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歡
摘? 要:濕地隸屬于地球最具活力的生態體系之一,是大自然反饋給人們的天然景點。對于濕地景點,其能產生可觀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具有獨有的自然風貌和文化基因可以吸引到大批游客,屬于每個國家的旅游基地,必須有所管理,因此,濕地景點管理機制建立至關重要。該文將基于生態旅游發展視域下,從兩個方面對濕地景點管理機制進行分析。
關鍵詞:生態旅游發展? 濕地景點? 管理機制
中圖分類號:N36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1(a)-0255-02
濕地景點作為一種水陸交接的特殊生態系統,具有十分可觀的經濟社會和環境價值,能夠對經濟產生連續的有效的推動。其生態結構豐富,萬物雜生,景色變化莫測,觀賞性較強,屬于生態旅游發展的重要基地;并且,濕地景點具有良好的生態平衡,自然風貌可吸引眾多游客觀賞,因此,對于其管理必須建立相應的機制。
1? 生態旅游發展視域下濕地分析
國際生態旅游協會把生態旅游稱之是“具有保護自然環境和維系當地社區居民生活雙重責任的自然旅游活動”[1]。所以,生態旅游是一種“可持續發展,回歸大自然”的特色旅游項目,屬于全世界旅游業前進的方向。
1.1 社會發展要求濕地開展生態旅游
濕地景點作為一種水陸交接的特殊生態系統,經濟社會和環境價值都十分可觀,其濕地生態系統的治理和有效開發已經得到了全世界的關注。如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等自然保護機構,曾對濕地管理進行了規定,要嚴格遵循生態系統發展,開展旅游與利用,并且由于濕地景點自然風景多樣,可釣魚、可觀賞動物或開展其他休閑項目,也可以在濕地景點開展自然景點教育。所以人們現在對濕地景點旅游的發展非常重視。但是濕地生態系統比較薄弱,對外界的影響十分敏感,而且生態系統的修復又特別漫長,過多的旅游項目可能損壞濕地生態系統,使濕地旅游發展難以為繼,所以說濕地景點的旅游發展第一方向就是生態旅游。生態旅游既可以保證自然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又能保證人們正常的旅游活動。可以說,對于濕地景點的生態旅游是一種依托于濕地生態資源,而又十分保護濕地生態資源的綠色旅游方式。其目的就是讓游客既能在濕地暢快地游玩,同時,提高游客保護濕地的觀念,從而全面地保護生態環境。當下濕地景點的生態旅游是一種新興概念,其是把濕地生態治理和旅游發展充分地綜合在一起,大大地促進了濕地保護事業,也為濕地的保護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性。
1.2 多樣的濕地資源為生態旅游奠定物質基礎
濕地景點是全世界最大的基因種類區,有著難以計數的動植物種類,同時,其具有森林、山川、河水等,多樣自然形態,屬于人們旅游科考和進行科學普及的好去處,這也為生態旅游奠定了物質基礎。
中國的濕地景點遍布在全國各地,種類巨多。濕地景點自然形態多樣,分布面積廣闊。《濕地公約》所區分的31種天然濕地和9種人工濕地,中國基本都有囊括。除此之外,中國還有特殊的青藏高原濕地區。除此之外,中國的濕地景點還包括山河、沙漠等,自然形態的區域,其豐富的濕地資源給予了中國開發生態旅游、生態濕地、生態旅游項目基本的條件,同時也給中國在生物多樣性和生物遺傳多樣性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樣本,有利于我國的科學教育發展。
1.3 濕地景點生態旅游的經濟效益
濕地景點是一種具有多重功能性和豐富價值的生態系統,能夠為人們提供很好的休閑去處,也可以作為科學研究和科學教育的目的地,所以濕地生態旅游可以為人們提供很多方面的利益需求。
濕地生態系統的目的之一就是把濕地資源的開發和當地利用濕地資源產生經濟效益統一起來,用濕地景點旅游來增強當地經濟,反過來再用經濟效益提供資金保護自然環境。所以就要首先保證濕地生態系統不遭到損壞,然后再開發當地旅游資源,從而推動地區經濟社會全面地持續協調發展。濕地景點的生態旅游可以實現濕地資源的有效利用,從而減少保護濕地資源和發展當地經濟之間的沖突。生態旅游也可以為濕地保護吸引投資,運用濕地生態旅游來賺取資金,反作用于保護濕地環境、購買相關的保護設施,讓濕地保護工作細化。
2? 生態旅游發展視域下濕地景點管理機制的構建
生態旅游對于濕地景點區域,其必須要成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區域。并且,隨著未來發展,生態旅游發展越來越重要,濕地景點旅游人員逐年增加,濕地景點一定要形成一套在行政經濟法律教育等多方面成熟完備的管理機制。
2.1 行政管理
生態旅游發展視域下的濕地景點行政管理,屬于濕地景點的政策支持,需要通過相關部門行使的職能有:制訂、頒布和推行濕地生態旅游環境政策,擬訂和推行濕地生態旅游的指導原則和具體措施,例如:開展濕地旅游資源開發與用途變更的生態影響評估、依法檢查監督等工作,其行政管理可以為濕地景點政策支持,是其重要保障。
2.2 法律法規
法律法規手段是利用各種法律法規約束和規范生態旅游的相關行為,完善的法律體系,是濕地景點旅游發展的必要保障。我國濕地旅游開發所涉及的部門很多,但并沒有專門的法律法規來約束實地開發行為。例如:保護和發展之間的沖突關系,急需法律法規的管理,因此法律法規的管理機制的建立可使濕地景點及物種多樣性得到法律的保護,恢復濕地景點的法律地位,從而使保障濕地景點全面發展。
2.3 宣傳教育
濕地景點的生態旅游想要很好地發展,管理者和決策者必須要有思想理念,對生態旅游發展視域下濕地景點發展有充分的認識,才能有相應的管理。所以,可通過宣傳教育來提高對濕地景點生態旅游發展的認識。第一,可以向廣大民眾宣傳教育濕地的生態效應和經濟價值,向廣大民眾普及濕地保護和開發相關的法律知識,從而提高對于生態的保護,濕地景點的管理。第二,可以通過培訓相關的專業管理人員,通過培訓提高其旅游知識和相關從業知識、增強旅游專業知識,生態知旅游發展下的濕地景點管理知識。可以說,通過培訓增加生態旅游發展視域下濕地景點保護意識和管理理念,從而使濕地景點的管理和人員都達到保護生態自然環境的標準。
2.4 經濟管理
生態旅游發展視域下濕地景點的經濟管理是通過經濟杠桿來協調各方面的利益,根據經濟運行規律來促進和保護濕地方面的健康發展。經濟管理可以通過價格政策等方面的措施來對濕地景點的旅游活動進行全方位調控,從而指引和促進濕地保護行為。如果通過生態保護措施取得了明顯效果,那么可以給予相關經營者減稅免稅、給予補貼獎、發放優惠貸款等優惠措施;對損壞生態環境的旅游者、經營者或其他人員進行罰款,通過提高票價來限制生態脆弱地區的游客數量,通過政府管控、市場化操作來要求開發商、資源利用者、損壞濕地資源的人來賠償相關費用。
2.5 信息管理
當前,我國對濕地景點的旅游信息宣傳、收集、利用還不成系統,相對落后。例如:信息傳播不暢通,讓濕地景點旅游過程中容易出現無序、無節制的開發。因此可以建立網絡化的多級旅游信息管理系統,同時形成監測濕地景點的網絡。通過大數據、動態模型、GIS和多媒體等先進技術手段來組成濕地旅游信息管理系統,讓其系統平臺可以有效地集合濕地信息系統和旅游活動決策支持系統,從而有效地提高濕地景點旅游管理開發水平,保障濕地生態旅游管理等活動有效進行。
3? 結語
濕地作為世界上生產力最高的生態體系之一。其所誕生的濕地景點經濟社會和環境價值都十分可觀,能夠有效地促進當地的經濟,有效地維持生態平衡。同時,對于濕地景點的生態旅游是一個繁雜的綜合性工程,涉及多個方面,所以在濕地景點的管理方面一定要依照生態學規律,要通過行政、經濟,法律、教育等方式聯合組成一套高效的生態濕地旅游系統管理體系,從而保證生態旅游發展視域下濕地景點得到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 蔡為民.濕地資源生態旅游發展分析及可持續管理模式研究[J].生態經濟,2007(10):105-109.
[2] 陳丹紅.濕地生態旅游管理體系的構建[J].商場現代化,2006(11X):24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