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瑤瑤
摘要: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外賣行業已經成為了我國主流的行業之一。然而,禁外賣的聲音卻被我們逐漸聽聞,這些聲音來自于各所高校。那么,學校禁外賣的行為是否侵犯了學生們的權利,它是如何侵犯的,應該如何予以改正?本文將從以上幾點方面對學校禁外賣的行為進行分析。
關鍵詞:禁外賣;自主選擇權;所有權;平衡;共贏
各高校的禁外賣行為,讓學生們苦不堪言,抱怨連連,但在“高高在上”的管理者的面前,顯得十分“弱小”的學生們難道就只能一昧地聽從管理者的一切安排嗎?如今,法治社會正在不斷地前進與發展,法律意識更加深入人心,在權利受到侵犯時,我們更應該拿起法律武器來抵抗。
一、 禁外賣的原因
各高校為什么會禁外賣,首先我們應當對這個問題進行探討。其一應當是衛生問題,學校食堂內的餐飲有嚴格的監管,不管是工作人員的選擇還是食材的挑選都會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規定的標準來規范。且攝像頭遍布在食堂的各個角落,可以讓大家清晰地看到廚師們處理菜品的過程,而外賣大家卻什么也看不到,收到的只是最后的成品;其二應當是為了便于管理,大量的學生去點外賣,成堆的外賣在校門口或寢室門口或其他地方集中堆積,對學校的校園校貌有一定的影響。且學生們吃完外賣后,大量的外賣盒、一次性碗筷、塑料袋遍布在垃圾桶周圍,甚至還有些在校園里“流浪”,對校園的環境有極大的影響,也非常地不衛生。另外,外賣的送餐人員隨意進入校園,有些送餐上樓的還進入宿舍樓內部,不利于學校的秩序管理,也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而且,一般學生點外賣都是比較集中的時間,也剛好趕上中午和下午的放學時間,大量的外賣送餐人員的到臨,會造成校園門口的擁擠,也會有一定的交通不便。其三便是經濟方面的問題,點外賣的學生多了,相應地去食堂進餐的學生就少了,那食堂的收益也便隨之減少,這顯然會對學校的發展不利。
二、 侵權行為
那各高校的禁止學生點外賣的行為,到底有沒有侵犯學生的權利,侵犯了什么權利?首先我們來看《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九條的規定——消費者有權自主選擇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自主選擇商品品種或者服務方式,自主決定購買或者不購買任何一種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項服務。這一項規定是賦予了消費者以自主選擇權,各高校在提供食堂給學生就餐的問題上,屬于經營者的范疇,那每位學生也就順其自然屬于消費者,學校禁止學生選擇外賣就餐,實際上也就是侵犯了學生的自主選擇權。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各高校的學生,基本都已經成年,屬于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他們與外賣商家之間訂立的買賣合同關系,不受任何人的制約,學校根本就沒有權利干涉他們的行為。那就會有人問,有些大學生都還是未成年人,是不是就可以被約束了?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十九條的規定,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從該規定可以看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也是可以獨立實施一部分民事法律行為的。而點外賣的這個行為,對于大學生來說,被認為是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行為毫不過分,可以說是完全合理,所以未成年的大學生點外賣的行為也是合法有效的,學校也沒有任何權利可以干涉。
有一些高校,除了禁止學生點外賣,還規定了“如有發現,一律沒收”的處罰。那么,針對這個處罰,有侵犯學生的權利嗎?答案是毋庸置疑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三十三條的規定,標的物的所有權自標的物交付時起轉移,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學生定外賣的行為,就是與商家簽訂買賣合同的行為,買受人支付貨款,出賣人交付標的物,而標的物所有權的轉移自出賣人交付后發生。也就是說,當外賣送到學生手里的時候,這份外賣的所有權就屬于該學生了。所有權是絕對權,是對世權,有排除除所有權人以外的所有人干涉這個權利的效力,所以高校如果沒收了學生的外賣,無疑是侵犯了學生對外賣的所有權。
三、 沖突的解決
現在,我們已經十分清楚,高校的禁外賣行為是侵犯學生法律權益的行為。所以各高校應當撤銷這樣的規定,那高校就只能放任學生點外賣,不采取任何措施嗎?筆者認為,這其中一定存在著能平衡雙方利益,實現共贏的方式。
學生越來越喜歡點外賣,其實最大的原因來自于學校的食堂。據眾多當代學生的反應,大部分高校都存在著類似的共同問題,比如飯菜不可口、以次充好、有時候會有“黑暗料理”、價格隨意上漲、師生伙食差距大、菜品種類固定、餐點用餐席位有限等等。而外賣種類的豐富與食堂單一的菜品便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所以學生們才會日漸迷上點外賣。但是,外賣能滿足大家的,其實食堂也可以滿足,而且在學校食堂就餐顯然是要更加便利的,關鍵就要看學校的餐飲服務愿不愿意努力努力,來迎合一下當代學生們的需求,調整其服務的方式和餐飲的供給。最主要的就是要增加菜品的種類,另外可以對食堂進行現代化的裝修,不僅要留住大家的胃,更要留住大家的心。
所以,高校在制定一些管理規則的時候,應當要注意不能與法律相抵觸,不能侵犯學生的法律權益,而是應當追求合理化與人性化。當然同時,學生們在享受自己權利的同時,也應當遵守相應的規章制度。高校的管理和學生權利的沖突應當在不斷摩擦碰撞中,尋找到一個平衡點,來實現雙方的共贏。這樣,才能使沖突圓滿解決,才能構建和諧美滿的校園。
[參考文獻]
[1]葉祝頤.“禁外賣”不如提高食堂吸引力[N].經濟日報,2018-11-14(009).
[2]木須蟲.別用禁外賣為壟斷張目[N].長沙晚報,2017-04-21(012).
[3]江德斌.高校禁外賣不可取[N].長沙晚報,2015-12-30(F02).
(作者單位:中國計量大學現代科技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