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威(中國人民銀行海口中心支行)
從2009年以來,人民幣國際化已走過了十年歷程。隨著金融開放的持續深入及“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推進,將為人民幣國際化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本文從“一帶一路”建設對人民幣國際化的傳導機制入手,分析所面臨的風險與挑戰,并提出相應對策。
一方面,“一帶一路”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新機遇。另一方面,人民幣國際化推動了“一帶一路”建設實施。此外,人民幣國際化將為“一帶一路”建設涉及的包括基建 、能源、貿易等方面的合作項目降低風險,從而避免因美元波動所產生的匯率風險以及全球貨幣政策分化引發的跨境資本流動劇變的潛在風險。
一是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人民幣跨境結算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二是人民幣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人民幣業務提供支持。三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中資銀行分支機構近年來穩步增加。截至目前,已有9家中資銀行在“一帶一路”沿線24個國家設立了67家分支機構。
金融交易方面,“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越來越多地進入國內金融市場,開展投融資活動。目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已經獲得3300萬元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額度,占全部額度的16.5%。
在大宗商品方面,“一帶一路”沿線的俄羅斯、伊朗、哈薩克斯坦等國已經開始在能源交易中嘗試以人民幣計價結算。
“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經濟發展不均衡,且大部分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有限,整體的金融體系不健全,使得人民幣的在沿線國家的流通狀況和接受程度存在差異。目前沿線仍有約40個國家沒有設立中資銀行網點,當地企業在開設人民幣存放、結算等金融服務賬戶時仍存在障礙,這也導致了人民幣的使用意愿較低。
沿線部分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經濟、金融市場和政治等方面存在不穩定性以及不可控性。此外,匯率制度的差異性、匯率制度的不完善等問題致使國內貨幣幣值容易不穩定,這就會吸引國際游資投機,進一步加劇國內貨幣的幣值波動與經濟動蕩。
人民幣要承擔國際貨幣的重要職能,則需要發行更多貨幣,這就意味著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的貿易中將會出現持續的國際收支逆差,從而帶來貨幣貶值問題。但人民幣作為國際貨幣,需要具備幣值穩定的特性,這就必須控制人民幣發行和流出境外的數量。因此,這一問題將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巨大挑戰。
投資前需全面、嚴格考察,確認項目風險在可控范圍內;聯合國際性金融組織共同出資進行大項目投資建設,在實現大規模投資的同時又避免承擔過高風險;計提貸款損失準備或壞賬準備,預留出更大的緩沖空間,一旦發生違約或無法收回投資本金不至于造成大的沖擊。
要在完善市場機制的前提下,堅持市場化改革,為匯率的正常波動提供良好的環境,穩步推進國際市場開放,有助于建立人民幣國際信用體系。此外,在資本大量外流的同時,要尋求經常項目下的逆差,可以提高對發達國家的出口量,增加貿易順差來抵消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導致的貿易逆差,獲取更多美元收入,增加儲備,增強人民銀行在外匯市場的干預能力,保持人民幣幣值的長期穩定。
一方面,能源、原材料、農產品等大宗商品交易在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往來中占有重要地位,若能在大宗商品貿易中廣泛使用人民幣計價結算,將大大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另一方面,不斷完善原油期貨合約設計以及交易所交易平臺,在提高中國原油期貨的交易量的同時,將原油期貨與“一帶一路”結合,與沿線國家展開深度合作,可以提升人民幣在原油大宗商品交易中的地位。
中國在對外開展貨幣合作時應明確對等條件,要求對方將人民幣作為國家法定外匯,允許人民幣與當地貨幣直接兌換。在雙邊本幣協定中優先使用人民幣,在雙邊、多邊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中增加人民幣計價結算條件。同時,也要注重柔性外交,維護人民幣的國際信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