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翩
摘要:
知情權是公司法賦予股東的權利,上市公司通過信息披露來保障股東的知情權,而封閉公司則需要通過查閱公司資料來保障自己的知情權?!豆痉ā访鞔_規定股東享有查閱權,然而在理論界和實務界,針對股東能否查閱公司的原始會計憑證這一問題一直存在爭議。筆者認為,為了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完善公司治理,原始憑證應當納入股東查閱權的范圍。但現行情況下,若允許股東查閱原始憑證可能會出現商業信息泄露等情況,因此筆者認為,現行可采取的措施是在查閱原始憑證和保護商業秘密中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例如我們可以借鑒英國會計檢查人制度,從而完善封閉公司股東查閱權制度。
關鍵詞:股東查閱權;股東權利;檢查人制度
一.相關問題的背景介紹
現代公司實現了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這種形式導致了股東和公司之間信息不對稱問題的產生,這就是股東行使查閱權的產生原因。我國現行《公司法》以及《公司法解釋(四)》雖然對查閱范圍、前置程序、司法救濟等方面做了規定,但是這些規定過于簡單,因此導致出現了很多爭議。其中查閱權的客體范圍包括哪些一直處于爭論的焦點?!豆痉ń忉專ㄋ模返?0條用“特定公司文件材料”來代替具體的列舉,從而回避了這個爭議問題。但若不賦予股東相關的權利,股東不能掌握公司的信息資料,會導致嚴重的后果。例如,限制中小股東的查閱權可能會導致控股股東濫用股東權利,侵犯中小股東的利益;管理層通過做假賬,將“美化”過的財務報告給股東看。但是,從各地的司法實踐來看,股東請求查閱的資料范圍非常廣泛,包括各種進貨、庫存等各種憑證。司法實踐中一些判決之所以突破法律規定賦予股東查閱公司會計憑證的權利,多是從保護不參與公司經營的股東尤其是中小股東知情權的角度出發;另外有一部分情形是因為個別公司會計賬簿和財務會計報告出現造假虛情形時平衡股東和公司利益的考慮。然而若為了保護股東權利,允許股東查閱原始憑證材料,有導致公司商業秘密泄露的可能性。因為有很多小股東其實并不關心公司的經營狀況和長遠利益,他們更熱衷于追求短期利益。在利益的驅使下,有些人甚至會將公司內部重要信息出賣給競爭對手,以獲得非法利益,而股東查閱權無疑為他們提供了有利的條件。違法成本與所獲取非法利益的巨大懸殊,使得很多人鋌而走險。這里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如何在保護股東查閱權和保護公司商業秘密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二.股東查閱權客體范圍研究
雖然從現行法律規定看,并沒有明確規定股東可以查閱原始憑證材料,然而將原始憑證材料作為股東行使知情權時可以查閱的資料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保護中小股東的利益
現代公司法實現了“三權分立”,公司所有權和公司的實際經營管理權實現了分離。大多數的股東并不參與公司經營管理,公司的經營權主要掌握在管理層或控股股東手中。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會產生“代理成本”問題,也產生了股東和公司控制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現象。大股東通過行使股東表決權可以成為公司的管理人,而小股東不能接觸到公司的管理,因此對公司的經營狀況都不是很了解,很難獲得完整的公司信息。股東可能面臨著出資被長期鎖定、股權被稀釋、長期無法正常分紅、被人為低估、被假的財務報告欺騙等不利局面。如果不能對股東權益進行有效的保護,長期下去會發生投資者不愿投資的局面,這對于我國經濟發展也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我們必須保護小股東的利益。而會計憑證作為會計賬簿的依據,其可以反映出公司運營情況,是小股東了解公司和監督公司的重要資料。因此將原始憑證作為股東可以查閱的資料有利于保護中小股東的利益。
(二)可以保障股東其他權利的行使
基于出資,股東享有廣泛的權利,例如表決權、管理者選擇權、分紅權、股東大會召集權等,這些權利行使的前提就是股東能夠充分了解公司的具體狀況。例如,股東行使表決權的前提就是股東充分了解公司的經營信息,可以對公司提請股東審議的重大事項做出表決。如果股東不充分了解相關信息,就不能做出對公司發展有利的判斷,股東的表決權也就形同虛設。因此,股東若能夠查閱公司原始憑證材料,可以保障股東其他權利的行使,有利于公司更加健康的發展。
(三)有利于健全公司財務會計制度
公司會計賬簿是以原始會計憑證為基礎進行編寫的,會計賬簿由于是編寫出來的,在客觀上存在很大的造假的可能性。而原始會計憑證因為是第一手資料,比會計賬簿反映的情況更加真實,若股東能夠查看原始會計憑證,會讓公司財務負責人更加認真的完成會計賬簿的編寫。因此股東查閱權制度可督促公司對財務會計資料進行真實、完整、有效地記錄和保存,有利于健全公司財務會計制度。
三.股東查閱權與公司商業秘密保護利益沖突之間的平衡
(一)設置股東查閱原始憑證材料門檻
我國《公司法》采用查閱目的限制及證明責任倒置的方法來平衡股東查閱公司賬簿所引起的利益沖突,有學者認為股東查閱原始會計憑證制度也可以參考查閱公司賬簿所設置的門檻,甚至高于該門檻。第一,學者們普遍認為,股東協議或者公司章程中對股東查閱原始會計憑證的資格作出限制。例如公司章程中可以根據本公司情況,設置一個持股比例,只有股東持有本公司股票達到一定比例或者連續一段時間內持股達到一定比例的股東聯名申請以后才能夠有查閱原始憑證的資格。這樣做的目的是當一個股東持股比例較大,其自身的利益與公司利益進行了綁定,一損俱損。但是也不能排除個別大股東不在乎公司盈利,泄露公司商業秘密這種道德風險的發生。為了其他其投資的公司的利益,該股東可能會犧牲該公司利益,以達到自身更大的商業利益。之所以要讓股東在連續一段時間內持股達到一定比例以后聯名申請是為了保障中小股東的利益。若只規定了持股比例較大的股東有權申請查閱,那么小股東的查閱權就不能得到保障,那么股東查閱權就是形同虛設。第二,對查閱目的進行限制,股東在滿足第一個條件以后,參考《公司法》對公司賬簿采用查閱目的限制及證明責任倒置的方法,股東應當說明正當目的,并且舉證證明公司賬簿存在造假嫌疑,只有同時具備這兩個條件才能申請查閱原始會計憑證。最后可以要求股東查閱之前與公司簽訂保密協議,寫完股東泄密以后需要承擔的違約責任。
但是這一方法需要花費很長時間,股東一旦申請到成功查到可能需要花費很大的時間,其最后查到的結果有可能在這段時間內被進行了修改。因此該模式也有一定的弊端,我們可以探尋更加有利的模式。
(二)完善股東查閱代理人制度
股東只是公司的出資人,其并不具備專業的財務知識,讓股東親自去查閱公司原始憑證會使得股東查閱權流于形式,并不會產生實質性的效果。因此,《公司法(解釋四)》第十五條規定“股東可以委托代理人查閱、復制公司文件材料”,但對于如何委托以及委托對象的確定等實踐操作中十分重要問題卻并未提及。
如果允許股東任意委托代理人,就會出現一個問題,就是代理人因其與公司并不存在投資關系,公司的盈利以及發展并不是代理人考慮的范圍,代理人可能會泄露公司的商業秘密,因此我們需要在這方面做一個限制。有學者提出我們可以有政府對這方面進行干涉,比如有政府統一實行股東查閱代理人的認證制度,經過認證的代理人在一個專門的網站進行公示。若股東需要查閱公司的原始憑證就可以聯系這些有主體資格的人代理查閱。改認證制度將股東查閱代理人的資格限定在了注冊會計師、律師、高級審計師等具備專業知識的人員。當然,政府在對專業人員進行認證的時候,要約定從事該項業務的專業人員不能泄露公司的信息,若違反相關規定泄露公司信息,除了要承擔民法上的違約責任賠付公司實際損失以外,還要取消其相關資格認證并限制其進入相關行業。專業人員以其自身的專業性和獨立性保證業務的履行,因其業務的發展以自身的聲譽為擔保,這種聲譽機制會讓專業人員根據職業道德嚴格要求自己。這樣不僅可以解決股東對財務知識不專業的難題,也可以很好的避免公司商業秘密的泄露。
(三)細化股東查閱時間和地點的規定
對股東查閱公司原始憑證材料的時間和地點進行細化規定,一方面實現了股東的查閱權,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護公司商業秘密。我國現行《公司法》并沒有對股東查閱公司會計賬簿等材料的時間和地點做出規定。筆者認為,關于股東查閱時間和地點可以由雙方進行協商,協商不成時查詢時間為公司營業時間,查詢地點為不移動憑證為基礎進行確定。
(四)設立檢查人制度
英國《公司法》中對于股東查閱權的客體范圍的規定非常狹窄,但因為其設置的檢查人制度可以很好的對股東查閱權進行補充,因此就不存在股東不能了解公司經營狀況的情況。英國在1985年頒布的《公司法》中確認了檢查人選任制度,股東可以向行政主管官員提出請求其委任檢查人,以幫助股東查閱相關資料,該條款屬于對股東知情權的補充條款。我國法律目前對于原始憑證是否能夠查閱并未進行規定,若在以后發展中,我國法律明確規定為了保護公司的商業秘密,會計原始憑證不是股東查閱權的內容,那么我們當股東查閱權行使收到拒絕以后,股東有權申請啟動該制度,以此保護自身的合法權利。因此借鑒英國的檢查人制度,設立我國的公司檢查人,具有一定的意義。
檢查人的選任具有嚴格的限制,能夠擔任檢查人的人員首先應當具備專業的知識,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同事必須與公司無任何利益關系,保持工作的獨立性,并且對自身作出的檢查結果負責。該制度具有一定優勢,首先,檢查人處于中立的地位,不會為了單方利益做假證,因此保證了公司的商業秘密不會被泄露,從而也維護了股東的利益。其次,檢查人制度可以節約時間成本。檢查人具備查閱公司原始憑證材料需要的會計、法律等相關知識,極大提高查閱效率,并不干擾公司的正常運營。最后,檢查人制度也節約了司法成本。檢查人出具的專業檢查報告可以直接作為訴訟證據使用,并且若該公司以后有股東再次申請的話,可以再次使用之前的檢查報告。
我國也可以參照英國的檢查人制度,設置我國的公司檢查人。當股東行使查閱權,而公司認為股東查閱權的行使會導致公司商業秘密泄露,因此拒絕股東查閱相關資料時,股東可以申請啟用檢查人制度,申請由檢查人去查閱相關資料。首先,關于檢查人的選任需要進行政府進行干預。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的執業律師、注冊會計師、高級審計師可以進行申請,成為具有資格的主體。而這些負責查閱的人必須實行負責人制度。若律師、注冊會計師、高級審計師在查閱中作假則其需要負責,除了要承擔民法上的違約責任賠付公司實際損失以外,還要取消其相關資格認證并限制其進入相關行業。其次,關于成本支付問題。股東申請查閱公司賬簿則其就是不信任公司管理人,若進行原始憑證的查證后證明公司會計賬簿真實,其股東應該支付查閱成本;相反,若作假,則應該由公司支付,公司可以再以勤勉責任向管理層進行追責。因為公司會計的造假不應該由出資人承擔,而應該由造假之人承擔責任。最后,檢查人作出的結論可以作為證據,為之后類似案件提供證明。
[參考文獻]
[1]朱慈蘊. 公司法原論[M]. 2011.
[2]蔣大興. 超越股東知情權訴訟的司法困境[J]. 法學, 2005(2):117-128.
[3]丁俊峰. 股東知情權理論與制度研究, 以合同為視角[M].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2.
[4]彭真明, 方妙. 股東知情權的限制與保障——以股東查閱權為例[J]. 法商研究, 2010(3):93-100.
[5]顧新蓮, 楊森. 基于中小股東利益維護的股東查閱權實施問題探討[J]. 管理世界, 2014(2):184-185.
[6]李美云. 有限責任公司股東會計賬簿查閱權問題研究——兼對《公司法司法解釋四(征求意見稿)》評析[J]. 中國政法大學學報, 2013(4):105-115.
[7]顧新蓮, 楊森. 基于中小股東利益維護的股東查閱權實施問題探討[J]. 管理世界, 2014(2):184-185.
(作者單位:華東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上海 200042)