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數學教師教學現狀與教師的培養、教師專業成長密不可分。對某省部分中學的數學教師教學現狀進行調查和分析,發現中學數學教師教學現狀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因此,提出了相應的對策與建議,這將有利于教師更新教育觀念,促使自身素質的提高,確保新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中學數學教師;課堂教學;教學現狀
1 前言
隨著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課堂教學成為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新的數學課程標準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突出體現了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要求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1]。然而,我們知道,有了理想的課程標準和實施方案,如果教師理念和教學跟不上,不能理解新課程標準內涵并在日常的課堂實踐,那么新課程改革的成效不言而喻。因此,對中學數學教師的教學現狀進行調查研究成為必要。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與時間
2019年10-11月間,課題組選取某省部分中學數學教師作為調查對象,展開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中學數學教師教學現狀”的問卷調查。調查對象基本情況如下:
2.2 研究方法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00份,共回收有效問卷95份,回收率95%。試題一律采用選擇題,保證試卷的回答質量和數據收集。調查問卷數據管理采用SPSS軟件,并用其進行數據分析。以下“教師”統一指中學數學教師。
3 教師教學現狀調查
3.1 教師對新課程改革的態度
教師對新課程改革的態度方面,95%以上的教師表示對新課程改革有所了解,50%的老師表示正在研究新課程改革,并在自己的課堂進行實施。另一方面,40%的教師認為這次新課程教育改革不同以往,是一次全面的改革,新課程改革對自己的數學課堂教學的影響是積極的,受益頗多。
3.2 教師與學生交流方式
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方式方面,10%的教師沒有QQ,而用網絡與學生交流的還不到8%,有85%左右的老師都選擇了面對面談話這種方式,還有少量老師則是通過學生的作業來與學生交流。特別有趣的是,男教師選擇面對面交流的比較多,而女教師喜歡在作業中與學生交流。
3.3 教師對網絡與使用的態度
教師對網絡的態度方面,78.7%的教師認為教師上網有利于教學資料的搜集與共享、教學經驗的交流和學習,視野也會更加開闊,能跟上信息化時代的步伐。3.2%老師則認為好好備課的話就行了,沒有必要上網。在備課方面,有一半的教師選擇用多媒體備課,三分之一的教師則是在比賽時才會使用多媒體備課。
3.4 數學教育和教學雜志的訂閱及態度
學校訂閱數學教育與教學雜志的種數1-5種的居多,占54.7%,訂閱10種以上的學校僅占9.5%。對待這些數學教育教學雜志,教師的態度是:不到30%的教師會每期都查閱學習;偶爾翻翻占大多數;實在提不起勁來看的占8.9%。
3.5 教師自認為課堂教學的滿意度
教師自認為課堂教學的滿意度方面,55%的教師認為學生對自己的教學滿意度一般,有40%的教師認為學生還是對自己的教學比較滿意。
3.6 教師對數學的認識
當被問及是否知道芬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的數學教育觀[2-3]時,60%的教師表示并不知道。調查發現,絕大多數老師認為數學是一種文化、是一種語言,還有教師50%認為數學不僅僅是計算,80%教師認為數學不僅僅是解題。
3.7 數學教學觀念與教學設計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80%的老師認為自己具有某種數學觀、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還有60%左右的老師認為應該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運用心理學知識、會主動運用其它資源來提升、改善與豐富課堂內容,能更好促進學生學習。
3.8 教師教學研究
教師教學研究方面,有16.8%的教師從沒參加過講課比賽;27.4%的教師從沒參加過市級的教研活動;6.3%的教師從未閱讀教學改革方面的文章;45.3%的教師從沒發表過一篇教育教學方面的文章;43.2%的數學教師近五年從未參加過任何教改項目;27.4%的數學教師從未閱讀過國內、國際數學教育著作。
4 對策與建議
4.1 教師思想觀念的更新
首先,教師要擺脫過去舊的教育觀念的束縛,樹立正確的人才觀,教學觀和學生觀。其次,教師要真正理解:“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是新世紀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第三,教師要認識到在未來社會中,獲取知識的能力比獲取知識本身更重要,獲取信息的方式、方法比獲取知識內容本身更關鍵。
4.2 教師知識結構的更新
教師的知識結構是由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實踐性知識和文化知識[2]組成。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的教學,教師首先應通過自學、參加繼續教育學習或一些培訓班的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理論水平。其次,通過報刊、雜志、信息技術等途徑收集有關的教育教學資料,充實自己的實踐理論知識。
4.3 教師心理角色的更新
進入微時代,學生獲得知識、信息的渠道多元化,教師的知識的權威性會有所降低,教師要及時轉變知識權威心理,認清教師角色,努力成為學生學習的設計者,促進者和引導者。
探究的合作者,成果的賞識者以及個性化教學的創新者、新課程改革的開發者。
5 結語
教師是培養人才的主力軍,教師專業發展是重中之重。課堂教學永遠是新課程改革的主要陣地,只有將新課程改革的新思想、新理念融入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才能獲得師生積極的、創造性的參與的真正學習課堂,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永遠充滿著活力,發生靜悄悄的革命。
參考文獻
[1]數學課程標準研制組.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出版社,2004.6.
[2]張奠宙,宋乃慶.數學教育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
[3]胡典順.人為什么要學數學—數學意義的哲學思考[J].數學教育學報,2010,19(4):54-57.
作者簡介
余紅宴(1971-),男,湖北黃岡,副教授,博士,現主要從事工程教育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