現代化建設產業化發展勢頭迅猛,涌現出的一大批具有優厚實力背景以及專業技術知識的建筑企業。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全面到來以及建筑信息化技術的持續進步,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建筑類專業的發展有了新的方向。本文主要針對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建筑類專業的發展前景及發展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建筑類專業;發展
基金項目:重慶城市職業學院委托課題“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建筑類專業的發展研究”(項目編號:17XJWT005)。
1 前言
高職土木建筑類的專業包括建筑設計類、土建施工類、建設工程管理類、市政工程類等相關專業,這些專業的發展對于現代化建筑行業的持續穩定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需要加強對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的分析,明確建筑類專業的發展方向以及發展策略,本文以C校土木建筑類專業的改革發展措施進行深入的探究。
2 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建筑類專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2.1 與產業化發展不匹配
從C校建筑類專業建設的實際情況可以發現,該校建筑類專業建設的情況以及開設的內容與社會對建筑行業產業化發展匹配度不高,建筑產業現代化不僅包括住宅建筑結構,而且還包括部件大規模工業化、生產建筑附件等,與現代化的管理手段以及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息息相關。建設主管部門為了能夠更快的實現建筑產業的現代化發展,積極與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業進行合作和對接,希望能夠打造以高校院所為智庫,企業為龍頭以及以政府為監管平臺的聯動發展模式,希望能夠促進建筑產業化的持續穩定發展。但從當前院校土建建筑類專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與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的要求以及形式對比,學校建筑類專業的發展與建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和一些現實的問題,具體體現在擴展空間以及專業實踐能力不足以及信息化平臺和虛擬仿真平臺建設水平低下[1]。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信息化時代的全面到來,將計算機技術、大數據技術充分融入到建筑類專業發展過程中、形成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已經成為當前教育教學的大勢所趨。通過虛擬仿真平臺以及信息化技術處理平臺,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虛擬實踐能力,增強學生的職業素養在建筑行業,BIM的持續發展使得建筑行業從設計、生產一直到施工裝修的全過程都可以依賴仿真技術來實現。同時,信息化技術也可以為建筑組裝以及建筑的運營進行有效的監控,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持。C校在經濟新常態下,初步搭建了建設信息化虛擬仿真設計平臺而且獲得了業界的廣泛認可,但是相對來說,該平臺的搭建與建筑產業現代化的需求仍然不夠匹配,建設能力不足,難以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和價值[2]。
其次,建筑類專業相對來說實踐性綜合性比較強,要求從業人員能夠清晰直觀的認知建造的全流程,可以有前瞻性的分析,建筑設計的裝配結構方案以及整體規劃措施,有精準科學的現場操作能力以及系統現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理念,要求學校在學生能力拓展以及專業實踐方面提供更大的資金支持以及設備設施建設。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由于學校師資力量和資金設備有限,導致校企合作仍然不夠完善和深入,影響學生專業實踐和拓展的能力和水平,很多學生并不無法適應專業技能的發展需要[3]。
2.2 建筑行業粗放式的現象比較嚴重
從當前社會整體建筑行業的發展情況來看,絕大多數的建筑工程公司仍然應用的建筑思路是比較粗放式的,未能進行細節和全方位的管理。建筑施工之前,建設人員僅僅對施工現場進行簡單的考察活動,并沒有對周圍環境的數據進行系統科學的分析,導致建筑設計不到位、不全面、不科學。其次,粗放式的建設思路會造成大量人力資源和建筑材料的消耗,相關資源未能得到合理的規劃,導致資源的浪費,造成較大的人工成本,影響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3 經濟新常態下建筑類專業的發展對策
3.1 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和交流
在經濟新常態下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行業對于人才培養的實踐能力以及專業能力要求較高,同時時代的不斷發展使得建筑工程的人才需求質量越來越高。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很多建筑企業仍然缺乏專業高水平的人才,最主要是由于學校在開展人才教育的過程中未能匹配企業的實際需求,過度重視理論教育而忽視了學生的實踐教育活動,導致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實踐能力不足,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果。為了使得學生在進入工作崗位之后能夠更好的適應工作環境,需要加強學生對企業項目環境的了解和熟悉。因此,在校期間可以通過深化校企合作的方式,推廣現代學徒制充分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得學生能夠加入到企業當中學習應有的技能和技術[4]。
3.2 實施1+X證書提高學生自身的競爭能力
三年制高職學生在校學習時間比較短,專業知識能力的學習程度不佳,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果,在這種背景下可以試點實施1+X證書試點,利用晉級培訓變相延長學生的在校學習時間并且適應行業企業需求。為了使學生能夠獲得更多的職業鍛煉機會,幫助學生在就業過程中提高競爭力,要結合企業的實際需求做好學生的對口培養。學生本身也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和技能水平,在畢業時爭取取得大專畢業證。其次,建筑類的專業也要適應建筑過程及行業多元化的要求,根據市場的需求拓展專業類型,學校的建筑行業可以結合社會時代發展的需要進行改革和優化,例如:適應新農村建設申報村鎮建設與管理,適應垃圾分類開辦環境衛生工程技術等。
3.3 加快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
在新常態背景下還需要建立具有較強技術應用能力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提高技能培養質量,形成職業化的辦學特色,完成培養目標。要探索如何建設好收拾型的教師隊伍,通過創新型的策略及方法打造高水平的專業隊伍,為學生提供優質的職業教育。當前在教師隊伍存在著質量不高、數量不足以及不穩等問題,各高校需要結合時代發展特點以及教師隊伍的實際情況,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解決和優化建筑,提高高職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為院校的持續發展提供有效的人才支持。同時,還需要加強創新雙師型隊伍的專業結構、職稱結構、學歷結構以及年齡結構,制定行之有效的績效考核制度,充分提高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工作主動性,使得教師能夠積極有效地參與到人才的培養過程中來。其次,教師和領導還需要加強對新常態下建筑類專業發展方向的正確認識,對市場環境進行充分的調研,明確當前人才的需求情況以及人才的緊缺情況,并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和教學任務,針對社會的需求開展有效的教育教學活動,使得人才培養能夠充分滿足社會的發展要求,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職業發展機會。也可以邀請知名的企業專家和社會學者舉辦講座,邀請專家學者指導教育教學活動,承擔學校的教學任務,共同開發校企雙方的科研課題。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常態背景下對建筑專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筑行業要想能夠獲得持續穩定的發展,必須要不斷調整建筑專業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方式,通過行之有效的對策為社會提供更加匹配和專業的人才,使得學生能夠獲得全面的發展,促進學生的綜合成長。
參考文獻
[1]王旭善.必須加強高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創新的研究[J].徐州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3).
[2]平怡.高職財經類專業教研活動有效性的實踐與體會[J].武漢: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3(3).
[3]郭麗,王秀芬.高職內涵提升背景下教研活動的創新[J].濟南:中國成人教育,2017(15).
[4]鄒軍.建筑節能施工現場監管流程優化研究[D].長沙:南華大學,2015:100,200.
作者簡介
韓永光(1982-),男,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工程管理、建筑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