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晶晶
摘 要:美聲唱法16世紀到19世紀經歷了300年的發展,一度被譽為“最科學的發聲方法”。隨著我國居民生活品質的提高,學習聲樂的人越來越多,學習年齡也越來越年輕化,但是聲樂學習是一個把抽象化為具象的過程,因此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教師的表述也會引起學生對某些概念的偏差從而導致不能有一個良好的歌唱狀態。本文將從歌唱的喉位、呼吸、聲區以及歌曲表現入手,分析如何有效、合理的運用來達到一個良好的歌唱狀態。
關鍵詞:歌唱狀態、呼吸、美聲唱法
我國古書有云:“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發于聲,聲成之,謂之音。”①歌唱的方式方法在經歷了漫長的發展后形成一個完善而科學的體系??v觀世界知名歌唱家,成名時年齡大多在40歲上下,比如帕瓦羅蒂,比如喬治烏等人。②而帕瓦羅蒂曾以70歲高齡舉行了全球告別巡回演唱會。因此,一個好的、科學合理的歌唱方法不僅在音樂的表現過程中給人以美的享受,也會延長歌者的演唱壽命。那么,怎樣就算是好的演唱?怎樣的方式又可以稱之為合理?在經歷了8年的聲樂(美聲)學習之后,這里我將自己的心得體會分享給大家。
1 美聲唱法的呼吸
在聲樂學習過程中,幾乎所有人都會說到呼吸。我認為呼吸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泛指氣息,指在演唱過程中氣息的一呼一吸的運用。另一個則單純指在演唱前呼吸的那口氣兒。
1.1關于喉位
歌唱時,喉嚨的“擺放位置”是一切后續演唱的基礎。喉位放的過高,演唱時會給人以上氣不接下氣的感覺或者聲音聽起來很“擠”;然而喉位放的“偏下”,導致聲音的僵硬。所以,聲音的擠或者僵硬都是由于喉嚨的不夠松弛導致的。適當的喉位可以使演唱時的準備更加充分,也可以引導后來的聲音更加順暢。
那如何才能把喉位“擺放正確”?通俗的說,比如想象一下在花園里“聞花”,或者想象仰著脖子喝水,抑或是在特別困的時候“打哈欠”,甚至可以用一些童話人物形象來引導聲樂學習者去找到歌唱的喉位??傊砦环潘刹攀且粋€適于歌唱的狀態。
1.2 關于呼吸
在美聲發展的歷史上,有過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等這樣的呼吸方式。胸式呼吸控制力差,限制了歌唱的發揮,在做聲音的漸強或者加大壓力唱高一些的音就會很困難。后來出現了腹式呼吸,即用橫膈膜來調整呼吸。而現在,采用胸腹式聯合呼吸。這種呼吸方式的優點是吸氣多,換氣快,氣息大小和壓力變化靈活。
呼吸作為歌唱的支持系統,就好比建房的地基,地基越深,房子才可以蓋的更高。關于這個問題需要強調的是很多人在學習中將呼吸的狀態“安置”錯了。很多人吸氣的候抬肩膀或者挺胸膛,而呼氣的時候“癟肚子”。其實,這是錯誤的做法。一個正確的呼吸一定是吸氣的時候,腰腹周圍“鼓起來”,呼氣的時候保持鼓起的狀態而那口氣兒撒出去了。這樣才是一組正確的呼吸。整個過程中“呼”與“吸”形成對抗,這個對抗就是呼吸的支持,或者說呼吸的支點。這種對抗伴隨一個樂句的始終,只有在樂句結束以后,才可以放松,緊接著再吸氣......這個循環過程將貫穿整個歌曲的演唱。同時在學習過程中我們應該明白,決定音量的不是嗓子、不是聲帶,而是呼吸。這個呼吸就是指呼吸的支持。
在呼吸時還需注意,不要為了多吸氣,一下氣息吸的過滿造成僵硬狀態。也不要為了怕造成氣息僵硬而不敢吸氣或者氣息吸的不夠。過多或者不夠都不能夠很好的給呼吸支持。
2 關于歌唱時的聲區
說完呼吸,再來說說聲區的問題。對于歌唱來說,聲區也是個很重要的問題,它涉及眾多,比如換聲點或者不同音。區的聲音比例問題等等。
今天,我們仍有很多人認為音區就是高音區、中音區、低音區三部分且三者涇渭分明。你是女高音所以你就只要唱好高音,如果你是女中音那你就沒有高音區。在這里我想要強調一點,并非你是中音就沒有高音區,只是相比高音中音更為出色,具有更好的表現力。 我們應該明確,練聲的目的是為了把聲區統一起來。聲區的過渡,并不像有些人認為的中、低音區要如何如何,高音區又要怎樣怎樣。所謂從低到高的過渡,存在一個比例的問題。在我的聲樂學習過程中,我的體會是中、低音區的不要摻太多的假聲,就好比呼吸,夠用就行。在這個基礎上,每往上練一個音,真假聲的比例都要發生變化。比如你用f?的狀態唱﹟f?,一定會覺得聲音緊、窄。所以真假聲的比例非常重要。
簡而言之,不明白人的聲區如何劃分不要緊,不知道換聲點也不要緊,要緊的是知道每個音的真假聲比例是不一樣的。
3 關于歌唱表現
當掌握了良好的發聲方法,那么在演唱中,歌曲的表現就顯的尤為重要。如果沒有情感,再好的方法也達不到韓娥“余音繞梁三日不絕”的感覺。相反,如果表現的感情到位,很多時候可以掩蓋一些聲樂技巧上的不足。
3.1 正視譜例上的術語、表情要求
很多時候,我們拿到一首作品是直接就唱的,忽略了歌曲的出處和曲作者的意圖。其實,除了聲樂上的技巧,我們還需做一些案頭工作。
以《我親愛的爸爸》③為例。很多人在演唱這首作品的時候不了解劇情,只看這首詠嘆調的名字會認為是懇求父親“認可”自己的心上人,以致于在演唱的時候一味的表現痛苦。然而這么理解就錯了。這段唱是勞蕾塔懇求父親幫助的,更多的時候應該表現出撒嬌的情緒。而現實中“撒嬌”似乎也是女兒向父親尋求幫助的一種常用手段。歌詞中“你若不愿答應,我就要到威克橋上,縱身投入河水里”一句可以明顯看到“撒嬌”的情緒。我們甚至可以設想這樣一個畫面:當勞蕾塔唱到“Mi strug-goe-mi tor-men-to”一句時,女兒臉上“裝”著滿臉的痛苦,但眼神卻在偷瞄父親的神色;最后一句“bab-bo,pie-ta”甚至可以看到女兒拉著父親的手在“哀求”......
所以了解作品的出處以及通過譜例上標記好的表情要求,更有利于我們準確的表現曲作者的意圖,更有利于歌曲中感情的傳遞。
3.2 聽和模仿
當我們拿到一首作品時,應當多聽知名歌唱家的演唱并模仿她們的唱。聽,并不是要只聽一個人的。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多的聽不同歌唱家對同一作品的演唱,因為這更有利于我們去分辨哪一種更適合自己。而模仿,也不是要模仿歌唱家們的聲音,因為這很容易出現錯誤。要模仿歌唱家們對歌曲的處理。作為美聲唱法的初學者,在仍以聲樂技術為主要學習的過程中,不要過高的期待自己馬上去表現歌曲。應當更多的用聽和模仿來提高我們對歌曲作品的感受。
4 結語
我曾經觀看過一場音樂會,其中有一首作品是《姑娘的秋波》④。眾所周知,多尼采蒂的作品非常難唱。一般來說,這首唱段以緩慢的速度開始,到中間的部分會用很快的語速來表現主人公對某件事情的不屑。但是這位演唱者并沒有這么做,她以較快的速度開始全曲,在我正在驚訝如何表現后面的音樂時,她把快的部分放慢唱了。這一幕讓我感慨頗深,想來多尼采蒂先生如果泉下有知,也會抗議的吧。所以,選擇作品非常重要。切勿眼高手低選擇能力范圍外的曲目。
聲樂的技巧,似乎分開來看都沒有特別難做到。而歌唱的要求從來也不是單一的狀態,這要求我們在演唱過程中不斷的對身體各部分進行協調和平衡。無論哪點沒有做到協調,都不會出現一個好的聲音,而沒有好的聲音又何來談表現。
孔子說“學海無涯”,學習的道路是永無止境的。在這里只是以自己的一點淺見以管窺天,若有不當之處歡迎批評指正。
注釋
①引自漢代《詩大序》。
②全名安吉拉·喬治烏(Gheorghiu,1965-)羅馬尼亞籍女高音歌唱家。
③出自普契尼歌劇《賈尼·斯基基》
④出自多尼采蒂《唐·帕斯夸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